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年内第三家持牌消金公司开业 群雄逐鹿下行业新秀如何冲出突围

2020-08-17 北京商报网
去App听语音播报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团队进一步扩容,8月17日,光大银行(601818,股吧)控股子公司——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消费金融”)在北京正式揭牌开业,这也是年内开业的第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在揭牌仪式上,阳光消费金融给出了不同打法,并表示将依托股东优势,设计以利他为导向的产品,引导社会理性消费。新入局者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新活力。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应做好细分场景的资源积累与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打通线上线下场景并进行融合发展。

年内第三家持牌消金公司开业 群雄逐鹿下行业新秀如何冲出突围

持牌消金再添一子

银行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阵营再添一员,8月17日,光大银行旗下阳光消费金融正式开业。阳光消费金融是经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司设在北京,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股东及持股比例为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持股60%;中青旅(600138,股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20%;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20%。

就股东来看,阳光消费股东资源优势明显。光大银行在客户、风控、资金等方面占优,中青旅旗下“遨游网”有丰富旅游场景和流量,而王道银行的加入也有利于满足海峡两岸居民在旅游、消费等方面的金融需要。光大银行表示,设立阳光消费金融是光大银行“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践行光大集团财富E—SBU战略协同发展生态圈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本次揭牌仪式也同时发布了“阳光敏敏”业务平台,据了解,“阳光敏敏”是阳光消费金融打造的高科技、全线上消费金融业务平台。该平台集合金融产品、大数据风控、用户运营、生态融合四大能力,也体现出阳光消费金融脱胎于母行并独具价值贡献的特色。

谈及阳光消费金融开业,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作为名副其实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阳光消费金融既继承了银行系传统金融的资金、品牌优势,也拥有中青旅这样的细分场景优势,进一步激发了消费金融市场的活力,也体现出银行与消费金融之间日益紧密的战略布局及业务联系。而“阳光敏敏”业务平台的上线,也体现了消费金融机构在战略转型期的思变与创新,同时也表明,资金实力+科技能力+场景拓展,将是未来衡量消费金融公司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

逐鹿战再升温

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陆续有新玩家进入,今年也已有平安消费金融和小米消费金融陆续开业。而阳光消费金融是今年开业的第三家,也是在北京市成立的第三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从数量来看,国内已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到27家,纵观当前消费金融市场局势,在众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形成了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系“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多以银行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主,数量达到18家。

拉长时间线来看,2009年至2020年,自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落地至今,消费金融公司走向了第11年的发展周期。

新入局者也给市场带来了新活力,来自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预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至少还有五年的高速发展期,预计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而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费机构深挖有效消费场景,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充分运用金融科技,使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

“消费金融已迈入行业变革期”,在苏筱芮看来,一方面,去年以来伴随消金牌照批设开闸、互联网巨头布局等动作,消费金融行业逐步由蓝海进入红海;而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扶持和促进消费,又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对于银行系持牌消金的优劣势,苏筱芮提到,从竞争力来看,银行系拥有强大的品牌与资金资本优势,仍将延续强者越强的地位,在各方资本中拔得头筹;在新设股东门槛方面,银行系相较其他二者更具优势,但银行缺乏相应场景,一些中小银行流量方面存在劣势。

利润有望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冲击影响,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也出现波动。从数据来看,目前仅有招联消费金融以及中银消费金融两家头部公司交出了“答卷”。

据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约为60.23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46.061亿元,上涨30.76%;净利润5.78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的7.1亿元,减少18.56%。可以看到,招联消费金融2020上半年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而这也是该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出现的首次净利下滑。

再来看中银消费金融的业绩,据上海陆家嘴(600663,股吧)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中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1.30亿元,净利润1.01亿元。而2019年全年,中银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6.59亿元。

业内对消费金融公司净利下滑也早有预期,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认为,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出现业绩的压力,主要与疫情影响相关。疫情的出现使得宏观经济出现下滑,企业和个人的还款能力下降,金融机构的不良率抬头,风险拨备增加。随着下半年宏观经济的逐步恢复,消费金融公司的利润也有望回暖。

招联消费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认为,疫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冲击直接体现在规模、风险、利润三个方面。一是因客户消费意愿、消费能力遭受重创,客户短期消费需求下降,信贷规模必然受到影响。二是客户收入来源下降,主动还款能力下降,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增加,资产管控难度加大,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三是金融机构为抵御坏账风险,主动增加拨备计提,则会影响利润增长。但他也同样提到,不能只看某个指标或某个数据,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行业整体净利润均有下滑,这不是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能力恶化,而是大幅度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结果。

不过,受疫情的催化,数字化需求被点燃,消费金融行业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逆势爆发。有观点认为,如果说消费金融的上半场核心是“金融”,那么下半场也该回归到“互联网”本身。于百程认为,作为专业的消费金融业务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数字化和市场化程度高,在中国经济内循环,消费市场不断扩展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客群的下沉,业务的开放,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降本增效,提升智能化水平,将是消费金融业务突围的关键。

背靠大树的消费金融公司“轻装”开业上阵,但在疫情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拨备的影响下,应如何“重装”突围?苏筱芮直言,获客层面,应重新定位重点客群,开发与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产品,摒弃过往粗放推广的手段,通过精耕细作提升用户转化率。场景层面,做好细分场景的资源积累与建设,对场景方资质予以关注和把控,对场景方与C端用户可能产生的纷争做好紧急预案,建立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打通线上线下场景并进行融合发展。风控层面,着重提升科技能力,做好大数据风控,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运用在贷前、中、后的各流程中,提升运营质量与效率。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