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持续调整优化,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何去何从?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通过公开数据收集与分析,从多角度阐述和解读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中国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趋势,由人大重阳首席经济学家廖群主笔,并发布报告《劫后重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和中国未来》(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将中高速增长。GDP 增速 2023 年将从 2022 年的低位强劲反弹,此后至 2040 年运行于 4-6% 之间。随之我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继续上升,按当前汇率和价格水平 , 预计 2030 年升至 22.2%,超过美国为全球最高。
世界经济新格局
世界经济新格局将如何发展?报告指出,中期滞胀和分化风险大升,长期有待世界维持和平和新经济逐步覆盖。
报告指出,2023 年各国通胀率可望从 2022年的高位回落,但受制于各项挑战,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之后将收敛于比疫情前高一大台阶的水平。
后疫情时代中国和美国的引领作用将更加明显,进一步地共同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成长型经济体,即增长速度较快的经济体,主要是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包括一些发达经济体,和滞缓型经济体,即增长速度很低的经济体,既包括大部分发达经济体也包括部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形成世界经济板块的一个新的两分法,且其经济重要性可能逐渐超过目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两分法。
报告进一步指出,长期而言,毋庸置疑,世界经济前景首先取决于世界和平局面的维持。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在一些方面摩擦不断增加,在另一些方面合作持续增强,最终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达至新的平衡,为世界贸易和经济走上新的增长轨道创造基础条件。
在正视严峻挑战的同时,必须看到,所幸,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两大新经济,即信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崛起;长远而言,随着两大新经济逐步覆盖全球,世界经济将获得强大的增长动力。
中国经济三大预测
报告从数个方面事实反驳了“中国崛起顶峰论”。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2022年出现短暂放缓,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达到制高点。报告提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在速度水平依旧可观,经济发展质量仍讲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不会改变,崛起仍是进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
对此,报告给出三方面预测及依据:
第一,中国经济仍将实现中高速增长,全球占比继续上升并于2030年超过美国。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必将继续上升,按当前汇率和价格水平计算,预计将于2030年从2021年的18.5%升至22.2%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高。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将不断提升,进一步向现代化迈进。科技发展方面,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科技早已展开了战略布局,后疫情时代实现进一步的科技跃进势在必然。产业结构方面,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进军,结构水平不断升级。区域经济结构方面,城市群是城镇化进而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必然归宿;后疫情时代中国持续城镇化将以城市群兴起为新的方向。
第三,中国正在并将继续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同步推进反霸权和国际合作。中国将继续本着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改革,着力改善全球发展不平衡难题,坚定世界反霸权,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各国之间正常的国际经贸合作交流。
(责任编辑:赵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