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国各地迎来了兔年首个“领证日”高峰,北京市当天超3000人领证,江苏省有超过10万人登记结婚,山东省济南市共有1369对新人登记结婚;四川省有4330对新人预约登记。
专家表示,在优化管理措施后,领证人数出现小规模上升是预料之中的,但这种领证高峰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在结婚领证背后,初婚年龄的推迟也是近年来不可忽视的现象之一。今年,“甜蜜经济”已呈现复苏态势,这对扩内需、促消费也至关重要。
喜提“小红本”
“结束异地恋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民政局领证”,刘旭(化名)结束与男友六年爱情长跑,在2月14日登记领证。当天,北京市共有3241对新人预约结婚登记,其中东城区婚姻登记处当天共有200对新人预约结婚登记。
和北京市一样,全国各地都在2月14日迎来了兔年首个“领证日”高峰。据江苏省民政厅消息,截至2月14日17时,全省共有10022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超过1000对的有三个城市,其中,南京1367对、徐州1245对、南通1001对;山东省济南市共有1369对新人登记结婚;据四川省民政厅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9时30分,已有4330对新人预约登记,其中成都市就有1012对;在山东省青岛市,当天共有1181对新人领证。
在公布当天领证数量的同时,不少省份也公布了2022年婚姻登记大数据。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市2022年共有49918对有情人喜结连理,比2021年增长1465对,这是自2011年至2021年连续十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除青岛外,杭州市2022年结婚登记数创四年新高,共办理结婚登记65315对,全市结婚登记数比上年增加5488对,同比上升9.2%。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江苏省婚姻登记大数据还公布了2022年最受新人欢迎的10个结婚登记日。在江苏,5月20日当天登记结婚数量最多,达到15812对;而2月22日、9月9日同样受到新人的追捧。
有专家表示,“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推迟了结婚的计划,在优化管理措施后,领证人数出现小规模上升是预料之中的,但这种领证高峰是否会持续还有待观察,年轻人追捧的日子可能会增加领证率和婚礼的举办率,但不一定会对结婚总人数产生影响”。
领证和生娃
在领证小高峰背后,结婚率更值得关注。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结婚率为5.4%,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相较于2013年峰值数据减少了583万对,与出生人口数更为密切相关的初婚人数,从2013年的2385.96万人持续下降至2020年的1228.6万人,近乎腰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数量为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低于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教授宋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下,中国面临的是生育主导型负增长,相较死亡主导型人口负增长,当前人口形势更复杂,解决难度也更大”。
在多省份公布的2022年婚姻大数据中,初婚年龄逼近30岁的不占少数。江苏省41万对情侣领结婚证,初婚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为31.04岁,其中男性31.68岁,女性30.4岁。初婚平均年龄为27.49岁,与2021年相比推迟0.2岁;河南省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男性29.9岁,女性28.8岁;广西省桂林市初婚平均年龄为29.65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31.40岁,女性平均年龄为27.91岁。
宋健表示,“初婚年龄的推迟和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30岁的初婚年龄相较于过去的中国而言的确有所延长,但是相较于其他国家,如日韩等国,并不算太晚,初婚年龄的推迟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曾指出,“女性结婚年龄推迟是影响出生人数的重要原因,但导致近年来中国出生人数和生育率低迷和下降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导致群众生育意愿较低”。
针对此前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关于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的数据,2015年为6.1%,2020年接近10%。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量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宋健则认为,“这个指标需要在一定的维度内进行理解,如50岁之后的人群是否有孩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因为当一个时期的现象混杂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就需要拆开来看,真正的终身应当是在育龄期之后进行分析”。
备婚咨询迎小高峰
虽然今年的结婚人数是否会大规模提升还有待观察,但“甜蜜经济”复苏的态势已然显现。
一位行业观察者曾表示,随着防控政策全面放开,长期累积的结婚需求正加速释放。“结婚作为刚需,比其他行业将更快迎来爆发式增长。没办的、补办的新人已经开始重启备婚计划。日子好、时间空闲的春节已率先迎来备婚热,预计今年2-3月将出现一波备婚咨询小高峰。”
近日,婚礼纪联合结婚产业观察发布了《2023结婚全品类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其中显示,2023年1月平台的用户活跃度较2022年Q4提升3倍,2023年春节、“五一”、国庆、元旦等热门档期预约咨询量均呈现大幅增长,其中“国庆婚礼档期”预约咨询量环比增长412%,变化幅度较为明显。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由结婚引发的一系列消费行为必然会呈现复苏态势,结婚所需的服装、首饰、婚礼、拍照、住房及旅行的消费行为都是扩内需、促销费的一种方式,对装修行业及婚庆行业都是十分利好的,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在“甜蜜经济”的背后,也还存在一些不合谐的声音:在农村地区高价彩礼现象较为严重。
对此,宋向清表示,“高价彩礼不仅违背双方结婚初衷,也为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打击高价彩礼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呈现复苏态势的结婚经济,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同时也要注意引导规范,促成其健康有序发展”。
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确要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张晗
(责任编辑:周文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