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其他食品行业海外公司巡礼系列:日本冷冻预制菜龙头日冷
2021-09-14 和讯 安信证券苏铖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日本冷冻预制菜行业发展领先且成熟,集中度高。二战后日本冷链及餐饮业高速发展,超市及家用冰箱普及,促进速冻食品快速增长,1970-2020 年,人均冷冻预制菜消费量由0.6 千克增长到11 千克。即使经济/人口增速放缓,2009-2020 年行业CAGR 也达1.54%,背后的驱动力是人口老龄化、代际消费习惯变化,家庭小型化,2010 年以后C 端成长超过B 端。竞争格局方面,2016 年日本冷冻食品行业CR3 为59%,CR5 为80%,日冷、丸羽、味之素、加卜吉和日本水产常年位列前五,在不同的细分赛道有明显优势,其中日冷市占率在20%-24%之间波动,基本保持行业第一。
日冷由海产品起家,重点发展冷冻预制菜及冷链物流业务。1942 年日冷集团前身帝国海产成立,50 年代起,基于自身冷链物流基础开始重点开拓冷冻预制菜业务,1985 年集团更名为日冷,加强品牌建设以更好发力零售渠道。2020 年日冷集团收入5728 亿日元,净利润212 亿日元,预制菜/物流/海产品/畜禽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9%/34%/11%/14%。2020 年集团毛利率17.2%,净利率3.7%,其中预制菜营业利润率达7.6%,高于物流(6.7%)畜禽类(1.6%)和海产品(0.8%)。
聚焦战略品类,积极推新创造新需求。经过近70 年的发展,日冷产品矩阵已非常丰富,在行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公司提出“选择与聚焦”产品策略,专注已经占据优势的三大战略类别—米饭、中餐(烧卖、春卷)和鸡肉,目标从整体份额第一,转向多品类第一。根据公司年报,日冷在鸡肉类、炸肉丸及汉堡肉品类的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头部,零售单品“正宗炒饭”、“德卡拉炸鸡”、“粉红虾烧卖”和“脆皮春卷”也常年蝉联品类销售额第一。在此基础上,日净利用自身研发与生产优势,积极开发潜力新品,比如控糖控脂健康套餐等。
强研发实力,不断提高产品还原度与便捷性,品质为核心的竞争力十分稳固。日冷在产品研发与生产技术上一直位于行业前沿,拥有100 多名员工组成的技术开发中心,内含食品研究组、产品开发组、设备开发组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组。已成功推出了多款划时代产品,包括在1994 年实现技术革新,推出微波炉烹饪炸丸子,开启了日本冷冻预制菜的新篇章。在2001年推出“正宗炒饭”,耗时4 年研发,用特殊炒菜设备实现极高的口味还原度,连续20 年获品类销量第一,年销售额已突破百亿日元。
BC 双轮驱动,产品匹配细分渠道需求:2020 年日冷国内预制菜收入1571 亿日元,其中BC 端占比分别为55%和45%,B 端主要包括经销商、便利店熟食区和餐厅酒店等,C 端主要为经销商、药妆店和便利店等。为了提升响应速度,公司按客户的业务类型划分销售团队,餐厅酒店等大客户由团队直接对接,中小地方经销商则由地方分公司对接。同时,针对细分渠道匹配不同产品,比如B 端针对便利店和快餐店,主推性价比较高的鸡肉产品,针对酒店客户,定制开发中高端产品,针对C 端,需要更突出便捷性与食材的新鲜度,推出高品质差异化产品。
全产业链布局,发挥最大协同效应:2005 年,日冷集团各业务重组为单独控股子公司,其中日冷食品主营速冻食品,日冷物流主营冷链物流,日冷生鲜负责海产品与畜禽产品。上游:日冷生鲜冷冻技术成熟,网络覆盖全球多地,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采购高品质食材。生产:日冷食品目前有19 个工厂,其中15 个位于日本,2 个位于泰国,剩余位于中国山东和巴西。公司不断优化生产结构,包括淘汰低效厂、整合产线,在鸡肉价格低廉的泰国建立加工厂,提升自产率,降本增效,使预制菜营业利润率由3%提升至7.6%(2005 年-2020 年)。
下游:日冷物流在日本拥有约80 个存储型配送中心,合计149 万吨,冷链布局排名日本第1,世界第6,每天在日本运行的车辆数量约达 7,000 辆,可以处理全国各地频繁的小批量交付。除了本土冷链发达,日冷物流还在12 个国家有42 个基地,包括低温配送中心及销售办事处。集团子公司从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到仓储与配送都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供应链效率,夯实日冷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预制菜肴成长空间可期:我国冷冻食品主要分为速冻火锅料、速冻米面类、速冻菜肴类。其中传统米面类(水饺汤圆)已进入成熟期,新兴米面类(如手抓饼、紫薯球)和火锅料仍处于成长期,菜肴类处于导入期。目前我国速冻菜肴工业化生产技术尚未成熟,行业驱动力主要来自餐饮第三方供应链需求,但C 端已经启动。在C 端的渗透会由技术突破、产品力与便捷度提升、爆品打造、代际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推动。长期来看,菜肴产品品类丰富,且作为正餐,消费频次及产品附加值较高,是冷冻食品行业空间较大的细分赛道。
风险提示:行业导入期,品类众多竞争较为分散;短期门槛低进入者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