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国有大行年报总结:力量与担当

2023-04-26 和讯 中银证券林媛媛
语音播报预计9分钟
  在疫情、稳增长和市场的压力下,去年下半年大行的收入和盈利受到更大冲击,给今年收入、业绩奠定低基数,收入增速或逐步见底。随着政策成效的显现和经济的修复,信贷需求边际修复,票据占比持续走低,净息差结构因素在改善,大行在稳增长中的让利压力或逐步缓解,资产质量或延续改善,业绩边际压力或逐步缓解。今年1 季度重定价压力释放后,净息差压力或缓解,去年和今年1 季度规模贡献延续,收入边际压力缓解,改善可期。当前大行股息率仍高,估值仍低,行情尚未结束,空间仍可期待。
  支撑评级的要点
  大行在稳增长中贡献突出,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规模增长领先行业, 2022 年六大行总资产同比增13.1%,高位提速0.2个百分点。2021 年4 季度开始,大行贷款同比增速超过上市银行平均,2022 年贷款同比增12.9%,持续高位。从央行数据看,大行在稳增长发力阶段,国内信贷份额提升显著。大行存款增长亦提速, 2022 年3 季开始超过行业,年报同比增长达12.7%。大行中,农行扩张最为积极。
  4 季度大行净息差下降较多,负面因素随经济修复减弱大行4 季度净息差相对上季度均呈现更大幅度下降,息差压力加剧导致大行息收入加速恶化。稳增长大行投放量的目标更大,压力更为凸显:
  结构上,贷款占比下降,贷款中票据占比上升;稳增长中对公客户竞争加剧,对公贷款和存款定价压力加剧。叠加大行重定价节奏更快;高成本存款较少,高成本到期置换对零售存款成本下降贡献较小。值得关注的是,去年Q4 和今年Q1 结构因素和信贷需求不断改善,积极因素逐步累积。大行中,净息差、净利息收入表现最好的是中行,全年净息差1.76%,较上年上升1bp,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达到8.4%,主要源于海外资产占比和积极的资产负债管理。建行也表现出较强的业务韧性。
  手续费净收入增长放缓,综合化子公司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行非息部分压力更甚于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和其他非息占比均下降。
  持续减费让利、市场波动等压制非息增长,大行手续费也小幅负增,其他非息收入持续下降。2022 年券商、保险、租赁、基金、投资业务均承压,综合经营子公司整体形成盈利拖累,测算五大行综合金融利润贡献同比均下降。手续费和综合金融贡献,农行表现最积极。综合金融总盈利绝对贡献来看,交行优势最为显著,2021/2022 年贡献利润12.1%/5.7%,租赁、基金表现优秀。四大行中,中行综合金融贡献突出,更多牌照和业务支撑了多样化的收入。
  资产质量新增压力或缓解,存量拨备略降
  资产质量相关指标平稳,下半年不良、逾期在规模增长新生成率、正常贷款迁徙率等指标下降。对公贷款资产质量平稳,制造业不良下降对冲房地产压力,零售压力持续。大行确认规范受风险分类监管影响较小,随着经济修复,资产质量改善可持续。绝对资产质量水平邮储、中行最优,交行改善最显著。4 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9.6%,较前三季度下降6.6 个百分点,降幅扩大,贷款和非贷款均下降。全部资产的存量拨备,同比和较中期整体下降。大行中,仅中行增量拨备同比基本持平。存量拨备最优仍是农行和邮储,贷款和非贷均计提较充分,中行和工行存量拨备略有改善。
  核心一级资本同比上升,内评法风险权重下降,加权风险资产较慢考虑邮储定增融资,工行、建行、中行、邮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均上升,农行和交行同比下降。主因是加权风险资产内评法风险权重下降,特别对公部分,使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远低于贷款和总资产。
  其中,工行加权风险资产和信贷增速差最大,内评法风险权重较去年下降6.61 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
  经济持续修复,重申看好银行股表现。选股方向,第一,宏观经济整体修复可持续,更倾向大行、扎根实体的银行,选择大小两头,大行:邮储、农行、招行、平安等,小行:常熟等。当前股息率和估值位置看,经济信心提振不止于此,大行仍有上行空间。第二,城商行延续推荐:
  长沙、杭州等。第三,行业有整体修复逻辑,行业内主线不清晰,建议组合持有银行股。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内经济大幅下滑,海外风险超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