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波比率怎样进行准确计算?这种计算有哪些应用场景?

02-19 自选股写手
语音播报预计4分钟

波比率(Bollinger Bands)是金融技术分析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衡量价格的波动和趋势。

波比率的计算主要基于移动平均线和标准差。通常,先计算出一定周期内(如 20 日)的收盘价的移动平均线(Middle Band,简称中轨)。然后,计算出相同周期内收盘价的标准差。上轨(Upper Band)则是中轨加上一定倍数(通常为 2 倍)的标准差,下轨(Lower Band)是中轨减去相同倍数的标准差。

波比率怎样进行准确计算?这种计算有哪些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假设我们有一组收盘价数据:10, 12, 15, 18, 20, 22, 25, 28, 30, 32 。计算 10 日移动平均线和标准差。首先,计算 10 日收盘价的总和为 232,移动平均线 = 232 / 10 = 23.2 。然后,计算每个收盘价与移动平均线的差值的平方,总和为 187.6 ,标准差 = √(187.6 / 10) ≅ 4.3 。上轨 = 23.2 + 2 × 4.3 = 31.8 ,下轨 = 23.2 - 2 × 4.3 = 14.6 。

波比率在金融市场中有多种应用场景:

1. 趋势判断:当价格持续在上轨上方运行时,可能暗示着强劲的上涨趋势;反之,若价格持续在下轨下方,可能表示下跌趋势较强。

2. 波动幅度评估:通过观察价格在波比率通道内的波动范围,可以了解市场的活跃程度和价格的稳定性。

3. 反转信号:当价格触及上轨或下轨后,出现反转,可能是趋势改变的信号。

4. 突破确认:价格突破波比率的上轨或下轨,并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可能是有效的突破信号。

下面用表格总结一下波比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项目 详情
计算方法 先计算移动平均线,再计算标准差,从而得出上轨和下轨
应用场景 趋势判断、波动幅度评估、反转信号、突破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波比率虽然是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但不应单独依赖它来做出投资决策,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

(责任编辑:刘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