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种烟“状元”黄子刚的三十年

2021-11-27 中国农网
语音播报预计13分钟

烤烟收购季,秋日的手掌拂去了夏日的狂躁,把清晨的阳光揉碎了洒向大地。黄子刚正把初分好的烟叶整整齐齐码到车上,温柔的阳光把烟叶衬得更加金黄。

“黄状元,今天又排到你家去卖烟了噶?看来你家今年收成不错啊!”金灿灿的烟叶赢得了路过村民的连声夸赞。

黄子刚,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五珠乡五珠村街一队的烟农,因为种烟时间长、技术好、收入高,人送外号“五珠乡种烟状元”。

仔细数来,这已经是黄子刚种烟的第三十个年头。载着秋收的喜悦行驶在前往五珠烟站的路上,那些有苦有甜的日子历历在目……

1992年 “因缘际会”来种烟

他放完牛回到家,便听到家里传来一阵笑语声:“黄哥,种烤烟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难,和种其他杂粮是一样的,到了节令该移栽移栽,该采收采收,每个环节都会有我们的技术员来指导,种得好还会有奖励哩。”

原来是烟站工作人员到家里来宣传烤烟政策。进门喝口水的功夫,父亲已经决定先栽种5亩烤烟试试。“家里要开始栽烤烟了!”这对每天和粮食、蔬菜打交道的黄子刚来说是件“新鲜事”。

这一年开始,家里便添了“栽烟”这项“副业”。万事开头难,从没种过烤烟的父亲为了那5亩烤烟地东奔西跑。到了移栽时节,盼不到天下雨,只能牛车拉水、肩挑背驮地把水送到烟苗跟前。除草培土、防治虫害,像呵护孩子一般悉心照料。到了成熟采烤季,烟叶烘烤又是一道难关。烤房小,每次只能放一小拨烟叶,还得靠柴烧火,父亲在烤房边上一待就是好几天,小心翼翼守着,生怕烤坏了白辛苦一年。烘烤完,牛车拉上理好的烤烟,在人来人往、堆满烤烟的烟站等了三天才终于交售完毕,总共卖了850多元钱,这笔收入远远超出了父亲的预期。

终于拿到一年来一家子的辛苦钱,父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年少的黄子刚不禁感叹:种烤烟,真不容易!

2000年 “迫不得已”才种烟

临近春节,村里外出打工的同龄人陆续返乡,嘴里谈论着大城市的种种见闻。过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黄子刚心里也动起了外出务工的念头。

但此时此刻的他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说走就走”的少年,儿子才刚满一岁,父母亲身体也远没有从前硬朗,如果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几乎都得压到妻子一个人身上。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跟我种了几年烟,也有了经验,还不如安安心心在家栽烟,既能照顾家里也能赚钱。”心里虽有百般不情愿,但黄子刚外出打工的念头还是被父亲的苦口婆心劝下了。“等等吧,等孩子大些再出去。”他心想。

春节刚过,黄子刚便立马到处打听租地的消息,他想多租几亩地种烤烟,只是愿意租地的人家很少,最后只报名了10亩烤烟面积。

原先种烟是父亲的好帮手,现在自己继承“衣钵”成了“主力干将”,心里不免有些打鼓。土地少,只能想方设法把手里的烤烟都卖上好价钱,最让黄子刚头疼的两件事就是烘烤和烟叶初分,烘烤把握不好火候,初分把握不好级别。

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黄子刚变成了村里的“三好学生”:“好打听”,逢烟农必打听种烟手艺,跟老手请教成功经验,跟新手吸取失败经验;“好记笔记”,烟站的培训会上、技术员下乡指导的身旁总能看到他端着本子认真记录的身影;“好琢磨”,学到的经验知识都扎到烤房和烟堆里试一遍,耐心琢磨每一个细节。

那年,烟站开始试行封闭式收购,黄子刚在待检区看着自己的烤烟经过分级定级过磅再入库,就像读书时等待自己的考试成绩一样紧张。拿到了自己的“成绩单”——8200多元钱。黄子刚心里多了些笃定:种烤烟,真是个技术活!

2008年 “爱不释手”迷种烟

靠着坚持不懈的学习和不肯服输的钻研劲儿,黄子刚收获了一张张名列前茅的“成绩单”,村里的乡亲们给他取了个响亮的外号——“五珠乡种烟状元”。这让黄子刚种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当年的“副业”变成了黄子刚一家的“主业”,家里除了轮作的地块种包谷,其余都用来种烤烟,并且还另外租了一些地块来专门栽种烤烟。那些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金叶子”变成了“红票子”,让黄子刚一家盖起了新楼,开上了新车。黄子刚的致富经历也带动了五珠乡其他村民开始种植烤烟,甚至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返乡种烟。

“你现在还想着去大城市打工吗?”妻子打趣他。

“现在我可离不开我这棵烟了,能守在家里把钱赚了,谁想出去背井离乡呢?我现在只想着再多租点地,多学些技术,多种些烤烟,毕竟两个孩子以后还要读大学,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一年,黄子刚种了40亩烤烟,实现售烟收入80000余元。面对烤烟收购,黄子刚的心情更多的是自信和坦然:种烤烟,肯下苦功夫才有好收获!

2021年 “学无止境”巧种烟

手机上预约的烤烟交售时间是早上九点,但黄子刚还是习惯提前一些,早早就来到了五珠烟站烟农休息室等待叫号。宽敞明亮的休息室内安排了舒适的座椅,贴心地准备了茶水、烟草杂志,电视机正播放着早间新闻。

等待的间隙,黄子刚拿出手机点开了文山州烟草专卖局“七乡金叶”抖音政务号,没事的时候黄子刚就喜欢刷刷抖音,看看其他烟农分享的种烟日常,还能学到不少新知识。

三十年的“烟龄”让黄子刚从一个“小白”蜕变成了“老师傅”。村里有许多新手烟农慕名向他请教种烟的技术。“你们问我不如问它,”他拿起手机给“学生们”指点迷津,“微信小程序上有个‘香叶助农’,上面会教你怎么防病害、怎么用肥料,还能教你怎么看级别呢!我现在种烟都是靠手机给我跑腿,签种植合同、办贷款、预约交售、学种烟技术,全都可以在手机上搞定。”

虽然顶着个“状元”的名号,但黄子刚并不是个“吃老本”的人。黄子刚发家致富的三十年,也是烤烟产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从坑洼泥泞的石山路到宽阔平坦的机耕路,从牛车耕地、啤酒瓶定位打塘到耕地机、打塘机、覆膜机等一系列实用农机,从烧柴烧煤的土烤房到节能环保的密集型生物质燃料烤房,从“单打独斗”的家庭经营到“请工借力”的规模化种植,从“有多少地种多少烟”到“土地流转想种多少流转多少”。见证了烤烟产业的日新月异,他深知自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仅要会种烟,还得学会省心、省力“巧”种烟。所以,不管是网签合同,还是线上预约交售,对“一部手机种好烟”,他都是第一个“尝鲜”的人。

这一年,黄子刚种了86亩烤烟,售烟收入达34万余元。

黄子刚激动地盘算着,眼里有光,仔细看,那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作者:王媛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