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下旬以来,受台风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华北、黄淮、东北等地遭遇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部分地区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就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研究并作出重大部署。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相关会议精神,多措并举为受灾地区企业和群众纾困解难,持续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力度,积极构筑防汛救灾“金融堤坝”,充分彰显金融行业责任担当。
强化政策引领,推动金融业高效助力防汛救灾工作
8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能赔快赔、应赔尽赔,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金融机构要优化简化相关程序,加强对受灾地区的信贷支持和保险理赔,同时持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金融管理部门推出多项措施,全力推动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降低资金成本,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作用
8月16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8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福建、重庆6省(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50亿元,支持这些受灾严重地区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
在河北省受灾严重的保定市涞水县,记者了解到,针对野三坡景区经营民宿的商户受灾严重、急需大量重建资金的情况,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工具作用,指导人民银行保定市分行向涞水农村商业银行发放了灾后首笔支农再贷款,以支持该农商银行“灾后重建贷”产品的推出。人民银行保定市分行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涞水农村商业银行再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以低成本资金有力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截至8月18日,涞水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灾后重建贷”21笔,金额已达426万元,贷款利率为3.55%。
明确监管要求,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优化金融服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8月12日向各监管局及保险行业下发《关于加大保险预赔付力度 着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深刻认识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把开展防汛救灾和保险理赔服务作为行业当前最紧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好、落实好。根据该通知,有关监管局要指导保险公司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汇报沟通,尽快摸清保险标的受灾受损及保险保障情况,及时获取受灾受损证明文件,为赔付和预付赔款打下坚实基础。保险公司要结合受灾受损情况,分区域、分险种、分行业、分步骤细化理赔举措,着力提升低收入群体、新市民、小微企业等被保险人的预赔付比例。通过在农险中运用无人机等科技查勘手段、在车险中推行查勘定损互认机制、在企业财险中施行一企一策服务政策等,不断优化理赔服务模式,实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8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灾情应对组织动员,启动灾备应急预案,保障金融资产和重要数据安全,保障基本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稳定运行。要求银行机构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和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做好个人客户金融服务,开发针对受灾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经营主体的专项救灾信贷产品。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对接受灾地区经营主体灾后重建、生产恢复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引导保险资金通过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为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加强组织协调,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受灾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汛情防御和抢险救援工作,结合辖区情况出台专项措施,引领金融机构支持灾后重建。
以北京市为例,8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印发《关于帮扶市场主体支持灾后重建的通知》,明确将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保障,单列1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和50亿元再贴现额度用于支持相关金融机构做好灾后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在京各银行机构统筹调度信贷资源,加大对受灾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积极助力市场主体复商复市、恢复生产。对受汛情影响暂不能营业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一律不得抽贷、压贷、断贷。支持在京各银行机构为受灾情影响的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涉农客户及个人客户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在贷款主体、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还款安排、担保方式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安排,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此外,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持续发挥融资增信作用,为受灾在保户提供展期、续贷、调整分期等还款安排。
加强信贷支持,切实保证金融服务不断档
汛情无情人有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金融管理部门的紧急部署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闻“汛”而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确保金融服务汛期不断档、灾后更加强,在危难时刻充分体现了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一方面,为满足灾区群众金融需求,全力保障金融业务照常运转,各家银行建立24小时紧急联系热线、加强网点和自助设施安全建设;另一方面,为做好受灾企业帮扶,银行机构主动走访了解情况,为受灾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和延期还款等政策优惠。
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防汛救灾资金需求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迅速响应,积极开展应急贷款等信贷评审和发放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资金支持。8月9日至10日,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向张家口众联国控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发放4.4亿元应急贷款,用于支持因灾损毁基础设施的应急维护修复;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向天津市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放1500万元应急贷款,并向天津静泓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授信1.2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修缮维护。此前,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已先后向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放7亿元应急贷款,用于支持灾区物资投放和保障市场供应等。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及时与省内重点保供企业对接金融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加快授信评审和资金投放工作,分别向京津冀地区重点物资保供企业三河汇福粮油集团和同福集团提供5亿元和2亿元的授信支持,用于防汛抢险救灾和市场保供。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开辟“绿色通道”,发放2341万元贷款支持舒兰市、榆树市等地企业迅速恢复生产经营,助力受灾地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商业银行同样积极投入防汛救灾之中。灾情发生后,工商银行迅速成立防汛救灾工作专班对接受灾企业,建立快速响应和绿色通道机制,优先保障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受灾地区的信贷规模,着力加强对小微企业、种植养殖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重点客群的信贷支持,综合运用续贷等方式,保障贷款支持连续性,缓解小微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
农业银行第一时间开展灾情调查评估,逐笔摸清客户受灾情况,建立受灾企业贷款台账。加大对受灾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审查审批快速通道,优先保障灾区农业稳产、农田水利等信贷需求。针对受灾企业实施减费让利、开辟信贷绿色通道,通过重新约期、贷款展期、调整贷款利率和还款方式、增加中长期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针对北京、天津、河北、吉林和黑龙江等受灾地区小微企业,调增信贷投放计划,优先保障信贷规模,满足灾区小微企业恢复发展的信贷需求。
在得知北京即将迎来高强度降雨后,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召开专题会议,动员部署辖区防汛工作,指导做好防汛及次生灾害应对,并积极有效排查安全隐患。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出台《支持保定等洪涝灾害地区金融服务二十条措施》,针对受灾严重的授信客户、因灾情导致暂时还款困难的个人住房和消费贷款客户以及广大群众提供一揽子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满足群众恢复生产生活需求。
早在6月末,建设银行为提前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下发《关于做好防汛关键期网点营业应急管理的通知》,组织各分行压实防汛抗灾工作责任,加强防汛抗灾工作组织领导,重检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排查潜在风险,储备应急物资。8月1日夜间,吉林省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七里乡等村镇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塌陷、道路受损等险情。建设银行舒兰支行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受灾的乡镇村屯干部、“裕农通”业主,主动了解一线受灾受损情况,迅速成立防汛救灾小分队,前往受灾乡镇开展帮扶工作,为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目前已为6户农户授信49万元、1家个体工商户授信8万元、1家粮食加工企业授信100万元。
交通银行河北省分行全力以赴防汛抢险救灾。涿州支行紧盯防汛重点任务,7月31日全面完成网点防汛布置、工作人员转移、自助设备断电等防汛撤离工作,组建由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防汛救灾小组留守支行,做好防汛防护及应急业务响应工作。
邮储银行北京门头沟区支行派专人前往相关单位收取代发工资材料,确保相关单位员工工资按时发放。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分级分类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汛情严重区域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群体金融服务畅通。邮储银行吉林省舒兰市支行迅速行动,组成多个客户走访慰问小组,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走访,逐户做好统计,开展“一户一策”帮扶工作。
此外,光大银行(601818)、民生银行(600016)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各地方商业银行都根据地区实际,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救灾部署,针对受灾客户延期还款、费用减免、征信保护等需求提供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帮助受灾地区群众纾困解难、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真正做到“风雨同舟”。
采取多项举措,确保灾后重建金融服务不缺位
危难时刻显担当,重建家园不缺位。根据相关部署,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灾后重建着重于两方面。一方面,强化对灾毁房屋、农田、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的金融支持,保障恢复重建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受灾企业清单,综合采取调整还款计划、贷款展期续贷、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助力受灾企业脱困。
据记者了解,国家开发银行正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对接,积极为有关地区因暴雨受损的文旅项目提供灾后重建贷款支持。农业发展银行明确在业务范围内重点支持因自然灾害损毁的路网、水利、电网、公用服务设施、农业设施和农村人居等领域的修复、重建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灾后重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落实优先入库、优先受理、优先调查等“七优先”政策,做到限时办贷、随报随审,快速办贷、尽早投放;在信贷资源倾斜等方面分级分类,给予相应的差异化倾斜政策。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全面做好灾后秋粮收购准备,坚持“早部署、早调研、早布局、早办贷”,对接收购主体资金需求。目前,已与141户粮食企业达成255亿元融资意向,同时备足收购资金,切实做到“钱等粮”,保障种粮农户利益。
中国银行设立残币兑换绿色通道,协助办理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优化个人账户服务,凭临时身份证便可办理借记卡、存折、存单等凭证挂失、补办业务;全力保障现金供应,加快恢复现金自助设备正常运行,充分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现金需求。针对抗灾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国银行通过加大授信支持力度、加快保险理赔等方式,以金融力量为受灾地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近年来,中国银行始终积极助力各地防范洪涝灾害,大力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2023年以来,中国银行累计投放水利及城市排水设施行业贷款近1000亿元,截至7月末,水利及城市排水设施行业贷款余额近5000亿元。
建设银行以最快速度对受灾严重的福建泉州、晋江、莆田等地恢复线下网点服务。比如,泉州洪濑某纸制品企业的钢结构厂房受损严重,部分原材料遭洪水浸泡,因订单交货期临近,急需资金恢复生产。泉州洪濑支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走访,针对该企业抵押快贷额度用满且无可追加抵押物的融资难题,为企业现场定“贷”:以企业流水“增信”,指导企业主通过“建行惠懂你”App获得227.1万元纯信用贷款,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数据显示,7月29日~8月11日,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已累计为泉州、晋江、莆田、漳州等受台风影响的地区,投放普惠金融贷款超27亿元,受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1653户。
北京银行在针对北京门头沟区、房山区及河北保定等地区开展支援慰问和志愿服务的同时,迅速部署灾后重建支持工作,推出专属授信政策、专属信贷资金、专属金融服务、专属政务对接的四个方面“专属”十五条具体工作举措,保持对临时受汛情影响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发挥保险功能,做好灾害“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
保险业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的专业优势,全力做好抢险救援、风险排查、查勘定损、理赔帮扶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截至8月19日10时,河北、北京、黑龙江等16个受灾地区保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27.24万件,估损金额100.59亿元,赔付预赔付案件20.82万件,赔付预赔付金额48.04亿元,赔付预赔付比例47.76%。
发布行业倡议,凝聚防汛救灾的保险力量
保险行业协会、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均发出倡议,要求各类保险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切实发挥好保险在支持灾后重建、生产恢复等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助力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保险行业协会提出,各会员单位要切实履行保险社会责任,进一步强化理赔服务,加大预赔工作力度,畅通理赔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简化大灾理赔单证,加快理赔结案进度;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制定应急服务预案,全面助力减灾防灾工作;加强与受灾地区各部门的合作协同,迅速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做好理赔统计、报送工作等。
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提出,保险资管机构要坚持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对接受灾地区政府机构及经营主体灾后重建、生产恢复等方面资金需求,加强对重点受灾地区民生领域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保障当地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以实际行动彰显保险资产管理业的行业价值和社会责任。
开辟绿色通道,提高理赔工作效率
灾情发生后,各家保险公司全力投入救援理赔工作,从缩短报案受理响应时间、简化查勘定损程序、减免单证提供、扩大理赔授权等方面着手,提升理赔速度,完善理赔服务。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推出主动寻找客户、多渠道全天候受理报案、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取消社保给付范围限制、取消伤残观察期、免交纸质理赔申请资料、优化理赔申请资料、提供预付赔款服务八项举措,系统各分支机构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全力打好防汛“主动战”,织密防汛“安全网”。
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对车险理赔全面实施“四免四快”,即“免现场查勘、免气象证明、免费事故救援、免驾驶证;快速救援、快速定损、快速维修、快速预付赔付”,理赔证明能免则免,理赔赔付能快就快,多渠道受理报案,全天候无差别理赔,在总、分公司层面组建了超百人理赔突击队,启动全天候运营模式,全力支持灾区理赔工作高效开展。
太平财险为客户提供拖车救援服务,对水淹车辆优先免费救援,并及时对救援拖车服务进行回访,确保大灾期间的救援效率和服务质量;统筹协调合作修理厂对出险车辆进行快速定损、拆解及清洗,对损失轻微车辆快处快赔;针对损失严重车辆,由专人跟进,协商定损方案,对已明确损失的案件,从快从速进行赔付。
加强灾情预警,助力社会风险减量管理
多家保险公司在汛期前夕开展灾害应急演练,制定应急方案,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和流程,切实提升大灾之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重视风险监测和排查,组织风控专家和理赔、承保人员对存在风险的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走访,为客户及时提供预警信息和风险减量的专业建议,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功能。
人保财险公司动态收集雨情、汛情、库情、水情等灾情信息,向客户推送风险提示信息;针对风险高的大棚设施、特色水果蔬菜等农险险种,提醒农户进行加固棚体等风灾减损措施;组织各方力量对道路、涵洞、地下车库等内涝风险点位开展风险排查巡查,联合村委带动村民做好农田排灌设施排查和整修;在主要受灾地区为企业客户安装车险水浸物联设备290余台,开发推广“车扫扫”手机App,向车主发送安全停车提醒信息,引导客户及时移车。
平安产险公司借助鹰眼系统DRS2.0对灾情进行预测评估,并通过平安好车主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大范围推送汛期灾害预警。在受灾严重的河北地区,平安产险派出了超1200人的专业队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帮助企业客户消除安全隐患,有效减免企业客户损失,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阳光财险公司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减量管理赋能,依托“阳光天眼风险地图平台”动态监测台风“杜苏芮”运行路径带来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变化情况,确定重点影响区域。对承保范围内的企业财产保险客户标的,及时启动灾前预警与防控,合理调用人力、物资等资源,部署预警与防控行动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魏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此次防汛抗灾、家园重建的重大战役里,各金融机构发挥了积极的资金融通功能,特别是保险业,主动查勘定损,充分体现了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这次汛期的灾情再次提醒我们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纵观国际巨灾保险制度的开展情况,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需要解决好承担巨灾风险的主体有哪些、分散风险的模式如何、巨灾保险的开展是否具有强制性三方面的问题。她认为,对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视应该上升到构建以保险为核心的新型举国救灾体制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市场运作、政府组织协调,建立全国统筹的巨灾保险基金,并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考虑到目前我国人民群众保险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合理规划开展适度强制巨灾保险是有必要的,国际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区域往往也采取强制投保的措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