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世界工厂”里别样的文学书写 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观察

05-18 大京网
语音播报预计18分钟

东莞是外来人口大市,聚集了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和作家。他们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学景观。2024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文化新闻头条发布深度报道《从制造名城到作家基地——广东东莞推动文学艺术发展走笔》,总结概述了东莞文学艺术发展的成果和特色,引发国内众多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形成一股关注东莞文学艺术的新热点。本文正是对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剪影式的观察,以期呈现更立体和真实的东莞文学面貌与品格。

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它打开了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从农村到城市身份转换的丰富情感和记忆。这种文学书写,被称为打工文学(也称“劳动者文学”),包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独特的思想命题,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份特殊精神纪录。

打工文学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辨识度的一种文学类型。它的发生与发展,无疑是广东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而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打工文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世界工厂”里别样的文学书写 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观察

(国际制造名城东莞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资料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名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聚集东莞,在这里工作、生活、感受、碰撞,形成了特有的打工文学现象。植根于东莞广阔的创作土壤,不少“打工作家”从产业工人中走出,书写身边的故事,创作了大量的打工题材文学作品,让“东莞制造”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肌理。

打工文学简史溯源

1978年,潮起珠江,扬帆启航。这年7月,在虎门这片临洋之地,太平服装厂与港商合作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同年9月15日,太平手袋厂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第一个牌照,编号为“粤字001”。这个第一,不仅是广东第一,也是全国第一。太平手袋厂拉开了东莞工业化、城市化序幕。一批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打工者”形象。这是东莞打工文学的萌芽时期。

1979年第8期《东莞文艺》发表谭日超的诗歌《望香港》,此诗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980年第1期《东莞文艺》发表黄志明的小说《我与陈小姐》,是新时期最早反映香港商人在内地办厂的文学作品之一,塑造了服装厂技师“陈小姐”的形象。1981年第1期《东莞文艺》刊发周华驹的独幕话剧《望归亭上》,剧本与改革开放的大潮同频共振,塑造了海门镇毛织厂外资代理人、厂长、女工等人物形象。

 “世界工厂”里别样的文学书写 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观察

(1994年,东莞市莞城西城楼一带。资料图 苏建东 摄)

1992年,东莞市文联创办《珠江潮》杂志,东莞打工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发展壮大时期,一批打工作家和打工诗人进入全国视野。《珠江潮》创刊号发表了著名打工文学作家林坚的打工小说《心跳的距离》。《珠江潮》设置“打工心声”栏目,发表了一大批打工文学作品,一批打工作家从这里走向全国。1995年第5期《诗刊》,发表“打工诗人”柳冬妩的组诗《我在广东打工》,是《诗刊》首次发表打工题材组诗。随后,方舟、庞清明、彭争武等东莞诗人的打工诗歌,也在《诗刊》相继发表,在东莞初步形成一个打工诗人群落。来自井冈山革命老区的打工妹汪洋(本名汪雪英),在1994年出版的诗集《漂流花季》,曾引起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2年,东莞市文联创办了打工文学期刊《南飞燕》,编辑出版了一批打工文学作品选,东莞打工文学创作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大量打工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十月》《诗刊》等杂志发表、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选刊转载,涌现了王十月、郑小琼、塞壬、阿薇木依罗、丁燕、刘大程、莫华杰、周齐林、穆肃、洪湖浪、池沫树、袁有江、陶青林等知名打工文学作家,荣获全国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重要奖项。伴随着一批打工文学精品的产生,东莞打工文学作家群强势崛起,从东莞走向全国,成为中国文坛一道亮丽风景。

东莞让文学爱好者成就作家梦

一直以来,东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关注支持打工作家的成长。如率先在全国打破户籍制度限制,出台《农民工作家、艺术家入户东莞实施方案》,帮助成绩突出的农民工作家、艺术家落户;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先后对100多位农民工作家、艺术家给予创作生产扶持、精品奖励、作品发表补贴等资金支持;依托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扶持50多名“打工作家”在莞扎根创作;成立打工文学创作培训中心,建立覆盖广、多渠道的孵化培育机制,帮助广大流水线上的文学爱好者成就作家梦。

来自湖北农村的打工作家王十月当选广东省政协委员、出任《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来自四川农村的打工妹诗人郑小琼当选广东省人大代表、出任《作品》副总编,从五金厂女工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诗人。

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打工妹阿微木依萝,初中肄业,在东莞打工期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2018年荣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中短篇小说奖,2020年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成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

来自广西农村的打工作家莫华杰,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小学毕业便辍学在家务农,在东莞打工期间开始写作,小说集《赊佛》入选2019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其打工传记《世界微尘里》于2023年荣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和漓江文学奖。

来自井岗山革命老区的周齐林,在东莞打工期间走上文学之路,曾获第三届三毛散文奖,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第四、第五届广东省散文奖,出版散文集《被淘空的村庄》《少年与河流》《大地的根须》《跪向土地》,成为鲁迅文学院第四届“培根工程”入选作家。

 “世界工厂”里别样的文学书写 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观察

来自湖北的洪湖浪,其网络打工小说《牛小米外企打拼记》,一度成为热销书。来自新疆的作家丁燕,深入东莞工厂体验生活,历时十二年创作“工厂三部曲”系列作品《工厂女孩》《工厂男孩》《工厂爱情》,两次荣获鲁迅文学奖提名。两次获得人民文学奖的著名散文家塞壬,进入工厂打工,创作了打工文学力作《无尘车间》《日结工》,获得川观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新世纪以来,东莞还成为中国打工文学的研究重镇,来自安徽农村的“打工文学评论家”柳冬妩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先后荣获第五届、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出版全国首部“打工诗歌”研究专著《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粤派评论视野中的打工文学》入选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资金项目,列入“粤派评论”丛书出版。来自江西的胡磊,在《中国作家》《南方文坛》《当代文坛》 《民族文学研究》发表大量“打工文学”研究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摘介,出版了《南方乡镇的叙事视野》《城乡中国的文学想象》《丛生的文本:地域文学的文化阐释》等文学评论专著。

 “世界工厂”里别样的文学书写 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观察

(著名作家李敬泽对话东莞打工文学作家。资料图)

打工文学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打工文学书写,丰富了东莞人的精神谱系,打工作家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讲述东莞故事,在现代意识的映照下描绘改革开放的精神图谱,在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中落地扎根。

当前,东莞作为人口超过千万的新一线城市,值得重新打量在这里出现过的打工作家,以及他们身后的浩浩进城务工群体。

“打工文学”经历了从粗粝、浅薄走向成熟、深刻的成长过程。而今天,中国语境下“劳动”概念正走向多元,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写作经验,成为打工文学创作的“能量源”,也为新时代的劳动书写赋予了长久的生命力,作家的叙事视角和人物精神状态也有新的转向。

 “世界工厂”里别样的文学书写 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观察

2023年出版的《无尘车间》里,作家塞壬在写作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她力图突破以前“打工文学”作品中单一的“苦难”描写。她认为,东莞打工文学是一座富矿,还有大量的东西值得作家去写。

 “世界工厂”里别样的文学书写 东莞打工文学成长史观察

作家丁燕历时十二年创作的“工厂三部曲”系列作品《工厂女孩》《工厂男孩》《工厂爱情》,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23年10月正式出版。该系列作品是丁燕深入樟木头工厂,通过长期跟踪采访,根据亲见创作而出的链条状系列作品。在丁燕的作品中,工厂里工人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工人可能最大的诉求就是非常在意工资收入多少。但是现在,在《工厂女孩》和《工厂男孩》里,故事人物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千万人,汇集成一座城;一座城,成就了千万人。展望未来,作为外来人口大市,东莞将继续聚焦筑牢千万人口与城市共生共荣思想基础,书写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经验,开辟大湾区文学的新境界。

(凌川)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张晓波)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