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中国足球为什么连世界杯都进不去?

2022-11-24 马马道来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28分钟

(节目录制于2022年11月23日)

大家好,欢迎收听《小马哥财道》热点速评类节目,我是马永谙。

最近,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开始了,这次的世界杯一开始就破了记录,先是第一场比赛东道主卡塔尔队被厄瓜多尔击败,打破了世界杯东道主首战不败的铁律,后是梅西带领的阿根廷队竟然意外输给了沙特队,打破了阿根廷几十场比赛不败的记录。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样的热闹总是属于别人的,这次世界杯还是没有中国队,甚至有的媒体说道,中国除了国足之外剩下的都去了。距离上一次中国队进入世界杯,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时间。2002年,中国第一次闯进世界杯,当时,所有人都以为那是开始,不曾想到,那却是巅峰,2002年之后,中国队每况愈下,如今不仅踢不过日本、韩国,甚至连泰国、越南都快要踢不过了。中国队一输球,球员和教练们就会遭到铺天盖地的谩骂,时间一久,中国足球就成了鱼腩、差劲的代表词,之前,中国航天工业董事说:“希望我们的航空工业坚决不能成为国家足球队,争取成为国家乒乓球队,可见整个社会对于中国足球有多看低。

那为什么中国足球如此之弱?为什么中国足球这些年不但没发展起来,反而倒退了呢?

今天,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聊一聊中国足球之所以不好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市场化没有做好,在该市场化的地方没有市场化,在不该市场化的地方乱市场化。

第二个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不够,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够。

中国足球为什么连世界杯都进不去?

首先是第一个原因,市场化没有做好,在该市场化的地方没有市场化,在不该市场化的地方乱市场化。

我们老是骂中国国家队踢的不行,然而,背后的现实却是中国各年龄段注册球员仅仅只有8000人,也就是说13亿中国人里,仅仅有8000名职业球员,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人口只有32万人的北欧小国冰岛,却有注册球员超过2万人,冰岛的注册球员都是中国的2、3倍之多,这样的现实之下,造成的就是中国足球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

在90年代市场化改革之前,我们的青训还有一定的基础,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中小学足球队、业余体校、地级市青年队、省级青年队,一直到国家队这样的体系架构,不少地方的青训做的还很不错,比如大连做的就相当好。大连作为沿海港口,足球普及比较早。1949年刚建国的时候,大连地区已经能组织初级的城乡足球比赛,解放之后,更是成了全国足球重点发展地区,一度被称为中国的足球之城。

不光大连,从前的天津、青岛、广州、武汉、广东梅县都是具有足球底蕴的城市,青训体系发展的都不错。那时候,不少城市到处都是踢球的小孩,体校和青年队的教练晚上回家,就跑去看小孩踢球,观察那个小孩有天赋,就直接联系小孩家里人让小孩去踢球,不少以前的国脚都是这么被选出来的。

我们可以看看2002年那一次中国冲出亚洲时候的国家队球员,基本上都是市场化改革之前从这套青训体系里走出来的,孙继海、杨晨、范志毅等等,这套青训体系之下,中国还是能培养出一批不错的球员的。据统计,在1990年到1995年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年到2000年下滑到61万人。2000年至2005年降到了18万人,2007 年不足3万人,2011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不足8000人。中国足球在2002年的成绩,是建立在90年代初期60多万足球人口基础上的,之后成绩越差,也是因为足球人口越来愈少导致的。

那为什么中国的足球人口越来越少了呢?主要就是由于市场化。

1992年6月,北京红山口,一场决定中国足球命运的会议召开了。记住这个年份,1992年,当时正值姓社姓资的争论余波未平,时任体委主任伍绍祖和足协主席袁伟民在会上强调要把足球改革作为体育工作改革的突破口,没想到的是,参会的高级别领导的胆子,甚至比体育主管官员还要大,在讲话里直接提出要让足球体制改革一步到位,要建立职业俱乐部体制,主要以转播权、广告、门票、彩票、转会费等养活自己,走职业化道路。

从此,青训的市场化改革也同时开始了,业余体校的足球队被取消,各地纷纷办起了市场化的足球学校,希望靠向学员收费和出售球员来维持生存。

1992年到1993年,上海申花、大连万达等十几家职业或半职业的足球俱乐部先后建立。中国足协也组织了两次“中国足球俱乐部锦标赛”, 开始对各俱乐部和职业、半职业球员及教练员实行注册登记,参赛各队首次参加门票分成。

1994年,中国甲A联赛正式成立,中国职业化改革真正开始。从1994年到2003年,甲A联赛一共经历了10年时间,一共有127家俱乐部参加,联赛总场数达到3024场,现场观众达到4695万人次。也就是在这期间的2002年,中国第一次冲出了亚洲,参加了世界杯,甲A联赛也被认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次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推动中国足球的进步,但从长期来看,却对中国足球是不利的,因为青训体系在这段时间被彻底瓦解了。

比如北京队,在红山口会议之后,北京体委把成年队卖给了中信集团,青年队则卖给了一家叫维克瑞的私人企业,成立了威克瑞足球队,并且报名参加了职业联赛,这家球队里人才济济,后来的“国安三少”徐云龙、杨璞、邵佳一都在里面,还都参加了2002年的世界杯,但是到了1998年,这支球队竟然被解散了,这只青年队的解散,直接造成了北京足球青训体系出现严重危机,北京足球的断层也由此开始,如今北京国安里,北京籍的球员并不多,反而是辽宁、大连球员多一些。不光北京,辽宁青年队也是两次被整体出售,青训体系因此也出现断层。

而在新时期建立的足球学校呢,比如恒大足球学校,请来了世界著名教练里皮担任校长,豪门球队皇马教练团加盟,第一期占地就高达到1800亩,足球专业设施那也是世界顶级标准的6000平方米全球最大足球中心大楼,2000平方米国际顶级体能训练中心大楼,还有多达50个的足球训练场,各方面的条件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最终呢,也是一地鸡毛,还闹出了欠薪的闹剧。

跟恒大一样的足球学校,中国一度拥有5000多座,但是,经过几十年之后,现在只剩下可怜的20多家,中国足球人才发掘、培养体系因此几乎被摧毁。

为什么中国的青训体系在市场化之后,会出现如此大的问题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青训是个不赚钱的赔本买卖,它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是收益却非常低,而且周期特别长,这就基本相当于基建工作,基础建设领域就没有说能完全靠市场的,不论是中国的基建,还是美国的互联网高速公路,都是政府主导,这种工作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做。在经济中,有些事是需要市场去做的,有些则是需要政府出面主导的公共资源,要实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而不是一味地全盘“原教旨市场主义”,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原来的青训体系被市场摧毁,而新的青训体系却迟迟建不起来,资本短期的进入又退出反而弄了一堆烂摊子出来。

欧洲的足球为什么搞的特别好,青训体系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人家的联赛可以职业化、市场化,而人家欧洲的青训可根本没有搞市场化,而是更多依靠学校来完成,学校的各种运动场地都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在课余时间向学生们免费开放,学校的体育老师里有不少都是出色的足球教练。

以德国为例,德国的青训体系几乎是世界最好的,德国青训体系分三类:青训中心、足协青训点和俱乐部合作学校,这三个青训中,只有青训中心是由职业队建立的,但是他们并不负责最基础的青训工作,在基层负责铺设青训架构的是俱乐部合作学校与足协青训点,这些基层学校体育老师和青训教练的工资并不是由市场负责,而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而且“足协青训点”的很多老师可不是普通老师,很多都是有一线执教经验的专业教练。政府财政支持,加上有一流的师资力量,这就保证了德国小孩能享受到低价而优质的足球教育。

不光德国,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也是一样的,人家虽然都有职业联赛,但是在青训体系上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而我们现在的足球学校呢,它们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很多天赋好的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够,根本进不来足球学校踢球,比如在疫情之前,中国有个豪门俱乐部的青训队伍,一年的学费就达到35万,家里条件差一点根本没有能力负担,中国的市场化生生把足球这项“全民运动”弄成了“贵族运动”。

青训部分是不该市场化的部分,而在联赛上面,中国足球又出现了市场化不足的一面。

从管理结构上,我们虽然在2012年提出了“管办分离”,但是始终理不清其中的关系,2005年中超联赛责任有限公司成立的时候,足协出资100万,占股20%,16家俱乐部出资320万占股64%,剩下16%的股份由足协代持,但是中国足协作为委托代理人在地位上很难有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所以就出现了资本和权力的错配,甚至俱乐部会联手和足协对抗。而足协自己呢,则是两任足协主席因为贪腐落马,足协主席甚至还由著名乒乓球教练担任,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

而从产权结构上岸,各家俱乐部内部的产权关系也是模糊不清,投资人和当地体育部门为了争夺利益互相扯皮,俱乐部到底属于地方,还是属于私人,根本闹不清楚。因此每个俱乐部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多次大规模的人事变迁,根本没有稳定、健康的足球环境,这直接影响了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职业联赛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市场化不够而导致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总之,中国足球现在是在不该市场化的地方市场化,在该市场化的地方市场化不够,最终导致了中国足球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在这几十年里不断退步,想当初,在90年代,中国队对阵日本队一般都是轻松获胜,但如今,再遇到日本队,就是碰到人家三线球员都不一定能踢得赢,看着人家日本几十名欧洲留洋的球员,中国球迷心中多半是心酸和无奈。

接下来是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不够。

经济发展水平不够,一方面会导致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水平不高,很多人不能下定决心去踢球,另一方面导致我们的足球产业、体育产业没发展起来,市场需求还不够大。足球说到底还是一项“中产阶级运动”,需要经济来支撑,只有经济搞上去了,足球发展才有韧劲。

如果我们观察世界各国的足球水平,就会发现,西欧、南欧国家的足球水平最好,其次是东欧国家,还有南美洲国家和日本、韩国,再次是一些非洲国家,最后才是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

足球强国基本上都集中在欧洲经济发达的西欧地区,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这些高收入国家,它们有着非常高的经济水平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老百姓(603883)在满足基本生活之后,都能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加上足球文化盛行,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所以这些地方的足球都相当好。我们周边的邻居,日本、韩国情况也类似,经济水平发展上去了,加上足球文化起来了,自然足球成绩也就上去了。

而南美洲国家呢,比如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这些国家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因为经济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老百姓的日子没有那么好过,所以不太具备足球发展的经济基础,但殖民历史很早就给了他们足球文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南美贫民窟走出的足球巨星,对于他们来说,足球是一种不多的改变家庭贫困的上升通道,毕竟自身受教育程度低,去干其他工作没有出路,而去贩毒参加黑社会则风险太大。

还有非洲的部分国家,比如塞内加尔、加纳、喀麦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甚至非常贫困,但是足球排名非常靠前,他们足球好完全是贫困倒逼出来的,因为太穷了,才努力踢球,毕竟之前的榜样放在那里,一旦踢出来就能出人头地。

像南美和非洲这种贫困倒逼的高水平足球并不是可以持续的,他们的足球人才随时有断代的可能。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杯决赛圈中几乎没有稳定出现的非洲球队,而南美足球呢,这些年也是在走下坡路,总体实力上逐渐落后于欧洲。

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才是足球发展背后的定海神针,现在中国的情况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及欧美,社会保障体系也尚在建设之中,贫富差距有一些,但是并没有大到迫使足够多的人选择足球从业,绝对贫困正在被消灭,是既不像欧洲,也不像南美、非洲,而且,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够,所以中国的体育产业、足球产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盘子还不够大。

中国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踢球,大多是认为风险太大了,成才率低、吃青春饭、平均工资水平低。为了缓解大家参与足球运动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应该对足球运动员给予充分保障,包括体教结合、退役再就业培训,只有保障解决了,风险降低了,从事足球行业的人口基数增加了,行业水平提高了,球迷愿意为各级联赛买单了,平均工资才会水涨船高,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上去了,足球产业、体育产业有了足够的增量蛋糕,即便这些选择足球的人没有进入俱乐部踢球,也能在相关的产业链中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至于很多人说的足球文化,其实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你的经济发展,足球文化慢慢就会来了,比如日本,经济富裕起来之后,很快就有了足球文化,1983年日本漫画《足球小将》推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日本球员,如今,日本人在《足球小将》里做的梦一个一个都实现了。

所以,只要这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个国家的足球水平就大有可为。幸运的是,中国尚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空间还很大,再配合改善我们青训体系和职业联赛,解决“供给端”和“需求端”这两头的问题,我们的足球就会有希望,不说达到西欧那个程度,至少达到日本、韩国的水平,或者美国、俄罗斯的水平应该没有问题。

文章来源:根据喜马拉雅《小马哥财道》录音整理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体验理财魔方!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马马道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