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秦淮河畔留芳久”

2022-09-02 金陵晚报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被后世学者尊称为“中国植物园之父”的陈封怀先生,毕业于金陵中学,考入金陵大学农科,后又转入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前身)农学院,是南京这片沃土哺育了这位植物学界一代宗师。

师从第一代植物学家陈焕镛

陈封怀,1900年5月生于南京。他自幼丧母,年仅25岁的母亲范孝娥生下他仅一年零一个月后,便猝然逝世。母亲逝世后,嗷嗷待哺的陈封怀只得由祖父祖母哺养。

1910年,陈封怀的父亲陈衡恪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应张謇之邀,任江苏南通师范学校教员,继母汪春绮亦随同前往。年方10岁的陈封怀便来到父亲和继母的身边,在南通念小学,其间又转入上海就读,在南通和上海念完小学后,陈封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金陵中学。1922年,考入金陵大学,就读于农科,师从享誉中外的中国第一代植物学家陈焕镛。受陈焕镛的影响,陈封怀一生和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国大地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陈封怀为爱国热情所驱使,愤然离开外国教会开办的金陵大学转入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当时,这两所学校的学分不衔接,他宁可牺牲一些学分,延缓一年毕业也在所不惜。

1927年,在国立东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后,陈封怀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沈阳文华中学执教一年,后到国立清华大学任助教两年。1934年被派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学习植物园及高山花卉报春花分类。其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属皇家爱丁堡植物园,有幸得到当时世界最著名的植物学家史密斯先生的指导。他的严谨、勤奋、颖悟深受史密斯的喜爱。

毕业时,史密斯先生有意挽留这位才华卓越的中国学子,劝他不要回国,就留在英国从事植物学研究,陈封怀婉言谢绝了史密斯先生的好意挽留。他动情地对史密斯先生说:“植物学没有国界,而我有国籍。报春花发源于中国,我的根也在中国!”

创建庐山植物园

1936年,从英国回国的陈封怀担任中国第一座高山植物园——江西庐山植物园技师兼副主任。

植物园创建初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陈封怀与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一道,投注了自己整个身心和全部的精力。这期间他踏遍了庐山的峰峰岭岭。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如醉如痴地徜佯在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他们带领园林工人在荒山野岭间开辟出一片片沃土,4000多亩荒山被他们奇迹般地辟为园址,接着,又引种苗木数十万株。几年的工夫,中国第一座以亚高山植物为主要特点的园林,奇迹般矗立在峰峦耸峙的匡庐之巅。庐山植物园的创建,从此宣告了偌大中国无植物园历史的终结。

与神秘的采药人结为知己

1958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武汉建立一座植物园,陈封怀又奉命率领南京中山植物园的部分骨干奔赴武汉东湖,领导武汉植物园的建园工作。

来到武汉后,为了摸清湖北的植物资源分布,采集更多的植物标本,陈封怀决定再上高山,向神秘的神农架进发,他带着考察队来到湖北境内海拔3000多米的神农架的崇山峻岭间……一行十余人,枕着猎枪,睡在简陋的帐篷内,躺在群山温馨的怀抱里,他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就在这次考察中,当地人告诉陈封怀,在神农架的崇山峻岭间,有个神秘的采药人,此人性情古怪,孤言寡语,却是嗜酒如命,人称“酒疯子”。谁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知道他是世代在神农架采药人的后代,他终年与神农架为伴,攀岩走壁如履平地……此人必是神农架的“活地图”。陈封怀听说后,如获至宝,几经周折,找到那个神秘的采药人后,陈封怀与他席地而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烂醉如泥……

这个会喝酒能吃肉的植物学家,立马得到了神秘采药人的好感,他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告诉陈封怀:神农架遍地是宝,哪些地方可采哪些药,哪类草药能治哪些病,他甚至把祖传秘方都告诉了陈封怀。两个出身、阅历、气质完全不同的人,只因对大自然有着共同的爱,便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担任中山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师

1952年,苏联尼基斯基植物园园长来中国考察,认为南京是亚热带植物分布的最北边缘,是驯化各种植物自南而北或自北而南的理想地点,建议在南京建立一座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采纳了苏联专家的建议。

因陈封怀在创建庐山植物园的成功经验和新颖而科学的造园理论构建,引起中国植物学界的关注和认同,慕名聘请陈封怀来南京担任南京中山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于是,陈封怀来到他的故乡南京。南京中山植物园在陈封怀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建园工作进展顺利。陈封怀亦从此离开庐山,调入南京中山植物园工作,在南京,他一直工作到1958年。

陈封怀的一生为我国的植物园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他在回顾自己一生所从事的植物园事业时,曾挥笔写下诗句:“植物学家丹青手,二绝一身学父祖。匡庐云雾云锦开,秦淮河畔留芳久。翠湖步月话古今,羊城赏菊怀五柳。布景建园园中园,一片丹心待后守。”诗中以地名代替他曾建设和工作过的庐山、南京、武汉、华南四座植物园,其中“秦淮河畔留芳久”更是表达了他对故乡南京深情的眷念。 樊斌

(责任编辑:宋政)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