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生物质供热: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新宠,2021年标煤消耗高达18.2亿吨

2024-03-09 自选股写手
语音播报预计5分钟
我国工业领域正加快低碳化转型步伐,其中生物质供热以其近零碳排放特性成为新宠。

近年来,随着光伏、储能、小型风电和微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我国工业用电正在经历低碳化转型。然而,相对于电力,工业供热的低碳化转型步伐却显得缓慢。据统计,2021年中国工业供热消耗的标煤量高达18.2亿吨,占工业能源总消耗的59.75%,远超电力消耗占比。

我国的工业供热主要依赖于水的加热转化为蒸汽,这一过程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石油化工、食品医药、造纸、纺织等多个行业。目前,多数工业企业仍采用煤炭和天然气作为供热燃料,尽管天然气较为清洁,但在低碳目标下仍面临减碳压力。

在此背景下,生物质能作为接近零碳排放的能源正在兴起。生物质供热在吉林、山东、河北、湖北、广东等地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获得了国内外企业的认可。北京市发布的政策也鼓励多场景应用新能源供热技术,推动生物质能供热技术的发展。

生物质供热之所以受到市场和政策的青睐,是因为它在燃烧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几乎与其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相抵消,实现了近零排放。欧盟的数据显示,2018年通过发展生物质供热减排了2.96亿吨二氧化碳。

在成本方面,生物质供热虽然价格略高于煤炭,但低于天然气,且作为唯一可再生燃料,具有经济性和碳减排双重优势。特别是在能耗控制严格的城市,生物质供热已成为工业园区的优选。未来,通过CCER交易,生物质供热项目还可能获得额外的碳收益,进一步增强其经济性。

尽管生物质能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尚不高,但其在我国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应得到提升。生物质能具有经济效益、气候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与风能、太阳能(000591)等可再生能源同等重视。

IEA的数据显示,生物质能是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占比高达50%。欧盟地区生物质能占可再生能源结构的65%,并在碳减排中贡献了4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合理利用生物质能源将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能源结构。

随着国内外对工业低碳供热需求的增加,生物质供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望在未来工业供能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责任编辑:贺翀)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