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多星发射技术难度很高,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欧洲航天局等掌握。不过搭载卫星数量的多少并不是评判一箭多星发射任务技术含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2颗卫星,一年后实现一箭三星。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也掌握了这种发射技术。我国于1981年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将3颗实践二号卫星送入轨道,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但是不是一次发射的卫星越多就越厉害呢?一位不愿具名的商业卫星从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曾创下一次发射60颗“星链”卫星的纪录,在数量上远超此次长征八号的一箭22星,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一箭60星”比我国的“一箭22星”难度更大、技术更先进。该业内人士称,长征八号遥二任务所搭载的22颗卫星分属7家不同的卫星制造商,每一家的卫星体积、尺寸、重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长征八号火箭研制方专门设计了三层式多星分配器结构,每颗卫星根据自身匹配的包带接口选择相应的装箭位置。分离时需要根据每颗卫星的分离方式,结合任务需求等多种因素,二子级会在偏航和俯仰角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分12次将22颗卫星依次部署入轨。而且还要保证这22颗卫星不能在分离时发生互相干涉,分离后不会发生碰撞,这对二子级的入轨调姿提出很高的要求。
相比之下,“星链”卫星全部采用平板状的设计,因此可以沿一种竖直的特殊锁定装置分层堆叠排列。当“猎鹰9号”二级飞至预定轨道高度时,由特殊锁定装置释放数十颗卫星组合体,每颗卫星依靠自旋的微小速度差,每隔一段时间便自然分离并逐渐散开,“这也就是天文爱好者曾在观测‘星链’卫星飞行时,看到卫星编队以相同间隔的方式从夜空中飞过的原因”。▲
(责任编辑: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