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做这个事,丢脸吗?

2021-12-13 老斯基财经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18分钟

做这个事,丢脸吗?

  时代变了,人变了,产品变了,服务也变了。

  不觉得丢脸吗?

  崔丹妮的直播间里,再一次出现了这样一条留言。

  苹果滞销,帮帮我们……

  因为经常直播帮果农卖苹果,陕西宜川招商局原局长崔丹妮,被网友称为“苹果局长”。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局长卖苹果”这事。

  经常有留言称:堂堂国家公职人员天天这么玩,不觉得丢脸吗?

  你们觉得我当时是什么滋味儿?

  “你天天骑个破马,你咋没摔死呢?”在新疆,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长贺娇龙的直播间里,也经常有这样的留言。

  去年11月开始,她策马扬鞭,为伊犁农产品(000061,股吧)代言,成功出圈。

  但很快,她发现身边不友好的声音总像是阴风缭绕。

  你就是为了自己当网红吧?

  有一段时间,委屈的贺娇龙还关停过一段时间直播,不过后来,她又干了起来。

  我做公益助农账号,定位是围绕乡村振兴,宣传旅游和推广农产品,这是我的主责,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她动脑筋,想各种办法,就是为了增加更多的粉丝。

  崔丹妮和贺娇龙,已经算是助农直播中的“顶流”了。

  而更多在助农销售当中摸爬滚打的人,受的伤只会更多。

  有时,伤害不仅来自于陌生人,还来自于家人和朋友。

  90后新疆姑娘赵闫,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毕业后,又顺利在当地当上了记者,2015年拿到了绿卡。

  就在那一年,她和一些同行,受邀回到祖国各地采访,其中就有新疆。

  看到新疆巨大的变化后,她被震撼了,想要回国发展。不过,跟别人不同,赵闫选择的是农业。

  在后来报道赵闫的新闻中,记者用了这个词:赵闫想要投身“最底层”的农业。

  理所当然,赵闫的父母极力反对。

  即使在已经干出一番事业之后,她所从事的行业还是“最底层”。

  所有的质疑背后,是人们对于农产品和农民生产或多或少的“偏见”:

  干农活,好像就应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力活。

  农业,就是产出低产出慢的累活脏活。

  做这一行,就是在“最底层”。

  斯基寻思着,民以食为天,谁也离不开农产品呀。

  时代变了,农产品的客户也早就变了。

  除了斤斤计较的大妈大伯,农产品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购物车里的常客。

  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农人,其实也早就不再是想象中的“水深火热”,落后于时代。

  他们同样擅用平台和信息工具,把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身边。

  时代变了,人变了,产品变了,服务也变了。

  大概五年前,斯基表妹收到一盒朋友送来的阿胶糕,到斯基这里显摆了好几天。

  主要是阿胶这东西,熬制费劲。

  先得打碎阿胶,然后要放黄酒,再浸泡48个小时。

  听说要48个小时,斯基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

  这份礼的贵重,就重在心意。

  不过,换到今天,表妹的朋友不必这么麻烦了。

  阿胶,买即食的就行了呗。

  还有燕窝和海参。

  这两种东西跟阿胶差不多。

  你说它贵吧,它确实贵。但更烦人的是,做起来麻烦。

  光是泡发,就要一两天。

  一来一去,黄花菜都凉了好几茬了。

  可现在,时代给了我们阿胶自由,也给了燕窝自由、海参自由。

  在拼多多“皇纯”海参旗舰店,即食海参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做这个事,丢脸吗?

  “现在年轻消费者对干海参的接受程度不高,但即食海参是切入年轻消费者很好的一个入口,在拼多多店铺,我们想重点打造即食海参这个品类。”皇纯负责人张杰这样说。

  “非常方便,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拿出来化冻就可以吃。”不少人消费后这样留言。

  如今,90后、80后都开始要“保住发际线”了,年轻人杯子里泡点枸杞,也不会被嘲笑像个中年人了。

做这个事,丢脸吗?

  不过,年轻人买这些东西,和老一辈不一样。

  老一辈最关心的是品质,年轻人嘛,就喜欢随时随地,花式混搭,四季养生,讲究健康和颜值。

  新农人的小小发现与改良,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小问题,把优质的农产品更方便、高效地带到了消费者面前。

  在拼多多,来自“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张广蓬,卖蔬菜月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了。

  张广蓬给自己的店铺宣传语定的是“贵一点,好吃很多”。

  贵在哪里?在他的店里,贝贝南瓜只做7两到1斤的精品果。

  口感取决于两个方面,品种和种植地,我们从种子就开始把控,选气候合适的产地种植,再加上规范合理的种植技术,到最后成品果的打包发货,每个环节上责任到人。

  就是这样的“斤斤计较”,让他的“澳农卡”打出了名声。

  “斤斤计较”,是新农人的一大特点。

  不过,如果说以前“斤斤计较”主要用在压价上,那么,现在新农人的“斤斤计较”,在于追求品质。

  和赵闫一样放弃国外生活的宋楠,回家种起了苹果。

  他见识过美国的现代化苹果农场,心心念念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家。

  “好苹果是种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为了确保稳定的品质,宋楠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Maf Roda果品全自动分选机。

  在这台分选机上,每个苹果都会经过清洗、抛光,然后被拍照。

  高频相机会给苹果们拍32张“定妆照”,每张照片对应一个数据,比如说尺寸、颜色、质量,然后再通过光谱测糖仪,测定每一个苹果的糖度。

  然后,苹果们会被分门别类,送到不同的分拣线,再被送到不同需求的顾客手里。

  让曾经放弃的贺娇龙,回归推广农产品销售这件事上来的,是新渠道带来的效果。

  我们州里做了一个统计,从今年1月到7月22日,这个公益助农账号带货农产品销售额5909.5万元,在企业生产环节,带动就业896人。

  斯基查了一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20年的GDP是23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是583亿元。

  新方法,新渠道,让各色各样的农产品从遥远的山旮旯里走了出来。

  也让农民有可能收获更多。

  枸杞,是宁夏的名片。拼多多上的杞里香,是宁夏枸杞电商的头部企业,今年预计能卖出上亿元枸杞及精深加工产品。

  也是在今年,杞里香同阳新村就业帮扶车间开始投入使用。这个车间是由贺兰山西路街道投资建设,杞里香运营的就业帮扶车间。

  西路同阳新村,是个“移民村”,是在“十二五”期间,以彭阳县生态移民为基础组建的新村。

  这个村,在西夏区名声不小,主要的原因是“穷”。

  2020年时,它是西夏区唯一一个自治区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0户,1089人。

  现在,杞里香的这个帮扶车间,已带动本地就业6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区,冯常俊把小小的杂粮卖向了全国。2021年初,他销售的高原藜麦单品获得了拼多多杂粮类目销量第一名,成为格尔木市最大的电商商家。

  在当地一间民房,冯常俊每天要向全国各地发出2000个藜麦包裹,全年累计销售藜麦超过千万元。今年,冯常俊又开发了青稞等特产新品。

  他的团队,是格尔木少有的电商团队,这家小小的店铺,也让8年前在格尔木被成功培育出的藜麦这种杂粮被更多人知道,格尔木藜麦种植户和加工厂也有了盼头。

  新农人,富就要富一方水土。

做这个事,丢脸吗?

  几年前,在斯基的朋友圈里,总有一些人觉得拼多多有点low,是十八线小县城贪小便宜的大妈用的。

  后来,通过对Apple和戴森这样高大上品牌的“百亿补贴”,拼多多圈了不少高富帅和白富美。

  斯基甚至看到,身家数亿的游戏公司老板发朋友圈说,等着拼多多的补贴换新款苹果手机。

  而今,拼多多也把补贴的对象,延伸到了农产品,成为助力新农人成长的一股力量。

  从年初的“年货节”开始,到12.12的“全民真香节”,拼多多逮着机会就给农产品补贴,可以说“补了一整年”。

做这个事,丢脸吗?

  在“百亿补贴”里,拼多多对品质农货减免抽佣,还对爆款农产品进行定向补贴。这些政策,能够让新农人聚焦产品品质,挖掘产品附加值。

  好在,现在看起来,没白补。

  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过去两年,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打响了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现象。

  新时代的农人正在成长,他们是真正擅用天时地利的“匠人”。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天窗斯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斯基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