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机械行业周报:赛博机器人亮相全国“两会” 工程机械景气度持续复苏

03-10 和讯 光大证券黄帅斌/陈佳宁/李佳琦
语音播报预计32分钟
重点子行业观点
人形机器人
3 月3 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发布了《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下称“《行动计划》”),旨在通过三年行动,提升深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至国际领先水平。《行动计划》围绕引领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矩阵、营造最优科技创新生态三个方面,细化了18 条重点任务,包括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加大机器人AI 芯片攻关、研制高性能仿生多指灵巧手、构建具身智能基座及垂直领域大模型、高标准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高能级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提升规模化制造能力等。
3 月3 日,中国政府网发布视频《机器人群侠传》,出现的机器人包括“黑豹2.0”、宇树科技的B2-W、众擎机器人等,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成果。
3 月6 日,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制造商——意优科技宣布完成五千万元人民币的A 轮融资,意优科技自主研发的“高扭矩密度一体化关节模组”突破了传统关节模组体积大、重量重、扭矩密度低的瓶颈,在性能、成本、可靠性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意优科技已在国内率先完成了相关产品的大批量生产,2024 年出货达3 万套,被国内众多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采用。其中,意优科技更是目前是全球首批量产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A2 系列(包括A2、A2W、A2D 型号)的量产定点供应商。
3 月6 日,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宣布于近期完成了A+轮融资,半年累计完成5 亿元A 轮系列融资,战略产业投资人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招商局创投、尚颀资本、蔚来资本、联想创投等。逐际动力成立于2022 年,于通用机器人领域已实现了一系列关键进展,包括发布了具身智能操作算法LimX VGM、推出了最新迭代的高自由度、高灵活性、高稳定性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推出了全球首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 等。
赛博机器人亮相全国“两会”。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魔法原子旗下人形机器人“苏小麦”首次走进江苏广电总台的广播厅,参与两会特别报道,化身特邀记者“苏小麦”与记者毕然进行了流畅的互动,沟通了关于两会报道的展望。后续,“苏小麦”还将参与更多新闻访谈、短视频拍摄等工作。深圳的乐聚机器人公司也将旗下“夸父”人形机器人带到北京,作为记者的“采访搭子”助力新闻报道。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和展示区真正走向复杂的真实场景进行作业。
3 月5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
近日,优必选数十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 应用群体智能技术,在极氪5G 智慧工厂完成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在总装车间、SPS 仪表区、质检区及车门装配区等多个复杂场景,数十台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 实现了协同分拣、协同搬运和精密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
从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的角度,2025 年将会是突破性的一年。万台级别的量产将带动下游产业链进入确定性放量阶段,而万台级别的数据采集和训练有望真正解决数据匮乏的难题,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我们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立足硬件技术路线与各厂商进展,建议关注:1)高复杂度灵巧手的功能实现:兆威机电鸣志电器江苏雷利丰立智能步科股份、福莱新材、大业股份、南山智尚、恒辉安防;2)丝杠量产与降本:恒立液压、北特科技、贝斯特、震裕科技、五洲新春、浙海德曼、华辰装备;3)谐波产业链:
绿的谐波、瑞迪智驱;4)六维力传感器:安培龙、凌云股份、铂力特;5)机器人动捕与训练:奥飞娱乐、凌云光。
机床&刀具: 2025 年1 月,日本机床订单金额为1161.46 亿日元,同比增长4.7 %,环比下降18.8%;其中内需订单319.95 亿日元,同比上升4.5%,环比下降19.9%;外需订单841.51 亿日元,同比增长4.7%,环比下降18.4%。1月日本对华机床订单为276.00 亿日元,同比上升21.7%。2024 年12 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8.0 万台,同比增长35.0%。2024 年10 月30 日,美国国务院、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商务部等三部门针对俄罗斯采取多方面管制行动,以只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为由,大幅更新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黑名单,涉及多个中国实体和个人,被制裁主体均被列入SDN 清单;国内浙海德曼、华中数控等已发布公告做出回应:被美国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列入SDN 名单的公告是单边行为,公司将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公正公平对待。自主可控主题下工业母机产业链有望获重视。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相关名录所列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以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成果,在兼顾企业经济性情况下,可采用谈判或直接采购方式采购,鼓励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并先试先用。2024 年10 月1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机床&刀具领域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受到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影响较大,未来随着政策落地,行业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投资方面建议关注:整机层面的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纽威数控,零部件层面的华中数控、奥普光电、绿的谐波,刀具层面的欧科亿、华锐精密。
农业机械:2025 年1 月,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41.5%,环比提升2.1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8 个百分点。6 个一级指数中除经理人信心指数挺进景气区间外,其余均位于不景气区间。从环比看,库存指数、人气信心指数和经理人信心指数有所上涨,其它则全部下降。其中,经理人信心指数涨幅最大,环比提升22.7 个百分点;从同比看,6 个一级指数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外全线下行,其中效益指数降幅最大,为6.6 个百分点。2024 年12 月,我国大、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为0.7/2.3/1.2 万台,分别同比-17.0%/-16.2%/-7.7%。
需求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
推动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我们看好农业机械需求长期提升,同时拖拉机在“一带一路”的市占率远低于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未来出口增长空间广阔。2024 年12 月,拖拉机当月出口数量为15070 辆,比上年同期增长49.6%;当月出口金额为62,339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1-12 月累计出口数量为154306 辆,比上年同期增长6%;1-12 月累计出口金额为668,762 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
供给端:补贴政策从“普惠”向“扶优”倾斜,拖拉机等通用设备走向市场化竞争,“国四”标准进一步提升壁垒,龙头优势显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建议关注一拖股份。
机械出海:
1)美国补库:根据光大证券宏观组,一月美国零售数据回落,居民消费已出现放缓趋势,再次支持美联储进一步降息。CME Fedwatch 工具显示,市场预期最早于2025 年7 月降息25 个BP,概率为43.4%,较2 月12 日美国CPI 数据发布后,市场预期最早于9 月降息的时点提前。①降息落地后,美国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工具类产品需求。2024 年12 月,中国出口电动工具14.9 亿美元,同比+39.2%,增速较2024 年11 月+6.9pct。建议关注:
巨星科技、创科实业;②OPE 旺季已过,淡季不淡。2024 年12 月,中国出口OPE 金额为3.6 亿美元,同比+86.9%,增速较2024 年11 月+1.8pct。建议关注:泉峰控股、格力博;③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出口高增,满足欧美多元化代步需求与休闲娱乐需求。建议关注涛涛车业、春风动力。
2)一带一路:铜价高位运行刺激矿山资本支出,叠加铜矿品位长期下降,铜矿资本密度提升,同等产量下需要更多设备和耗材。中国矿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带动矿山机械出海。2024 年全年,中国矿山机械出口额57.1 亿美元,同比增长6.4%。看好矿山设备出口,建议关注耐普矿机、景津装备、新锐股份、山推股份、运机集团、中信重工。
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基本维持。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2 月挖掘机(含出口)销量19270 台,同比增长52.8%;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1640 台,同比增长99.4%;出口销量7630 台,同比增长12.7%。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组,随着多地将在年后集中推动重大项目开工,预计2025 年基建投资将靠前发力。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显现存在滞后性,当前工程机械仍处于需求底部;后续随着政策的托底效应,设备利用率有望回升,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望得到边际修复。建议关注:中联重科(A/H)、徐工机械、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等工程机械龙头。
叉车:叉车出口销量维持增长趋势。2025 年1 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93648 台,同比下降15.4%。其中国内销量54950 台,同比下降24.0%;出口量38698 台,同比增长0.7%。电动化、国际化仍为叉车增量来源,建议关注安徽合力、杭叉集团。
轨交设备:2024年8月16日,国铁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批动车组高级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共招标动车组五级修302组,四级修146.625组,三级修24组;2024年至今国铁集团共招标动车组五级修509组,四级修268.25组,较2023年全年分别同比+371.3%/+136.9%。2024年12月31日,中国中车发布签订合同公告,公司8-12月签订合同总额693.5亿元,其中动车组高级修订单169亿元,2024年公司共签订动车组高级修订单453.6亿元,较2023的142.8亿元同比增长217.6%。
2024年,国铁集团招标动车组折合约245标准列,较23年全年164标准列动车组的招标量同比增长达49.4%。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40.8亿人次,同比增长达10.8%。我们认为轨交设备行业将直接受益于铁路投资增长、客流复苏带来的动车组需求量增长、以及机车更新与动车组维保需求提升。建议关注:时代电气(A/H)、中国中车(A/H)、中国通号(A/H)。
半导体设备: 光刻机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半导体设备进口额维持高增速。根据 彭博,美国提出将对ASML、东京电子等盟国半导体设备大厂实施“长臂管辖”(即实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即使是在美国境外生产的特定物项,如果开发或制造直接利用了哪怕是最少量的美国特定受管控的软件或技术,都将受美国出口管制),以迫使其配合美国对华半导体进一步限制的要求。光刻机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心脏”,我国光刻机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根据SEMI,2024 年 A 股半导体设备公司总营收预计达 990 亿元,同比增长 29%(2019 - 2024 年复合增长率 30.5%),净利润预计增长 6%,头部设备厂商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在刻蚀、薄膜沉积等设备领域持续突破,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看好国产头部设备公司、零部件公司2025年业绩确定性。另一方面,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规模远超前两期基金,国家对半导体产业链相当重视,尤其是先进制程相关的卡脖子环节,包括光刻机等先进半导体设备、光刻胶等先进材料,大基金三期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们认为半导体是“科特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建议关注中科飞测、富创精密、正帆科技。
新能源设备: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举行2025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金额达30.56亿元。其中,安徽中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GW光伏组件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30亿元。
3月3日,联想集团公众号发布了全球首款超薄太阳能笔记本电脑--YOGA太阳能笔记本电脑概念机。从联想集团发布的产品图中看到,光伏板布置于YOGA太阳能笔记本电脑的A面,能量转换率可达24%,采用“交叉背接触电池”,共装配了84块背触式太阳能电池单元,电极与导线均隐藏于电池背面,极大地提升了电池吸收转换效率。该笔记本电脑通过配备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实现超过24%的光电能量转换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从续航水平看,太阳能电池板仅需接受20 分钟阳光直射,就能吸收并转换足够的太阳能,为设备提供长达一小时的视频播放电力。
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明确:2025年6月1日后并网的新能源增量项目需通过竞价确定电价,收益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而存量项目若在6月前并网,仍可享受保底电价,收益确定性提升20%-30%。这一政策差异催生了光伏行业的抢装潮。 晶科能源等多家一线光伏企业纷纷上调了组件价格,上调幅度在 0.01 - 0.03 元 /W不等。目前光伏组件价格正在集体上扬,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价格上升的态势。
观点:光伏电池片产能加速出清,政策推动光伏组件涨价,技术突破以及价格调整有望推动市场回归健康竞争环境。建议关注:迈为股份、微导纳米、奥特维。
低空经济及EVTOL:
3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文章《建设好低空经济“四张网”》。文章指出,发展低空经济,应统筹解决好安全、效率、成本三方面问题,将空域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可通达、可监管、可运营。具体看,就是要统筹建设好低空经济“四张网”,包括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设好低空经济“四张网”,将有望在低空物流、巡检、文旅、应急救援等方面,催生标准化、规模化的“高速+低空”新业态和新场景。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建议加快构建eVTOL航空器驾驶员资质认证管理体系。何小鹏表示,尽管我国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正在有序推进,但在低空相关立法和标准方面,我国仍处于 起步阶段。由于eVTOL航空器在设计和技术上具有独特性,与传统航空器存在显著差异,现有的驾驶员资质认证体系无法满足其要求,亟须建立一套针对eVTOL航空器特殊设计和运行特征的驾驶员培训体系。
观点: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有望全面提速。展望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带动产业链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塑造新的出行和娱乐方式,拉动居民消费。建议关注:亿航智能、应流股份、交控科技。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贺翀)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