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对于国庆后的北京楼市,个人感觉:一手房举步维艰,二手房以价换量。
一手房方面,可以说当前的开盘热销海报数据,水分极大。不少楼盘包括海淀的顶豪,真实签约量能有热销海报上的一半就不错了。
不少楼盘确实还不到一半。
无论是到访还是转化,目前所有在售的北京新盘,渠道占比比重都远超以往的正常值。这传递出一个信号:
新房仍旧处于下行状态。
二手房方面,目前北京当月网签已经过万了,这个月还有三个工作日,按照最近日均500+的量,本月过1.2万套没有悬念,主要看最后一天翘尾情况,狠一点的话,能到1.3万。
至于挂牌量,内网挂牌从上月25号的16.9万,降到了现在的16.7万,外网从27号的14.6万套,降到今天的14.3万套。虽然降幅不大,但这意味着:
认房不认贷导致的卖房踩踏效应已经消减,二手房经过降价潮后,市场经快速整理后构筑了一个小平台。
02
面对这种行情,我一个想换房的粉丝说,本来他准备卖掉两套小房换一套大房(一套通州一套朝阳北沙滩),原本以为认房不认贷之后可以很快出手,没想到两个月过去,看房人寥寥无几,挂牌价也一路下调,可迄今为止仍然未能签约。最终,他退掉了某新房的订金。
而除了这个粉丝,我另外一个朋友,则操作得更加激进——同样是换房,但他目标很明确,是把原来在三环内一套价值800万的房子卖掉,然后花600万在五环边上买了一个小三居,把位置从三环换到五环!
也许是借着不认贷的东风,两个月下来她卖房子还算顺利,现在银行贷款也做完了。开心之余,她还请我吃了顿烧烤。因为我也很纳闷,以前我只听说过二居换三居、往内环核心走这样的改善性换房,没想到还有这样越换越“差”的逆向换房,所以欣然接受了邀约。
“这算是居住降级吗?”我率先发问。
“不算啊,我觉得居住升级了。”她说,“第一,我原来住的房子虽然不是什么老破小,但户型设计比较土,而新房住起来更舒服,面积也稍微大了一些,有很大的落地窗,窗户外面就是公园。”
“第二,三环位置虽然好,去哪儿都方便;但我公司在五环啊,换到五环刚好离公司近,早上起来走路上班,腾挪腾挪还留了点余钱,手里有钱就有底气,以后裁员失业都不用再害怕。”
“第三,三环和五环的这两房子,其实我更看好五环。三环那房子周边没空地、界面不好看也不会再拆迁,产业也有点空心,房价曲线高点早就过了。五环这里空地多、产业多,规划高大上,区里也重视,未来升值应该比三环那房子更好。”
末了,她还意味深长的感叹道,“无所谓什么核心不核心,不要被三环四环条条框框困住,我不认什么环线,就认一个职住平衡,其次才是升值。其实现在这个行情我也不指望升值,不跌就不错了。”
对此我总结,这位粉丝的买房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树挪死,人挪活,公司在哪里、产业在哪里就买哪里。
▲北京产业价值分布(来源:子木聊房)
同时,她换房留存款的准备工作也表明,自己对未来经济预期的看低,以及手持现金在当下的重要性。
所以,对于在内城住得不舒服不满足的人,腾挪一下房子,手里留一点活动资金,未尝不可。尤其是当下的很多产业规划,都是四环、五环外的郊区推动、落地,临近这些产业强区买房,说不定未来升值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呢?
本文作者:八卦女小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八卦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