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惊呆!上市公司为扮靓财报,倒卖苹果、华为手机轻松增收4600万,结果…

2021-09-26 每日经济新闻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22分钟

 

  一笔在2020年第二季度便确认的4600万元收入,却在年报审计时被审计机构“剔除”,中通国脉(603559,股吧)(603559.SH)扮靓财报的手段也随之曝光。

  去年6月,中通国脉从3家小公司手里购买一批苹果、华为手机,转手卖给北京精时瑞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时瑞亨),通过这单生意净赚701万元。如果不是因为没有实际入库,这笔倒卖手机的生意将顺利避免公司上市后年度净利首亏。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得到相关线索并实地探访精时瑞亨注册地后看到,这是家名副其实的钟表店。不过,精时瑞亨实控人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是卖服务器、软件,同时还是苹果手机和电脑的代理商。

  此前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时,从事通信技术服务、集成业务、IDC运营技术服务的中通国脉也承认,上述交易是没有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

  倒卖手机扮靓财报虽然落空,但是这场看似简单的倒手贸易,上市公司却自食合规“苦果”——701万元“利润”只有退款退货才能平账,但要把一年前卖出去的手机全都退货却并不容易。

  4600万蹊跷手机倒卖生意指向钟表店

  在2020年年报披露后不久,中通国脉发布了一份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据称,上市公司于2020年报审计时将当年6月与客户精时瑞亨发生的贸易业务调出,该业务未获得提货单据,因此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予确认收入。针对该项业务,公司需对2020年半年度报告以及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进行更正。

  上述业务主要影响中通国脉2020年第二季度的经营数据。其中,影响收入金额为-4670.14万元,影响成本金额为-3969.14万元。

  这是一笔什么交易,缘何没有得到年报审计机构认可?

  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中通国脉曾表示,贸易业务对于公司而言是新的业务类型,公司对贸易业务单据的流转环节考虑不够周全,导致2020年半年报确认了部分收入,年末在自查时发现,上述业务合同约定的货物交付环节为客户方到指定的地点自提,相关环节并没有货物流转物流单据,确认收入的关键资料缺失,因此公司在年末时对上半年已确认的收入予以冲回。

  启信宝信息显示,精时瑞亨成立于2017年8月,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钟表、日用品、五金交电等。股权结构上,自然人苏志献持股90%、岳仙志持股10%,苏志献还担任公司执行董事、经理职务。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精时瑞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的注册地。这是一家挂着亨得利名表服务中心招牌的店铺,玻璃隔断上也粘贴着“亨得利名表维修中心”的条幅。

  据精时瑞亨工作人员称,公司主营业务就是维修,“主要修手表或家里的钟表,其他的很少”。

惊呆!上市公司为扮靓财报,倒卖苹果、华为手机轻松增收4600万,结果…

  精时瑞亨注册地大门上贴着“亨得利名表维修中心”的招牌

  图片来源:实习记者 林姿辰 摄

  记者注意到,除了精时瑞亨外,苏志献投资的其它诸多企业也大多与钟表行业相关。

  再看中通国脉,其主营业务以通信技术服务、IDC运营技术服务为主。其中,通信技术服务包括通信网络工程服务和通信网络维护服务两大类型,IDC运营技术服务包括IDC运营维护、IDC增值服务和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务。

  可以看到,中通国脉的业务与钟表行业毫无联系。“公司向精时瑞亨销售的产品主要为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在上交所追问下,中通国脉才道出这笔买卖的内容。

  两家与手机销售毫不相干的企业做起了手机贸易,监管层也觉察出其中的蹊跷。

  上游发货下游收单

  倒手买卖为了啥?

  今年5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精时瑞亨办公室里见到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兼实际控制人苏志献。

  据苏志献所说,钟表维修只是精时瑞亨当前业务的一小部分,公司目前主要是卖服务器、软件,同时还是苹果手机和电脑的代理商。

  当时,苏志献称,精时瑞亨之所以会找中通国脉购买服务器和电脑,原因是通过中通国脉向上游公司购买,能降低购买成本。

  就在记者与苏志献会面几天后,中通国脉于5月底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函,被要求说明与钟表店精时瑞亨的交易内容,以及类似贸易业务的往来款项和商业实质。

  据中通国脉回复监管函的内容,公司与精时瑞亨的交易属于贸易业务,是非核心业务且不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可有可无”,不会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记者注意到,在精时瑞亨之外,中通国脉还与至少六家下游公司有过贸易往来。与中通国脉和精时瑞亨的交易相比,和上述六家公司的业务除了能确认收入外,还有三大不同。

  一是,从交易对象看,这些下游公司为贸易公司或科技公司,交易内容也是显示器、鼠标、台式机等与中通国脉主营业务协同性较强的业务。

  二是,从收入看,这些业务总共为中通国脉贡献了3857.02万元的收入,不及中通国脉与精时瑞亨的交易金额4670.14万元。

  三是,从利润率看,中通国脉与精时瑞亨的手机买卖利润率约为17%,单看仍在商贸利润率的正常范围内,但中通国脉从其他贸易业务赚取的利润比率不足8%,与倒卖手机的利润率比相差一半不止。

  为什么倒卖手机这么赚钱?是谁在向中通国脉供货,打通了这条生意路线?中通国脉在回复交易所问询函中披露,公司用以向精时瑞亨供货的手机来自北京宝华泰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华泰安机电)、福建天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迈科技)、福建倍思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思拓教育)。

  公开资料显示,宝华泰安机电是一家从事机电设备销售的公司,而天迈科技的主营是“数字书画与智能纸笔”,倍思拓教育的主营则是“教育软件研发、信息技术的研发及技术服务等”。

  机电设备和教育公司从事手机买卖?

  今年8月,记者曾先后拨打了宝华泰安机电、天迈科技和倍思拓教育的公开电话。其中,天迈科技和倍思拓教育的电话均由同一个前台接起,对方并未向记者说清两家公司的关系,也没有正面回复两家公司与中通国脉的交易。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一家受天迈科技委托的财务公司。该公司内部人员称,天迈科技“大部分人现在都在国外那边,基本都是交给我们零申报”。

  宝华泰安机电法定代表人倪家凤的一位亲属向记者表示,宝华泰安机电去年进了一批苹果手机卖给中通国脉。他表示,自己不清楚宝华泰安机电的货是发给中通国脉,还是直接发给了精时瑞亨。

  该人士还透露,苹果手机市场很热,存在部分商家囤货、炒价的乱象,但因为市场存在高需求,所以哪怕中间商卖一台苹果手机只赚十几块钱,都能获得可观的收益。而这也吸引了一些看起来与手机等科技产品关联度不大的公司入局。

  某种程度上,这从侧面说明,中通国脉这种贸易“副业”存在很多潜在客户,可能是一门油水不小的生意。

  没能扮靓财报

  却自食合规“苦果”

  结合财务数据来看,这桩手机倒卖生意对上市公司影响不小。

惊呆!上市公司为扮靓财报,倒卖苹果、华为手机轻松增收4600万,结果…

  贸易业务中冲回收入部分 图片来源:监管函回复公告截图

  如果没有剔除商品贸易现金流入4670.14万元,以及现金流出3969.14万元,中通国脉第二季度的营收约为2.01亿元,净利润约为402万元。而剔除上述业务后,中通国脉该季度的营收为1.54亿元,净利润为-299.2万元。

  年度业绩来看,剔除该笔商贸业务的收支后,中通国脉2020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57亿元,同比下降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99.24万元,同比下降105.87%,年度业绩近十年来首次亏损。而若算上该笔手机买卖的701万元的净利润,中通国脉可以避免亏损。

  不过目前,“首亏”可能还不是中通国脉最头疼的事情。

  根据中通国脉的回复公告,公司已将形成收入成本部分全部冲回,但其他应付款仍挂账701万元,体现为冲回贸易业务形成的利润,该部分其他应付款暂时无需支付。

  这一说法与苏志献口中“难平的账”相对应——如果精时瑞亨已经将所有手机出货,701万元如何退还?中通国脉无疑是自食“苦果”。

  此外,记者注意到,中通国脉和精时瑞亨的交易不止目前已经剔除的发生在2020年6月的那一笔,另有一笔发生在2020年12月,形成其他应收款931.3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中通国脉在回复中承认这两笔交易均无商业实质。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曾于8月下旬拨打中通国脉证券事务部电话,但未获正面回复。今日(9月26日),记者再次向中通国脉发去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前期在单据不全的情况下确认收入是否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及整改措施”问题时,中通国脉已经承认自身的贸易业务存在缺陷,并表示在2020年年底时已查错改正,未来开展非主营业务前,将“充分评价该等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协同性,尽量避免发生与主营业务协同性不强且存在风险敞口的其他非必要业务”。

  在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义娜看来,中通国脉这种由其上游供货商直接向其下游客户送货的交易模式没有问题,某种情况下“票货分离”在现代商业社会也是被允许且普遍存在的。如果公司是基于虚增销售业绩的目的,人为设计加入中间商买卖交易关系,从税的角度看,并不会导致国家税收损失,所以在税收方面刑法没有必要干涉。

  但许义娜同时表示,人为设计加入中间商买卖交易关系,虚增业绩,是否有其他的社会危害性,应具体视虚增销售业绩的最终的目的而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虚增业务规模,至少有影响其市场价值之嫌。

惊呆!上市公司为扮靓财报,倒卖苹果、华为手机轻松增收4600万,结果…

  中通国脉北京分公司

  图片来源:实习记者 林姿辰 摄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则表示,因为没有提货单等凭证而无法确认(相关收入),进而该笔收入被剔除,只能说明上市公司在会计操作上欠缺规范,并不能和“财务造假”或“虚增业绩”划等号。

  “上市公司具有信息披露义务,对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要承担更高的责任。为了避免审计疑问,更妥善的做法是把票、货调整一致。”王智斌说道。

  记者|曾剑 林姿辰(实习)编辑|梁枭  何小桃 易启江

  校对|段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