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7月18日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6%,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在兔爷印象里,这已经是桃李面包(603866)去年以来连续交出的第6张“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了。
虽然桃李面包对此的解释是,由于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终端配送服务费用增长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此外,去年同期公司其他收益、汇兑收益及理财收益高于本期。
但兔爷还是翻了翻此前的公告,没错,桃李面包2021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年报以及2022年一季报都显示,公司净利润分别下滑16%、11.6%、17%、13.5%和2.8%。这个对比有点扎心了,要知道,作为“面包第一股”的桃李面包自2015年登陆上交所后,到2019年之前,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几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而就在十天以前,桃李面包还因为实控人吴志刚套现2亿被热议。
7月12日,桃李面包发布公告称,在减持计划实施期间内,实控人吴志刚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1356万股桃李面包股票,占总股本的1.02%,并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7.2万股,占总股本的0.005%。本次减持计划至此终止,吴志刚共计获得超过2亿元。这也是限售股解除限售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吴志刚家族完成的第9轮减持,累计套现超40亿元。
有没有点提款机的既视感?果不其然,投资者看得明白,公告发布后桃李面包股价持续下跌。兔爷粗略算了算,桃李股价自2020年9月的高点33.69元/股跌到目前7月20日报收14.61元/股,跌幅超过了50%,市值蒸发了200多亿元。
桃李品牌的创立本来是一个“退休教师创业”的励志故事,并且以“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实现生产到终端的快速触达覆盖,逐渐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但在IPO之初,家族企业特征成为其一大争议。
公司董事会中,除了吴志刚的三个儿子、夫人盛雅莉把持四个席位外,其直系、旁系亲属也纷纷参与公司经营。曾经有统计显示,IPO前吴志刚家族的持股比例高达96.77%。
2019年,84岁的吴志刚退休,由其三位儿子接棒,分别出任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公司所有的非独立董事,都是吴、盛两姓亲属。
而正是在吴志刚退休的第二年开始,桃李面包的营收增速从双位数骤降至单位数,增速持续放缓,并在2021年出现净利润首降。
是巧合吗?显然,桃李面包业绩持续下滑是与“内忧”有很大关系的。
而“外患”看起来也是虎视眈眈。线下商超以往是桃李面包主要的“根据地”,如今宾堡、曼克顿等传统烘焙品牌以及便利店自有品牌争抢市场;线上生鲜电商平台的赛道更是拥挤不堪;与此同时,街头随处可见的烘焙坊、新中式糕点也进一步挤压着市场份额。
兔爷想起,桃李面包曾就吴志刚家族频繁减持表示“公司控股股东吴志刚先生和盛雅莉女士已属高龄,因个人生活需求而减持公司股份,其余亲属因个人资金需求而减持部分公司股份,不存在对公司发展信心不足的原因。”可面对“内忧外患”的公司局面和套牢的股票,投资者心中的桃李面包还“香”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兔爷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