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四川沐川:深耕“一颗芋”助推经济双循环

2023-11-24 中国经济网
语音播报预计19分钟

“我们的客户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今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正逐渐成为公司订单的首要来源。”这是刘磊从企业经营中发现的一个新现象。

刘磊是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2012年建厂至今,森态源围绕小小一颗魔芋做足了功夫,也为公司所在的沐川县带动发展出一条魔芋产业链。据了解,2022年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魔芋产业已实现综合产值3.1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出口创汇居全国魔芋行业前列。

“今年,森态源的主要买家中,销售额第一的国家从法国变成了印度尼西亚,并且往年法国的年均销售额为300余万美元,而截至今年9月,印度尼西亚的销售额已达到600余万美元,且全年有望突破1000万美元。”刘磊仔细盘点起公司订单数据,“除了印尼,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出现了大幅增长。比如东盟国家的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加大了购买力度,南亚的巴基斯坦,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都在购买森态源的魔芋产品,甚至连非洲今年也出现了一单。”

不仅如此,森态源的国内销售路径也迎来升级。2022年11月,首趟东西部协作——川货入浙“越嘉有味”特色农产品(000061)专列从沐川枢纽仓发车,穿越2360公里顺利抵达绍兴指定枢纽仓。整整60余吨乐山农特产中,就装有森态源的“魔芋奶茶”等产品,为东部城市居民带来了潮流且健康的全新体验。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沐川魔芋在国内外市场前景必将越来越好。”沐川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唐骁表示,“今年9月,中国魔芋产业发展大会在沐川成功举办,为了紧抓市场机遇,沐川已定下‘全力构建100家企业联动、1000个城市覆盖、5万亩基地承载、50亿元产值的魔芋产业发展新格局’目标,以及逐步形成‘全球魔芋看中国、中国魔芋看沐川’的品牌共识。”

四川沐川:深耕“一颗芋”助推经济双循环

中国魔芋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图片来源:沐川县融媒体中心)

小小“一颗芋”,勇拓海外大市场

“与其他行业不同,魔芋产品受众其实更多来自国外。”刘磊介绍,“国内传统食用魔芋的地方大多局限在川渝地区,且仅用于魔芋烧鸭等少数菜品之中。反观国外,日韩地区一直就有食用魔芋丝的习俗;欧美地区则源于对健康饮食的观念,使得魔芋面成为了意大利面等西式面食的替代品;现在东盟、南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则集中在魔芋米的采购上。”

正是看准了这样的市场机遇,2012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刘磊,就与家人一同开办了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随后高速发展的十年间,公司年出口创汇额从100万美元迈入了2000万美元规模。

“事实上,我们曾经经历过一次客户结构的转变,但两次转变又有着本质不同。”刘磊回忆,“10年前,森态源的主要市场是日韩,但从2015年开始,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等冲击,日韩购买力下降,我们逐渐把目光转向欧美,很大程度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去开拓市场。”

“但今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增加,却是中国领着自家企业出门做生意。由于中国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令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公信力与支持度不断上升,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咱们中国人做生意,愿意买中国企业的产品。”刘磊分析,“比如我们公司的客户中就有很多人认为与中国做生意,是安全且可靠的。这不仅体现在他们会购买中国的产品,对于中国国内的投资也是在不断增加中。”

得益于魔芋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刘磊的家乡——乐山沐川由此被带动起了魔芋的大规模种植。

从沐川县政府官网可以看到,从2021年起,沐川已出台了数个支持魔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沐川魔芋”基地建设方案》《沐川县2021年珠芽魔芋大棚搭建补助方案》《沐川县关于促进外贸企业发展奖励扶持的意见》《沐川县2022—2025年魔芋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23年“沐川魔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截至目前,沐川全县的魔芋种植面积已达到了3万余亩。”沐川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唐骁对此介绍,“近年来,沐川大力发展魔芋种植业,与西南大学、乐山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积极合作,组建专家团队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引入抗病力更强的珠芽魔芋试点试种;同中国魔芋协会共商共建共享行业数据,打造全国首个魔芋智慧农业平台;为种植农户提供2000元/亩补助,鼓励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成立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魔芋产业中心,积极引进人才。”

而作为经济作物的魔芋,又真真切切地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们乡今年一共种植4656亩魔芋,围绕魔芋的务工总收入达到了695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沐川县底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李伯高介绍,令他更加高兴的是,由于魔芋是喜阴植物,每年夏季都需要搭建遮阳网,今年底堡乡改用丝瓜、黄瓜、吊瓜等攀援草本类植物做“绿色遮阴”,在魔芋还未到收获季节前,瓜棚已大获丰收。

四川沐川:深耕“一颗芋”助推经济双循环

“植物遮阴”:吊在魔芋上方的黄瓜、丝瓜(图片来源:沐川县底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李伯高还算了一笔账,“每年夏季使用的遮阳网人工加材料的总成本,大约为1200-1300元/亩,现在改用植物遮阴,光是材料成本就能节约一半。再加上丝瓜、黄瓜、吊瓜等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亩,今年种植魔芋的纯利润有望达到4000元/亩。”

东西部协作,打通国内供需内循环

有了“一带一路”对企业的助力,森态源的海外市场基本盘必然会越来越稳、越走越宽。

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则成为刘磊与公司正着眼布局的新方向,“魔芋产品虽然在国内接受度低,但其实也并非没有,像国内大部分711日式便利店所售卖的关东煮,用的就是我们产品。所以下一步,我们需要开发出更加符合国人饮食习惯、生活需求的魔芋产品。”

在森态源公司的产品展销馆内,可以看到所有已研发的产品,琳琅满目可谓应有尽有:除了销往国外的魔芋丝/魔芋面/魔芋米,还有针对减肥人士开发的膳食纤维粉、白魔芋代餐粉,可做零食的麻酱脆肚、魔芋奶茶、白魔芋素毛肚等。“今年,我们还将投入2000万-3000万元,用于进一步研发药食同源产品,抓住国内大健康发展趋势。”刘磊补充道。

适销新品有了,那么沐川魔芋在国内的销售链条又将如何拓展?沐川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唐骁给出了一个案例:“沐川县一直在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前往国内国外参展对接资源。在今年举办的四川农博会上,有来自广东的参展商家,直接就买了几箱带回去作为礼物。”

至于更加重要的物流,则来自四川乐山与浙江绍兴之间的东西部协作。

据了解,2021年4月,乐山与绍兴建立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同年11月,绍兴-乐山东西部协作“越嘉有味”小吃联盟正式成立;2022年6月,乐山与绍兴联手创设“越嘉有味”公共品牌,“魔芋奶茶”也作为沐川农特产品之一,开始在绍兴的展销会、地铁站等地频繁亮相。

而拉通两地农特产品物流互通的就是乐山与绍兴共同修建的“两地仓”,其中,“产地仓—嘉州仓”(注:乐山古称嘉州)就落地于沐川县。

四川沐川:深耕“一颗芋”助推经济双循环

被称作“嘉州仓”的沐川县冷链物流园效果图(图片来源:乐山金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负责沐川县冷链物流园运营的四川云舟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占地120亩,拥有一个24000㎡冻库以及相关商业配套,“截至今年7月,两地仓累计吞吐货运量约1091吨,往返乐山-绍兴32余车次,累计运输约370吨货物。11月2日,园区采购的4台载重量30吨大型冷链物流车已就位,可实现与绍兴每日往返发车,将过去需要三天半的物流时间缩短至26小时以内,让新鲜的乐山农特产,次日就能到达浙江市民的餐桌与冰箱。”

作为冷链物流园的业主单位,乐山金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平则给出了更加形象的比喻:“冷链物流园就如同新时代的‘茶马古道’,它使得东西两地的物产可以形成互补,比如沐川的鲜笋一年有10个月都可以采摘,而绍兴只有3个月;它又能肩负起工业原材料供应,比如在大半年的试运行中,有大约100吨的袜子原料及设备通过冷链物流园运送;它更为乐山南部建立起物流枢纽,为云贵川三地串联起一条冷链流通大动脉。”

另据《沐川县2023年省级财政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今年将新建13个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这些下沉到乡镇的冷链物流设施,既包含冷藏库又配建有烘干房。根据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介绍,新鲜采摘的鲜魔芋可以在烘干房中制作成魔芋粉,“10斤鲜魔芋能生成1斤魔芋粉,1斤鲜魔芋收购价不到2元,但1斤魔芋粉收购价可达到30元,再加上制粉以后节省的运输成本,对企业、对种植基地都有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作用。”

四川沐川:深耕“一颗芋”助推经济双循环

魔芋加工(图片来源:沐川县融媒体中心)

这也意味着,整个乐山-绍兴“两地仓”的冷链物流网络已初步成形,“以沐川的魔芋为例,农民从地里收获新鲜魔芋,运至乡里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粗加工成魔芋粉,再送至森态源公司精加工,而成品的魔芋制品,又可以通过冷链物流园运送至绍兴,最后通过绍兴的‘销地仓’,送至整个浙江的超市、菜场,乃至千家万户的冰箱之中。”曾平描绘了一幅东西部协作的美好愿景,“未来,继‘水电气路网’之后,冷库与冷链运输或将成为第6个基建网络,将乡村与城市更为紧密地连接起来。”

沐川县小小“一颗芋”做成了大产业,助推了产业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健康发展。(吴晨熹)

(责任编辑:董萍萍)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