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临港新片区的“双循环”: 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提升内外联通效率

2020-08-14 第一财经日报
去App听语音播报

  作者: 胥会云 许子怡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揭牌近一年、服务于国家战略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8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表示,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上海则进一步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方面要求新片区更有紧迫感,对形势有超前安排,各项目标要提前落地,完成布局,另一方面则要谋求更大的突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说。

  内循环:带动产业升级

  临港新片区的目标之一,是打造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说,需要思考的是,当前情况下要培育什么特殊经济功能,才能有效推动双循环的运行。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上述中央政治局会议也要求,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朱民表示,新片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引进国际前沿水平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功能性产业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合作,引领带动国内相关产业链的高级化进程。“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为内循环提供新动能。”

  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围绕“7+5+4” 产业集群体系进行,“7”是指七大前沿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

  “5”是指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包括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4”则是指四大开放创新经济业态,包括自由便利的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和蓝色经济。

  一年来,以“填补国家空白”“解决卡脖子技术”为战略目标,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新能源企业、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固链的动作持续推进。

  与此同时,新片区也在加快突破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及创新生态政策的出台与落地,构筑了“1+4+X”产业及创新生态支持政策体系。

  比如,在金融领域,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说,上海推出了创新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举措,在全市探索实施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对新片区相关重点企业给予最高200BP(基点)的贷款贴息,助力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

  另一项广为企业关注的,是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对新片区内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相关产品(技术)业务,并开展实质性生产或研发活动的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目前我们还没有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量产销售后我们肯定会申请(减税)。”橙科微电子市场总监潘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等企业获利后还可以申请全国的税收减免政策。临港新片区的政策叠加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企业可以实现减税效益最大化,把资金用在研发和扩大规模上。“尤其是对于我们初创企业,帮助很大。”

  这些政策的出台,创造了临港新片区良好的投资环境。截至7月30日,临港新片区已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约12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包括闻泰科技(600745,股吧)(600745.SH)、格科微电子、进平新能源、透景生命(300642,股吧)(300642.SZ)、君实生物(688180.SH)、药明康德(603259,股吧)(603259.SH)等行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落地。

  以集成电路为例,在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布局中,集成电路上承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研究领域,下接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是产业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自挂牌以来,在临港新片区的累计签约产业项目中,无论是落地企业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都排在首位。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环节全覆盖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落地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涵盖芯片制造、装备、材料、研发、封测等产业链重要环节。即使今年遭遇疫情影响,新片区依然引进了格科微、新微、盛美、图临、天岳、中微、澜起、国科微(300672,股吧)等重点产业项目11个,涉及投资额660亿元左右。

  近期,新片区还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朱民说。

  双循环: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中,朱民表示,新片区要发挥要素市场的联通功能,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发挥高标准、全方位开放的全局性先导作用,构建国内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优制度环境,打造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领域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性平台。

  这其中,杨建文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作用发挥尤其重要,要充分利用其“境内关外”的特点,不仅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特殊制度安排推动特殊综保区发展,更要形成溢出效应,带动新片区以及上海、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畅通、市场畅通。

  5月16日正式挂牌运作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全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基于“最大限度简化一线申报制度,突出区内经营自由”等利好,这里已经出台了88条支持政策及产业规划。

  8月3日,德国巴斯夫集团旗下凯密特尔(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正式在洋山特殊综保区注册设立。该公司将依托洋山特殊综保区的跨境金融结算及贸易便利化功能政策叠加优势,拓展全球化业务网络,努力成为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表面处理化学品供应商。

  目前,洋山特殊综保区大宗贸易商品各类企业落户数量已多达400余家、每年贸易总额超2000亿元, 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产业集聚态势。一年来,以德国巴斯夫、美国嘉吉、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宝武原料、摩科瑞、贡渥石油、和润粮油为龙头的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加快集聚落户。

  作为统筹跨国企业在岸及离岸金融业务的重要枢纽,临港新片区通过综合运用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内外贸一体化、海关监管等制度创新红利,努力为大宗商品交易商提供一个与国际净价相似的贸易环境,逐步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洋山价格”或“临港价格”体系。

  在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一个测算中发现,该企业全球集货业务如落地洋山特殊综保区,物流成本将节省50%以上。

  此前,不少企业选择在新加坡完成全球集货,将各种税率、产地不同的产品部件在新加坡装配完成后再发往中国进行销售。洋山特殊综保区新政出台后,海关对区内产品按照货物实际状态征税,且区内企业取消账册管理,如此便可大力推动区内组合加工及进口快消品的分装产业发展。

  朱民说,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联通功能,关键是建立高度开放和安全可靠的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适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的基础上,支持新片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五个“自由”为重点,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截至目前,从《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国家、上海市、管委会累计制定发布各类政策107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个,差异化探索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加大。

  “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

  “下一步我们将聚‘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实施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国际化的要素市场价格信号为引领,不断完善要素高效配置的竞争性市场机制。”朱民说。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