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布局对比:荃银高科(300087)VS 隆平高科(000998)
我们先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来看。
荃银高科最近三年的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速都在40%左右,但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8年以前,主要是种子收入,其中水稻、玉米和小麦三类种子合计占比在80%左右,订单粮食占比6%。
2019年以来,种子收入持续下降,订单粮食业务规模快速提升,按照公司公布的经营年度的数据,(2021.8.1-2022.7.31),公司主要收入中水稻、玉米和小麦种子业务合计占比在60%,而订单粮食高达32.6%。利润贡献只有7.6%的订单粮食业务,在荃银高科的业务占比会持续提高呢?
订单粮食,本质是粮食贸易业务,相当于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目前主要合作方是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和酒厂,向这些下游销售大米、青贮玉米、酿酒用小麦等粮食。以养殖企业为例,公司和知名的奶制品公司,比如光明乳业(600597)、现代牧业等合作,向他们销售饲料用的青贮玉米,这样也能够带动玉米种子的销售。
这里我们跟隆平高科对比后会发现一个异常的现象。
隆平高科2021年收入35亿元,过去三年收入总量几乎无增长。具体种子品类上,占比6成的水稻种子逐年下滑至37%,只有玉米种子增速较稳,占比提升至29%。主要原因是水稻种子面临的竞争在加剧。
荃银高科的股东优势
与隆平高科收入停滞相比,荃银高科各类种子的规模还在稳步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大股东中种集团的推广。公司的股权结构在2019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前是无控股股东,也无实控人,但2019年后,控股股东是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化现代农业,而此前中化集团已经收购了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2020年中化集团又把中化现代农业的股权划转至先正达集团旗下,2021年中化现代农业持有的荃银高科的股权又转给了中种集团,荃银高科最终的股权结构是这样的:中国种子集团是控股股东,实控人是国资委,公司也成为了先正达在国内种业板块的一员。有了大股东的支持,荃银高科在开展订单粮食业务的进展就很顺利,与股东之间的日常关联交易也在增加。
有了大股东在销售端的支持,在生产端扩张就更有底气了。
我们来梳理下荃银高科在更换大股东之后,在收购和扩产方面都有哪些动作。
在玉米种子方面,2020年收购新疆祥丰70%股权,祥丰是新疆唯一的玉米育种建设单位,也是国内主要的爆米花供应商;此外又收购了国垠天府51%股权,国垠天府长期深耕西南区域,这次收购有助于拓展西南区域的玉米业务。
在现有种子品类的基础上,公司把棉花种子作为第二品类,今年四月股东大会已经审议通过,收购新疆金丰源种业公司60%股权,开拓西北地区市场,拓展棉花种子业务。
在扩产方面,2021年分别在四川、江西启动育繁推一体化项目,拓展当地的种子市场。
在海外市场,公司在孟加拉国、安哥拉、缅甸建立了种子生产基地,开展本土化制种和销售,以降低成本和经营风险。
种业公司靠收购和扩张是必经之路
荃银高科的扩张方式是收购+扩产。那么这种方式是否也是国际种业巨头的发展方式呢?
国内种子市场的集中度比较低,前五家合计的市场份额只有12%,而全球是52%。排名第一的隆平高科只有4%,而全球第一的拜耳市占率20%。借鉴海外种子龙头的成长经验,借助收购扩张是必经之路。
与荃银高科相比,隆平高科的收购起步更早些。隆平高科自身的优势在水稻,其余领域的种子则借助收购补齐。2015-2017年先后收购5家公司,分别进入了蔬菜种子、向日葵(300111)种子和玉米种子领域。2018年收购联创种业,在转基因玉米种子领域获取了重大突破,另外参股的子公司杭州瑞丰也获得了四项玉米种子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上述我们介绍的都是两家公司在传统种子领域的布局,稍微总结下:
1、从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业绩表现分析,虽然在传统种子品类布局上,两家基本一致;但是在种子的播种面积上,2020年的前十大水稻和玉米种子播种面积的排名中,隆平高科各占了四项,荃银高科则只上榜了一类杂交水稻。但是根据两家公司近期的业绩表现,荃银高科处于明显上升期。
2、从并购能力分析,未来种子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很大程度会借助并购,隆平高科的股东是中信集团,有比较强的并购能力;荃银高科的股东先正达,目前提供的支持主要在种子技术和销售渠道层面,比如前面提到的订单农业,此外先正达更突出的优势是转基因种子。
3、在一体化布局方面,两家公司还都比较缺失。一体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是否有农药、化肥等业务;2、是否向下游延伸,比如生猪养殖等。在这方面,另一家公司大北农(002385)的布局更全面。
种业公司避不开的转基因种子,谁的布局更有优势?
在比较龙头公司在转基因种子方面的布局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转基因种子商业化的流程。转基因种子从开始研发,到最终商业化,大致需要8-16年。这期间有两个阶段,第一是安全证书获批,第二是种子审定上市。
首先安全证书的获批流程分为5步,分别为实验研究(1-2年)、中间试验(1-2年)、环境释放(1-2年)、生产性试验(1-2年)、申请安全证书(3-5年),合计需要7-13年的时间。
获得了安全证书之后,还需要进行品种的审定。品种审定尤其重要,相当于商业化应用的放行条。品种审定流程需要持续1-3年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1、是否基于老品种进行转基因?2、种植区域在转基因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衍生出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老品种+种植区域不变,这样品种审定是最快的,只需要1年的生产试验;
第二种情形是:老品种+种植区域发生变化。这种情况需要先有2年在新的种植区域上的试验,再加上1年的生产试验;
第三种情形:新品种。这种需要的时间最长,包括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2年DUS测试。(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如此漫长有繁杂的流程,对于手里已经持有安全证书的种子公司来说,是最有利的。
种业龙头公司在转基因种子方面的储备
2019-2022年期间,已经获得安全证书的企业包含大北农(六个)、隆平高科持股的杭州瑞丰生物(四个)、中国种子集团(三个)、中国林木种子集团(一个)。其中大北农有90%的转基因种子属于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情形,预计在2023年就会进行商业化推广。
荃银高科的转基因玉米尚处于研发阶段,还未获得安全证书。不过不排除未来和股东合作,推广商业化的可能性。
起底荃银高科,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1、在传统种子领域,现有存量市场中,荃银高科的竞争力要稍弱于隆平高科,但是在订单粮食业务和大股东的支持下,荃银高科的业务增长速度正处于上升期。
2、2023年将是转基因种子落地的元年,拥有转基因种子安全证书的企业会占领先机。
3、在转基因种子安全证书的储备方面,按数量排序是大北农,隆平高科和中种集团,荃银高科虽然尚未获得,但不排除未来在大股东的授权下进行商业化推广。
免责声明
相关内容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巨丰投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