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股价大跌!美妆龙头遭质疑,公司回应!多家券商研报被“声讨”

昨天 证券时报网
语音播报预计13分钟

今日,巨子生物开盘跌超8%,截至上午收盘,巨子生物股价跌幅为3.52%,市值跌破800亿港元。据悉,近日美妆博主“大嘴博士”质疑,从巨子生物花高价购买的重组胶原蛋白精华竟然测不出重组胶原蛋白,认为其涉嫌严重造假。

股价大跌!美妆龙头遭质疑,公司回应!多家券商研报被“声讨”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回应称,针对所谓“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等不实指控,公司予以严正驳斥并坚决否认。据悉,巨子生物实控人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

此外,近日还有多家券商研报遭声讨,也牵涉到了巨子生物。

巨子生物旗下产品被质疑

巨子生物遭遇的最新攻击来自美妆行业大V“大嘴博士”,后者质疑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产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过低”。

5月24日,“大嘴博士”在其公众号“大嘴博士颜究所”发文《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组胶原竟然测不到胶原!》,称其通过HPLC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定量法检测巨子生物旗下一款名为“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该款产品的配方设计显示,胶原蛋白在成分表中排名靠前,不是微量成分,而按照我国化妆品标签标识规范要求,凡标注为“非微量添加”的成分,其添加量必须高于0.1%。

据此,“大嘴博士”认为,巨子生物的该款产品胶原蛋白含量过低,未达到0.1%以上,并非宣传的主要成分,而只是微量成分。

股价大跌!美妆龙头遭质疑,公司回应!多家券商研报被“声讨”

面对这一“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5月24日晚间发布声明表示:公司第一时间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多批次检测结果胶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与网传的“0.0177%添加量”严重不符。此外,“可复美”称为进一步打消消费者疑虑,公司已委托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出炉后将第一时间公布。

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控股巨子生物

从履历来看,范代娣今年59岁,其自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毕业后,即进入西北大学工作,历任化工学院副院长、院长。2025年4月,其出任西北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而其丈夫严建亚今年也是59岁,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工系。目前,范代娣及严建亚控股巨子生物。

巨子生物于2022年在港股上市,范代娣夫妇通过juzi holding持股56.5%。

巨子生物是中国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矩阵以重组胶原蛋白和稀有人参皂苷为核心技术,覆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医疗器械及功能性食品三大领域。

其中,核心品牌可复美主打医用敷料和术后修复,代表性产品包括重组胶原蛋白敷料、修护次抛精华、光奕精华霜等,覆盖皮肤修护、抗敏、祛痘等功能。可丽金则定位中高端抗衰老市场,产品包括抗皱精华霜、赋能次抛精华等。目前,巨子生物产品已经进入1700家公立医院、3000家私立医院及诊所、650家OTC以及6000家CS/KA(化妆品专卖店/重点客户)门店。

2024年,可复美创收45.4亿元,同比高增长62.9%,其中核心大单品“胶原棒”在2024年双十一中,蝉联天猫面部精华、液体精华及修复精华类目TOP1,同时登顶抖音液体精华类目TOP1,市场头部地位稳固;可丽金创收8.4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他品牌1.4亿元,同比增长34%。

2019年至2024年,巨子生物营收从9亿元暴涨至55亿元,5年5倍多,同期净利润也从5.5亿元增至20.6亿元,扩张速度惊人。

巨子生物所处的重组胶原蛋白、医美及功能性护肤品领域,被戏称为“女人的茅台(600519)”,有三大特点:其一是毛利率超高,几家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都在70%—90%,巨子生物的毛利率也高达82%;其二是更适合女性创业,业内头部公司的创始人,包括爱美客的简军、华熙生物的赵燕、锦波生物的杨霞等,都是女性;其三是容易出女巨富,包括范代娣和上述三位女企业家均跻身2024年新财富500创富榜,范代娣如今更成为陕西首富。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尽管巨子生物业绩高增长,并坐拥高毛利,但近年却频频融资。2022年其IPO之时,以每股22.46港元发行2600万股,融资5.84亿港元;2024年5月,其通过配售发行3322万股,每股发行价为49.2港元,融资16.41亿港元;2025年4月,其又一次推出配售计划,拟发行3500万股,配售价格也升至66.65港元/股,预计融资23.33亿港元。

多家券商研报遭声讨,牵涉巨子生物

5月17日深夜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文章,驳斥市场流行的透明质酸“过时”“不安全”等言论,并将矛头指向了另一新兴概念——重组胶原蛋白。

股价大跌!美妆龙头遭质疑,公司回应!多家券商研报被“声讨”

华熙生物在文中表示,玻尿酸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而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

“透明质酸过时的谎言从何而来?”华熙生物直接“点名”10篇研报,共涉及9家券商,包括信达证券华泰证券(601688)、方正证券(601901)、平安证券、西部证券(002673)、安信证券、申港证券、国金证券(600109)、华福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华熙生物提及的10篇行业研报,无一例外指向了医美行业的另一巨头——“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

华熙生物援引的华泰证券《巨子生物(2367.HK)始于胶原,不止胶原》为例,该研报提到“与玻尿酸相比,重组胶原蛋白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在美白、抗衰、再生、修复等领域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相较于玻尿酸有潜在交联剂残留‘馒化脸’的风险,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针对上述研报,华熙生物称,这些“误导性结论”伴随着随后兴起的“玻尿酸过时论”被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形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舆论共振,伤害了经几代人努力的、一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华熙生物也解释了讨伐券商相关研报的原因。5月21日晚,其在《眼前之巅与群山之险——答媒体及各界朋友》中表示,公司对什么属于科学精神驱动的研发行为,什么属于以销售为目的研发背书有远超一般机构的洞察力。如果消费市场的超级势力与资本市场结盟,将会对消费市场造成可怕的影响:消费者将无法听到来自红人和其他消费者的真实声音。华熙最终决定必须在AI的“童年时代”移除这些虚假信息。

(责任编辑:张洋)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