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沉浮高利贷江湖 | 愉见秘籍

2021-04-14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56分钟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见财经

沉浮高利贷江湖 | 愉见秘籍

  这是一篇写于2016年的纪实故事,还记得当年熬着大夜挑着灯,写得呕心沥血。故事中的孙姐,是一个在金融江湖跌宕着的主体,她的选择和命运,折射出了一整个金融大时代的起落沉浮。

  而我,从一个朋友、观察者、记录者的多重视角,陪着孙姐亲历了那些年的巅峰、暴富、狂妄、坠落、逃匿等一系列剧情。

  很多人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问我,今天的孙姐在做什么?她已经回归一个普通“打工人”,并且背着一个黑户的身份,总算养家糊口有余,但事业算是废了,过得早已没了风光。

  哦对了顺便,我后来写过《黑户也能乘坐高铁的秘籍》,其实也是最新“孙姐大法”来的。

  过往的黑历史,让孙姐再也回不去主流金融机构,这辈子和再“做银行”已经绝缘。所以只能在老朋友的消金公司任个职。毕竟科班出身的专业功底、八面玲珑的性格、外加一顿一斤半白酒的酒量,让孙姐张罗业务还是有两把刷子。但这几年主流之外的金融体系都在“收骨头”,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包括前几年的现金贷,日子都不好。所以孙姐也拧不过大势头。

  最后一次见她是去年。讲真的,当年这个英气傲气锐气的孙姐不见了,感觉口罩都没能遮住她掉下来的双下巴,双眼也都是人到中年浑浊的黄气和疲倦。尽管还戴着一只顶级品牌的腕表,但表带已经磨损严重起皮也没换。她说公司坏账收不完了,早没心思捯饬打扮。

  一声叹息。

  不如我们还是回到十年前,去看看那时意气奋发的孙姐吧。

沉浮高利贷江湖 | 愉见秘籍

沉浮高利贷江湖 | 愉见秘籍

  打扮身家防“挤兑”

  那是去年的春节假期(编者注:文章写于2016年,请自彼时开始回拨时间轴),在澳门某知名赌场长长的扶手电梯上,下楼的孙姐和上楼的某“圈内人”朋友正巧遇上。孙姐眉开眼笑、大呼小叫,麻利地从手提包里翻出一沓钱,下了电梯又转向蹬蹬蹬爬上对方的电梯追了上去,客套了几句后就要对方收下红包,说那是新年“利市钱”,可以开运。

  我听见孙姐用特别高的调子在那儿说话:“过年就是时来运转,你说我运气怎么那么好,财神爷赌桌上送钱不算,还能在这里遇上你。” 随后的几句对话里,孙姐一连跟对方说了好几遍自己财运好。

  这一幕看得我哭笑不得。那时的孙姐,在东部和华南沿海城市都有业务,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干着放钱赚息的生意,其中一部分业务的利益远超同期银行利率4倍,因此也就是个高利贷。

  从2014年年中开始,孙姐其实一直在煎熬,导火索是她放出去的钱坏了好几笔。熟悉这个行业的朋友不难理解那一年江浙沪闽粤一带中小企业的景况以及担保公司在银行融资端的断流。这就像是三角债的逻辑,别人欠孙姐公司的钱黄掉了,孙姐自己的融资端也是负债累累,无法还清。所以就怕债主逼债或起诉她。

  虽然不知孙姐具体负债数目,但她的手头早已不宽裕,澳门之行她也并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豪赌豪赢。我问她为什么要主动散财,不会是迷信思想作祟吧?别过朋友收敛了笑容的孙姐说:“和找你们媒体一样,我那是打个广告做个宣传,刚刚那笔就当广告费。”

  原来,这已是孙姐第二次使用“上澳门”的公关伎俩了。自从资金链告急,“江湖”上就有对她的不利传言和各路打探。孙姐自有她的一番防“挤兑”高招。

  所谓防“挤兑”,就是说,但凡有某几个金主确凿咬定孙姐是没能力还钱而去法院起诉她,那情况就很可能会急速演化成所有的民间债权人都闹去法院排队起诉,所有给她公司贷款的银行都来收贷。道理很简单,谁都会怕措施下晚了,最后一点资产都被其他债权人先下手为强给捞走。

  所以对孙姐而言,这是一面她万万要撑住不能倒的“危墙”。

  在回答“愉见财经”的问题前,孙姐指了指自己锁扣锃亮、荔枝纹清晰的皮包,Vertu手机和陀飞轮精确摆转的腕表交相辉映。做资金的,除了他们自个儿脑袋里印着一张资产负债表,没有外人能真正看得清他们的身家。就像孙姐,哪怕是借,都要继续开好车、在高档酒店或私人会所请客,只有这样,才能让金主们以为她的身家还在。

  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过程。彼时虽然没人起诉孙姐,但是他们都在互相盯着,打听着孙姐的情况。怕就怕第一个债主踏出第一步,后面的全部会跟上。

  孙姐的描述让我想到一个被吹涨的气球,一根细针可以刺爆全局。

  其实,做记者的这些年来,这种债主们集体虎视眈眈却又集体按兵不动的局面,我已屡见不鲜。有时得知某债务主体已经周转不灵,刚想调查报道,就会被银行分管人士而非欠债的企业循循善诱或劝说教导我“顾全大局”。

  “愉见财经”曾被人这样劝说:“你不曝光,我们都有‘时间换空间’的机会,你一曝光,银行肯定一哄而上一起动手,铁定坏账。”

  就是在这种类似的张力之下,孙姐几个月前已经来过一次澳门。那次她的目的一样不是豪赌,而是在微信朋友圈里PO了不少显示自己逢赌必赢和“败家娘们”购物形象的照片,并且带了豪礼回家送圈内朋友,为的就是裱糊自己的身家,迷惑那些虎视眈眈的债主们。

  孙姐曾这样气定神闲跟一讨债上门的朋友说:“我都不急你急什么,我是欠你两千万,但老张欠我四千万,下月初就还了。”

  而刚刚我们说到的电梯偶遇的朋友,是孙姐资金圈里的一个“碎嘴”。这对孙姐来说,是个“投放广告”的好标的。

  资金“过山车”

  那么,出身银行系的孙姐,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这般田地的?

  一、

  孙姐,在东部沿海城市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干着放钱赚息的生意。2014年,行业遇冷,孙姐一个急转冲向谷底;但大家或许料想不到的是,仅仅两年前的2012年,孙姐的资金“过山车”还扶摇直上:天天为钱太多不知道怎么投放而烦恼。

  记得2012年末,我自个儿考虑买房,当时房价很温和,只需要花费近300万流动资金。但谁知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孙姐时,她几乎笑掉大牙。“有钱人和一般人的思维真是不一样的。”这是“有钱人”孙姐的一句口头禅。

  在孙姐那里,钱是用来生钱的。我们都知道2012年的市场资金面是从紧的,而市面上资金紧,房价一般都涨不动,但资金本身拿来放息价格却很高。于是孙姐就开始撺掇我把钱交给她打理:300万,月息2%,每月15日6万块钱利息准时到账。

  孙姐劝我说:“钱值钱的时候就让钱生钱,等钱不值钱的时候(意思就是资金面宽松了)再去买房。”

  看,这就是孙姐的基本思维。乍一听挺有道理,但孙姐自己就跌在了自己的道理里。

  二、

  首先我们来说,孙姐能支付我2%的月息,她靠什么呢?

  她的公司赚两种钱:

  第一,公司有一块正儿八经的担保牌照,为一批贸易类企业的银行融资做担保,主要靠房产“二押”模式做风控(银行一般不接受余值抵押),明面上赚取3%~5%的担保费;

  第二,孙姐的公司也自己放息,其中不少借贷远超同期银行利率4倍,也就是高利贷。

  这放息业务倒也不是瞎做的,和她的主营业务息息相关:主要是给企业客户的银行续贷做“过桥”。由于精准掌握着贷款银行(不少本就是担保公司的合作银行)是否对续贷进行批复的信息,因此这项业务风险小、收益大。

  甚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凭着和支行们的良好关系,孙姐还可左右贷款放下来的时间,让银行人士帮忙拖延,以便她能赚到更多天的利息。

  刚刚给大家说了“资产端”,下面来说孙姐的“资金端”,她的钱从哪里来?

  有三条路径。

  第一,靠保证金“抽头”,这种做法几乎是担保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对一些获贷困难或是抵押物不足的企业客户,孙姐会要求对方将融资的20%~30%留下作为所谓的“保证金”,其实是雁过拔毛获得了一笔免费资金。

  第二,靠民间融资,就跟孙姐撺掇我的一样,月息2分。大家算算,孙姐的资金成本是月2分,放出的资金利息差不多月3分。当然,由于这种负债成本较高,所以孙姐并不欢迎长期资金。

  第三,孙姐自己手头还掌握着若干贸易类壳公司,专门用来和担保客户们形成联互保模式在银行贷款。

  三、

  介绍完孙姐的“盈利模式”,回过头来说说她当时的流动性情况。让我把钱投给她,在2012年末说出这句话,孙姐可是一番美意。孙姐说:“你可别以为我缺资金,现在银行都追着我放贷,我们公司已经很少从民间融资了。”

  看看,要我投钱,还是给我开后门的了。当时的孙姐,并不缺获取低成本资金机会。民间资金顶多是临时调调头寸用。

  在孙姐办公室,“愉见财经”的确遇到过银行人士,拜访孙姐就为求她帮忙贷点款出去,因为行里信贷额度多出来,贷款放不出没业绩。

  所谓“放不出”,实则“不敢放”。在孙姐所在城市,自2012年便出现了钢贸风险,此后蔓延到木材、水产等贸易企业,一众银行开始发风险提示,忙不迭收贷,对新增贷款暗中实施多个行业禁入政策。而这些,可都是银行从前消化大量信贷额度的地方。

  现在回头想来,2012年是个值得玩味的年份。从接触到的银行基层业务情况来看,那时,旧有的放贷思路式微,曾经受宠的行业和一些诸如货押、连互保纯信用的贷款模式被证明高风险;然而,旧的破了新的却还没立,即便市场上一大批中小企业仍然缺钱,但银行们并没有创新出好的贷款模式来对接,除了一贯对抵押物的依赖,孙姐这样的民营担保公司增信,也算是一种上级行还能批得下来的模式。

  银行还有额度、中小企业还有需求,只是大家都怕了。结构性失衡的局面下,路径依赖的支行长们需要孙姐。

  一直到2013年,孙姐都是洋洋自得的。她的成功,也在于那些年她的职场进退跟着货币政策大势步步为营,每个选择都踩在时点上。

沉浮高利贷江湖 | 愉见秘籍

  四、

  孙姐其人,和很多民间资金客不同,她是“正规军”出身:名校科班毕业就进入了国有大银行,从小跟班一路干到支行副行长;随后踏着货币大投放和城商行跨省经营招兵买马的节奏,孙姐跳槽去了一家小银行,在新东家明显灵活于大行的绩效薪酬和靠创利提“费用”的管理体系下,孙姐带在身上的存贷款关系户便是“摇钱树”。

  城商行跨省经营,头几年的规模比拼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这事尤为重要;而跨省而来的他们,实际却缺乏和本地企业合作了解的根基。双重压力之下,诸如“三材”贸易类企业这样的融资额度大、利息上浮多、还肯配合银行“以贷转存”等的能快速提升业绩的业务,便成了法宝。孙姐做法也不出其外。

  不过,她终究看得清,一旦货币政策收紧,玩着“十锅九盖”的企业必将原形毕露,资金链告急,而这个时候,还留在银行就要为自己的烂摊子收场,恰恰是民间金融机构能靠银企的危难发财。

  更何况,干过两家银行、带出了一批手下的孙姐,有的是行业人脉关系。她的前下属也有升职和跳槽,渐渐的,她在当地多家银行都有一两间“合作支行”,和支行长关系相当铁。而这些,都反过来成了她经营担保公司的渠道资源。

  于是,在短暂的离行审查以后,孙姐自2012年进入民间金融行业,一路如鱼得水。

  五、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或许是一路顺风顺水让孙姐的金融嗅觉不再灵敏。

  孙姐第一失算在,她料想不到在2012年还是银行们认可甚至依赖的民营担保模式,一年多以后也上了内部风险预警名单;或许是和几名支行长的关系太铁让孙姐掉以轻心,她未料到从总行一路布置下来的信贷政策转变会让她的计划不受控。

  孙姐第二失算在,2013年手头资金一多头脑发热,她开始了短贷长投的不归路。

  这是大忌!比违约风险更狰狞致命的往往是流动性风险。

  2013年,孙姐接连投出三个项目,有收烂尾楼,也有买公司股权等上市。“愉见财经”曾问过她,资产端都是两三年里变不了现的项目,和负债端期限错配得太厉害怎么办。然而那时太多开放着的融资渠道让孙姐根本不愁资金——她天天愁的是到哪去找好项目能覆盖负债成本还能赚大钱。

  很少有人会在不下雨的时候带雨伞,就像孙姐很难在资金过多的时候想到银行会收水。

  终于,从2013年底开始,在孙姐所在的城市,一大批担保公司代偿率直线上升,民营担保公司模式逐渐上了孙姐合作银行的内部黑名单。孙姐开始疲于与各家还对她留有授信的分管部门业务人士吃饭应酬,以求得到银行继续支持,但这一切都收效甚微。

  有的银行也算是“老关系”了,授信额度还给孙姐保留着,但这就是个“空架子”,单笔业务也要上贷审会,贷审会已一般不再通过民营担保模式。

  六、

  最后,两件事情加速了孙姐“滑铁卢”时刻的到来。

  第一,孙姐始料未及的是,她以为自己公司投了优质资产,能够加强银行对她的信心,但某家给了孙姐大额授信的合作银行的反馈却是加速收贷,因为孙姐挪用了信贷资金,这反而让银行慌。

  第二,祸不单行的孙姐再遭违约风险。

  这之后的孙姐,就是上文聊到的那个“打扮身家防挤兑”的她了。而打扮身家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不解决实际问题。后来的孙姐怎样了呢?

沉浮高利贷江湖 | 愉见秘籍

  逃跑计划

  在孙姐看来,她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她放出去收不回的资金能被回拢。哪怕是先回拢个两三笔,也能帮她再拖上好一阵子。但近两年的情况,能跑孙姐那里扛那么高利息借款的那种大宗贸易企业,欠的钱那都是垃圾债里的垃圾了,这些企业到现在还在面临生死存亡问题(或是已经暴掉了),而不是销售几时回暖。

  第二条路,是孙姐自己靠“打扮身家”等招数,来迷惑她的资金端,可以去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但上文同样也说了,孙姐摆在台面上的那张“名片”的身份,所从事的是民营担保行业,而这个行业已经基本被淘汰了,加上这两年民间资金运作盘子不断爆掉,也让不少金主都长了记性。

  谁愿意湿手沾面粉,把钱往一个被潮流抛弃、被证明了模式不合理的方向里投?

  在上述两条“保守治疗”的道路都走不顺的时候,一筹莫展的孙姐却被一个号称“移民中介”的家伙盯上了。说真的,孙姐本来还在到处想拖延下去的办法,这种银行系正规军出身、而不是民间金融草莽英雄摸爬滚打大的,对于债务解决方案的想象永远逃不了“时间换空间”的科班套路。何况她还是有家庭的人,自己是想不到“跑路”那么绝对的对策。但遇到了财务问题的她,却恰恰成为了黑中介理想的兜售目标。

  当别人把她想不到的、后路上的操作方案一一设计好了摆在面前的时候,孙姐还是动心了。

  当孙姐有次找我合计、并让我帮她调查调查那黑中介提供的方案的可行性的时候,我已然看到了这个故事里伸出的另一条支脉:移民黑中介的神秘利益链。

  孙姐转述了黑中介兜售给她的两项服务。

  第一项服务是:只需要花5000美金,就可以买一本非洲某国(三个字的国家名字,你猜猜?)的护照——你没听错,是有她本人名字、有她本人照片的她本人的护照!(编者注:后来发生的XF系暴雷前一批高管逃匿的故事,就是办了东南亚某穷国的身份,跑路了。敏感,不想多写,有兴趣知道更多,后台聊。)

  当时的我听到这个手法,还是挺懵圈的,中国公民不是不允许双重国籍吗?那是怎么直接多一本非洲某国护照呢?但据孙姐说,这个国家的护照还真能“买”,非但不需要提供放弃中国国籍的证明,甚至都不需要本人去一趟非洲。

  孙姐信誓旦旦地说这护照是“真”的,可以用来入境非洲该国,问题不是卡在那个非洲国家上,是卡在中国这边:护照上只有非洲该国的出境章,但没有中国的入境章。那个移民黑中介也不管这个。所以孙姐即便花了钱搞到护照,还得自己想办法托关系去搞一个入境章,否则靠这张护照,那头或许可以入境,这头却肯定无法出境。

  (愉见再注一个:知道了这个套路后,我另一个朋友依样画葫芦,不过“买”的不是护照而是另一个国家的永居身份。目的也挺搞笑,我这朋友可不是什么黑户要跑路,而是为了他家儿子去读那种都是老外的贵族私立学校。他就这么把自己儿子搞成了个“华侨子女”身份。)

  当时孙姐想搞这么一张护照,也并不是想马上跑路,她主要还是因为怕。毕竟欠了太多债,她知道拖到最后或许逃不了崩盘的命运。

  说怕呢,其实怕的不是欠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那些贷款,银行起诉路漫漫——银行的资产保全永远跟不上民间的资产恶意转让逃废,到最后也无非就是征信黑掉、被边控掉,再后面就是债务打折还,然后不了了之。

  而且,出身银行系的孙姐,很会反过来钻银行的空子。她知道,只要别傻到去欠信用卡的钱(否则判起来很快的),那种用公司主体欠的债,尤其是还有抵押或担保的,有得好拖了,拖不过去了,她可以每个月还个小几千几万,显示一下有所谓的“还款意愿”,在借款人有“还款意愿”的情况下,那一般是判不了刑坐不了牢了,甚至银行连起诉都要在法院那里排队;有时候对于没有房产抵押的借贷,银行都不起诉了,坏账资产直接打包卖掉了。

  所以孙姐真正怕的,要那么一张备着以防万一的,说到底,是民间债主们。

  她有次喝高了,我开车去接的她,她那天情绪不好,说了几个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民间高利贷逼债的故事:

  比如派HIV携带者跟踪债务人和家属,形成心理威胁;

  比如把债务人带走拿个大光灯照着日夜派人轮班守着,给债务人吃饭但坚决不给债务人睡觉,这样时间一久债务人就会精神崩溃,招出仅剩的资产都被转移藏匿到哪里了;

  比如还有某河北的高利贷,当着债务人的面,把他80岁老父亲的小指砸断,全家都不敢报警。

  孙姐那天说这些话,起因是想讲她自己去讨别人债的时候还是不够坏,但讲着讲着,我听出来,她其实是在怕她自己的债主会足够坏。再者,她即便做好了自己山穷水尽的打算,但她还有个儿子,她已经在考虑,如果情况恶化,就和丈夫协议离婚,以此做好债务隔离,能留点财产给儿子未来读书用,好歹她还有多块名表和不少细软,她不想被高利贷逼到最后连这些都招出去。

  扯远了说回来。最后孙姐到底有没有真买下那张护照我也没好意思多追问了,但貌似有,不过至今都没用过,到今天孙姐人都还在上海。所以这护照真假至今也不得而知。

  不过当时,比那护照项下的逃跑计划看似更靠谱可行的,是那黑中介兜售她,花40万搞定一个美国L1签证(编者注:这40万是多年前的报价哦,现在应该涨价了呵呵),这下“跑路”可以跑全家。

  当然当时另一个方案是做美国的EB5签证来走人,但因为这个方案移民,投资大不说,关键是耗时太久,比较适合那种中产家庭为孩子出国读书做的长线计划,孙姐这种有“特种需求”的人是等不及的,等到EB5出来了,她都因为债务被禁止出境了。

  黑中介可真会兜售,人家还给孙姐还设计了一个基于L1签证跑全家的黑方案:一家在中国成立2年以上的公司,有个小几百万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有个大几百万年营业额,证明有需要有能力在美国开分支机构,并且在当地租房办公雇佣劳动力解决就业,就可以在美国拥有分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注册资金有至少5万美元的要求,注册资金是由申请人掌控的。

  这些步骤您乍一听觉得繁琐,但关键是,这些都是可以办到的,而且不少移民公司都已有协助办理的成熟经验了。至于这国内做个公司,营业额走走账啥的,我想咱们都可以会心一笑的吧,其实并不难,是吧?

  移民怎么移?黑中介又设计了:只要让境内公司往境外分公司“派驻”高管,无论是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都可以相应获得“跨国公司高管”L1签证。虽然签证期限一般是首次申请获批一年,但只要“劳动关系”在,日后可以延期为两年或三年、最长可达七年。

  在孙姐看来,这种跑出国的办法好处在于:

  第一,她可以把手上最后捏着的流动资金通过给赴美以后的自己发工资的形式,顺利搞到海外去;

  第二,这种签证允许带家属出国,老公能合法工作、小孩能上公立学校;

  第三,一定期限后,她还有申请绿卡的可能性,就算申请不到吧,好歹她人也先出去躲躲风头了。

  对曾经玩资金长袖善舞的孙姐来说,借个壳搞一个成立2年的贸易公司去美国开个分支做做平进平出的所谓贸易并不难,或者直接将其控制的公司投资美国分公司也可行。但是,比这些都好办的是,黑中介那里竟然还有一条灰色产业链(不得不说这些见不得光的交易行业,那服务水平实在是贴了心了)——

  黑中介可以直接牵线“已经搭好两头桥梁的公司”,愿意全套收费40万“渡”一个人。孙姐只需要把国内的劳动关系转入该公司,然后补交社保和税收,一段时间之后便可“成行”。

  而孙姐要做的,是慢慢把手头的资产,在债主封上门来之前,想尽办法悄悄变现,再把可腾挪的资金都暗地转去该公司。这些“预存”的钱,将是孙姐作为高管被派驻美国后的“工资”。

  关于孙姐曾假想过的“L1签证跑全家”。一年后,我因为自己的移民诉求去了一趟美国做实地考察,在和美国的机构聊天时,我想起了孙姐曾有过的打算,于是就向她们核实L1签证真这么管用吗?

  对方的答复是否定的。美国的机构告诉我,L1本身是一个给跨国公司在美分公司的高管的,是一个正常、合法的渠道,但的确在中国被一些移民公司做成了“假产品”,还骗申请人这样可以拿到绿卡。但实际操作中,L1第一次签出来是一年的,一年到了还想留在美国要延期,再延一次是三年,三年过去还要延期。这之后才是绿卡的事儿。

  有的人拿着作为“假产品”的L1,是会拿到第一年签证。但之后延期就可能遇到麻烦,申请绿卡更是麻烦重重。人家美国的移民局和工商局也不是吃干饭的,所谓“高管”来了美国,做的是不是空壳公司,公司有没有雇佣当地人,有没有真的运营,这个“高管”挂靠在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高管”还是只是名头,别人都会查的。如果只是摆摆样子的,那最后的结果也是别人跟你拜拜。

沉浮高利贷江湖 | 愉见秘籍

  巴特,就像开场里说的,孙姐现在人还在上海:她既没有出境或去某个穷乡僻壤避风头,也没有因骗取贷款罪之类的被抓起来。她是怎么转危为安的呢?

  孙姐大法

  “孙姐大法”第一式。

  上文里讲到过孙姐打扮身家防挤兑的办法。孙姐的点睛之笔在于,她不仅把这个办法用在自己身上,还!用在了欠她钱的那些个公司老板身上!

  图个啥呢?孙姐的算盘是给债务“找个接盘的”。她不但帮忙掺和打扮她客户的身家,甚至替客户垫付了再借高利贷所需的费用(高利贷行规为先行支付利息),然后还给她的老高同行们吹风,说这债务人还是可以的,有还款来源的,还把欠她的钱都还上了之类,以此协助这名客户成功从另一资金方处套来资金,这才能偿清他们在她自己平台的借款。

  “黑吃黑”也就罢了,孙姐还“白加黑”。

  “孙姐大法”第二式。

  她还去帮欠钱的搞银行资金去了。当然,孙姐会在烂帐企业里选一些相对品相还过得去的。你一定会问,银行傻啊,这种企业还会贷款?哎,要知道,孙姐除了会“包装”客户外,出身银行系的她,还有一个搞定银行的秘籍:她吃准了一些银行奇缺存款。所以,孙姐找来了神秘的“资金掮客”。

  做法是,比如有贷款企业去向银行贷款500万。孙姐安排的资金客,会直接先向某银行支行存入500万,换取银行对企业的等额授信。因为有了这额外的一道“好处”,有些贷审力度不够的支行就会被忽悠。

  穿插个背景:大家是否知道,其实那几年里,因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高企搞得银行都不敢贷款的原因,银行的贷款额度其实是多出来的,尤其是小企业贷款这块,银行还要完成“两个不低于”的整治任务呢,所以反正要往外贷啊,其实贷给谁,都要担风险的;但存款那头呢,被互联网金融一搅局,银行的存款是越来越难搞了,尤其是低成本负债。孙姐啊,就是吃准了银行的弱点。

  至于资金掮客为啥要帮存呢,很简单,一来,他没什么风险啊;二来,他还能拿个月0.7分到1分的利息。他吃吃利差、稳赚不赔、见钱眼开呗,也算比好生意。

  “孙姐大法”第三式。

  恰恰是这无心插柳的第三式,到最后是孙姐力挽狂澜的法宝。孙姐当时思路很简单,对于那种一式两式都套不上的,但好歹在江浙小城市还藏个一套半套房子的,或者是上海这里还能上个二押的,她都跑去跟人家化干戈为玉帛,做还款协议去了。

  简单地说,就是对方好歹还那么一点,甚至也一点也不用还了,就把在什么上海郊区的、苏州的、萧山的、无锡的、南通的这种地方的两套小别墅拿来抵债吧,即便欠的其实还比抵的多,但孙姐也同意一笔勾销了。

  更关键的是,有的债主其实欠的是担保公司、而不是孙姐个人的。但担保公司经营到这幅田地,从财务总监到前台拿快递的,都已经鸟兽散人去楼空了,各种账目也乱了,孙姐作为原老总加股东之一,到最后还在处理烂帐,也算有话语权,关键是还没什么人能看住她暗地的小动作。

  (前方高能了)结果是,孙姐,让人家打个1、2折,就算还了担保公司的债务了。

  担保公司其他股东也不知内情,以为能讨回点钱已经聊胜于无。而事实却是,欠债企业为了逃那8、9成的废债,会同意把某房产过户到孙姐指定人的名下。大家看明白了没:是孙姐指定的某个人头。

  好了,如果这一高能部分,各位听了还觉不够刺激,那我们继续。下面来讲,孙姐自己欠债的部分。(但这部分请允许我点到为止哈,我怕说多了银行亲们以后都封杀我不让我探秘了)。在孙姐手上还剩最后一笔大资金的时候,她没有脑子发热全部用来偿还掉各路债务,以尽量减少债务总量。她知道,无论怎样,她都还不上全部了,所以她做的,恰恰是分配。

  第一,她先还了一定会坏事的那些欠债。比如民间债主里最会动粗的,比如银行的信用卡欠债。

  这一点,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背了一屁股债的民企小老板,都是做反的。真是方脑壳!他们会以为公司在银行的欠款要赶紧还,以期望银行还能续贷来拖下去,结果总有银行收了贷款变脸续贷不放了。这批人,甚至不惜通过灰色渠道办一大堆信用卡来循环套钱,拿信用卡的欠债去还自己的对公贷款。他们后来结局都不大好,因为,信用卡坏账,抓得省事判得快。比起公司欠债遥遥无期的起诉、协议、银行资产包转让等等钝刀无力的流程,那是刀刃锋利得多。

  第二,在还了刀刃最锋利的一批欠款后,余下的钱,孙姐开始藏。藏起来干嘛呢?一点一点还,每个月还个一两万,电话打得她脑壳疼了,就还个5万10万,然后再拖两个月再还一点。

  对外,她从来不招供,这些钱其实都是她藏在别人名头下的她自己的钱,也不会留下明显的转账记录被人挖到。她都会装成,自己还在某公司打一份工,每月有好多入账,或者每月欠自己钱的人都会还不少给她,以此给她的债主画饼。

  这样一来,那些好说话的民间债主,看看孙姐还算有诚意,与其杀鸡去卵还不如养着这鸡每个月下下蛋算了。银行债主呢,孙姐这招在那里形成的是“还款意愿”。本来就在银行干过的孙姐,很清楚,一旦形成的还款意愿,自己被起诉被判决都难了,银行和法院都会对有还款意愿的企业贷款网开一面的。

  当然,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的,是看似不重要却其实起了润滑剂作用的,孙姐本人的性格。这个有着一顿一斤半白酒酒量的江湖气、会定期组团公关对象去澳门赌钱(起点筹码都是她送的)、还会细心到寒暑假给对方的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备出境游行程的女子,办事总也有人给她留三分人情。

  最后的结局,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所谓金融人都心照不宣的:时间换空间。让通胀,通胀掉债务;让资产价格的增速,远远超过债务利息。

  两点:

  一,孙姐的担保公司当时为了把资金投出去,短钱长配地去投过地产,这在之前资产价格停止上升时是噩耗,甚至加速了银行的对担保公司的收贷;但在之后的2016年,已然翻盘啊。

  当然,这些资产最后也成了银行贷款的抵押物,随后也进入了资产处置的流程。但孙姐有本事组织人在法院拍卖时围标,又把水给弄混了。所以,一拖一拖的,这资产价格突然迎来的大涨。

  二,就是前面说到的,孙姐挖了她债务人的房产,转移到了她的实际控制之下。看看现在的房价之于孙姐最苦的2014年,不言自明,孙姐赌对了方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