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十里钢城璀璨蝶变

2023-03-13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15分钟

十里钢城璀璨蝶变

2022年8月1日,首钢滑雪大跳台。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每当路过曾经熟悉的工业遗迹,老首钢人都会有万千感慨。

十余年来,镌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工业奇迹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在调整产业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中,首钢完成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蝶变,绘就了一幅城市复兴与更新的精彩画卷。

●首钢新标签: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Web3.0和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服贸会、科幻大会落户地,200多家科技+、体育+等相关领域企业和商户入驻地。

●北京冬奥会举办一年来,首钢园举办首发首秀、全民体育赛事等活动40余项,入园客流增长7倍以上。

●首钢滑雪大跳台区域迎接游客100万人次。

从山到海:“十里钢城”迎转型契机

在河北曹妃甸渤海湾,一座钢铁“梦工厂”屹立已有十余年。从石景山到渤海湾,从老首钢到新京唐,首钢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时间拨回至2010年。当年12月19日,首钢老厂区产出最后一炉铁水,次日产出最后一炉钢,昔日“十里钢城”钢花四溅、钢水奔流的场景,定格在了首钢人的记忆中。

时间轴再向前拨动。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首钢在北京只能维持800多万吨生产能力,水资源和土地短缺制约着企业发展,工业企业的性质也不再符合首都定位。首钢把眼光投向了河北曹妃甸。2005年2月,首钢搬迁调整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钢逐步关停石景山厂区钢铁产能。

一场从山到海的搬迁后,曾经机器轰鸣的首钢老厂区日渐沉寂。这片8.63平方公里的区域何去何从,摆在了首钢人面前。

2011年,段若非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毕业归国,成为首钢园一名规划设计师。他的工作主要是梳理工业遗产,后来参与改造三高炉、精煤车间、香格里拉酒店等多个项目。

“拆除还是保留,这是当时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他回忆道,还有人甚至说“拆掉盖房子就完了”。首钢工业设施大多为钢结构,容易发生锈蚀,存在安全隐患,但工业遗存同样是城市遗产的一部分,如果一刀切全拆了,园区就会变成一个没有血肉的空壳,整体风貌就失去了灵魂。

规划设计团队决定要尊重历史和文化,新旧织补,保护好、建设好首钢人的精神家园。

建筑设计师周婷见证了首钢园的改造进程。“北京的城市更新,赋予首钢新的功能和定位。”周婷在图纸上圈点,细数着工业遗存的前世今生。首钢园在保留工业区原有肌理脉络的同时,融合新元素、新功能,既能延续“素颜”工业之美,也让工业遗存有了新的使用功能。

从火到冰:推动冬奥遗产赛后利用

“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这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新首钢地区的定位。规划引领下,首钢园重新焕发活力。

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了首钢园。“夏奥休眠了一座城,冬奥又唤醒了这座城。”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中心副主任苗芳说。从“火”到“冰”,沉寂多年的首钢园区自此悄然苏醒。

园区的第一个改造项目便是西十筒仓,这里原本用来存放炼铁原料的筒仓和料仓有巨大而独特的空间,成为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区域。

李红继成为了这片办公区的安保主管。他曾经当过炉前工,从手拿铁锹大锤到手握对讲机,从只盯着高炉铁水的“出铁一招儿鲜”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安保多面手”,他的工作因冬奥而彻底转型。现如今,李红继的职务又是首钢园区服务公司文旅事业部品质主管,经常向参观游客讲述首钢服务冬奥的故事,讲解到兴致处他还会唱起《炼铁人之歌》。

在园区服务公司,百余名首钢职工成功转型冬奥保障服务人员,在制冰扫冰、场地维护、安保物业等新岗位上再出发。一线首钢人的职业转换,正是首钢从“火”到“冰”产业转型的缩影。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见证了各国运动员逐梦的场景。蓝天白云下的“大烟囱”前,运动员起跳腾飞,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大烟囱”就是老厂区已停用的巨大冷却塔,这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疯狂的烟囱很酷!”各方的积极评价既出于赛事现场的视觉震撼,也是对独特城市复兴模式的由衷赞叹。美国自由式滑雪选手尼克·戈珀甚至说:“这感觉像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在一个电子游戏里创造出来的。”

北京冬奥会后的首个雪季,大跳台人气儿“沸腾”了,这里举办的“冰雪汇”活动吸引冰雪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自去年3月对外开放后,作为“双金福地”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园区热门打卡地,超过100万人次游客参观了这里。

如何利用好冬奥遗产,延续新的首钢故事?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副总经理郭晓民介绍,大跳台的赛后利用主要围绕举办世界级赛事、打造专业运动员训练场地、开展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等,带动首钢园乃至京西地区体育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按照计划,首钢滑雪大跳台、冬训中心、极限公园等场馆设施将开展体育消费季等活动,拓展体育培训项目,推动体育服务场所向文商旅体展综合体转变,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火热场景持续在首钢园上演。

从厂到园:工业锈带加速转为生活秀带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嘱咐“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冬奥会后的首钢园,除了冰雪运动,还有服贸会、科幻、网红打卡地等新标签。在新版城市总规的引领下,首钢园已成为集商业、科技、体育、文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于华承担着保障服贸会的任务。她告诉记者,服贸会首钢园会场的功能性需求和工业风貌、自然景观的融合更加深入,原来的刀具车间、修理车间、除尘车间等工业空间变身迎接四方宾客的“宴会厅”。两届服贸会期间,首钢园会展新“秀场”累计吸引了超过34万人次前来打卡。

一座科幻产业集聚的“科幻之城”在京西诞生。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届中国科幻大会在首钢园举办,园区成为科幻相关产业从业者和科幻爱好者思想交流的“基地”。2021年,首钢园新添科幻产业聚集区,2022年,中关村(000931)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在首钢园揭牌,截至目前已有60余家科幻、元宇宙企业相继入驻园区。

今年2月,首钢园交出了后冬奥时代一周年的答卷:服贸会、科幻大会落户首钢园,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星光奖”等40余项大型活动在这里举办,200多家科技、体育等企业和商户入驻园区,今年春节假期总入园人流量达20.6万人次……

看到这份成绩单,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部副部长刘铎十分欣喜。三年前她刚来首钢工作时,园区变化更多的还是空间,冬奥后变化最大的是人气儿。“来园区的早期游客多是周边遛弯的老年人,现在辐射到了全市甚至外地的年轻人和家庭,周末和节假日园区内酒店几乎满房。”

如今,曾经的“十里钢城”,已转型为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首钢情结”的大型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既留住了北京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又为新时代首都腾笼换鸟、迈向‘高精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所研究员单菁菁这样评价。

十多年来,首钢坚持战略留白、减量发展,统筹土地开发、场馆建设、产业升级、空间演进、生态环境修复、历史文化传承等各方面,打造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典范,为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成功样本。

“如果你对城市更新感兴趣,请看看这个堪称典范的首钢园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如此推介首钢园。

文/潘福达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