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2021-11-26 力哥理财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23分钟

最近写了去年人口增长率跌入冰点的新闻后,又叒叕有很多荔枝问起那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天天忧心忡忡,说孩子太少,国家前途堪忧,为啥力哥自己不带头表率生二胎?

我说这问题我做不了主,得问力嫂。

猜她怎么说?

这里先卖个关子。

01

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计划生育≠独生子女。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但强制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则是1980年之后的事。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80后一代,不仅是中国,也是整个人类史上,前所未见的整体性缺乏直系兄弟姐妹的孤独的一代人。

但哪怕同为80后,各地政策执行严格程度也不一样。

京津沪和东三省,执行相当严格,几无漏网之鱼,也成了今天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

而更多地区,尤其农村,就长期上演“超生游击队”里的场景。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现在的口号转了180度,也是够狠的

用今天的话说,独生子女政策是反人道的。

缺乏兄弟姐妹陪伴,从小一人孤独成长,只能和电子游戏作伴,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件很让人感到遗憾甚至悲伤的事。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更可怕的是长大后,父母终究要离你远去,尤其到老了,连个能走动的至亲都没有,想来也挺凄凉。

我第一次强烈萌发生二胎的念头,是儿子3岁那年,第一次带他坐飞机去广州长隆玩。

在长隆熊猫酒店大堂里,我带着儿子等力嫂(她在看长隆大马戏,我之前看过了就负责溜娃),发现他总喜欢跟在不认识的小哥哥小姐姐身后,主动去搭讪,和其他几个小孩玩的很开心。

等人家一个个都走了,他的失落感立刻写在脸上。

那一刻,我真觉得儿子挺可怜的。

因为回想起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可怜。

虽然力嫂天天陪他玩,我也经常抽空和他玩,但大人陪孩子玩,和孩子之间一起玩,真不一样。

02

那天我就和力嫂商量,要不再生个?

你猜力嫂咋说?

No Way!

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理由是——怕痛!

生孩子怕痛,是真的。

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只有生过娃的女人才懂。

但痛是一时的,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但更怕的,还是在孩子身上那永远操不尽的心啊啊啊……

3岁前,孩子并没有连续记忆,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所以我们都没怎么带孩子出过远门,加上晚上孩子要黏妈妈,导致力嫂分身乏术,从怀孕到孩子3岁,一直没有和我两人出去浪的机会。

你可能会说,请个育儿嫂呀,妈妈就解放了。

以我家经济条件,育儿嫂当然请得起,但孩子的成长陪伴不能都扔给育儿嫂。

很多言传身教的地方,父母亲力亲为和交给外人,效果完全不同。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母语培养也是个大问题。

当时我们在家几乎不许孩子说普通话,一定要说上海话。

因为上幼儿园后,他所接触到的所有集体环境,都不再会有上海话的语言环境,年龄渐长,他会越来越抗拒说上海话。

这两年孩子上幼儿园了,也的确如我们预料,孩子在家越来越抗拒说上海话,因为在幼儿园用不上,使用频率太低,说起来太费脑子。

等他长大后,上海话这项方言技能真没啥用,主要是让他获得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关键的是,亲子之间近乎本能的亲密度,只有长期相伴才能建立起来,等孩子上学后再培养,就晚了。

问题是,一个孩子就让我和力嫂感到手脚被困,身心俱疲,如果有两个呢?

尤其是当第二个“不幸”又是“建行”呢?

我所认识的养儿子的妈,没有一个不是在短短几年内苍老到几乎换了个人似的……

那些当年记忆中的校花班花……再看看现在的妈宝形象……

矮油额的马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生小孩前后对比……

03

我和力嫂预见到,一旦要了二胎,就要再走一遍注定漫长又辛苦的“炼狱之路”。

刚出生时,天天把屎把尿,半夜起床喂奶,梦里也是小孩的哭闹声,白天极易瞌睡,体力消耗极大。

会走路讲话了,就进入Terrible 2和Horrible 3的阶段,各种调皮捣蛋不听话,你说东,他偏往西,有时真让人抓狂到不行,尤其男孩。

再大点上幼儿园了,就逐渐进入越来越白热化的“军备竞赛”阶段。

各种早教培训班,都是几万几万往里砸,像个无底洞一样,一旦开砸,就没有回头箭,要一路砸到大学才算是个头。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每次我写楼市文章,留言问XX房子能不能买的,几乎一半都在问学区房,无论一二三四线,都特别在意这事。

有时我感觉,不少生活在小城市的家长,甚至比大城市的更在乎学区房,焦虑感和危机感更强,更愿意为孩子的教育和前途倾其所有。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国家拼命搞教改,拼命压制学区房热潮,更是往死里打击校外学科辅导行业。

纵观世界民族之林,有且只有两个文化圈对子女教育特别特别重视。

一是犹太文化圈,二是儒家文化圈(包括日韩新加坡)。

一个民族的普通百姓也很重视教育,本是好事,但重视到今天中国家长这么“变态”,以至于全社会高度内卷,还是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前两年,有个5岁孩子的逆天简历在网上火了,这种新闻给全社会传递的焦虑感,实在太可怕。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牛娃简历节选

真的,过了……

身边无数人在向你传递一个信息:从幼儿园开始,一步差,步步差,最后没有一个好的学历起点,孩子在起跑线就已输给人家一大截。你作为父母,以后对得起孩子吗?

“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不要太在意起点上的细微差异”。

道理都懂,但自己就这一个娃,如果自己有条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为啥要放弃呢?

没条件呢?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

04

对力嫂来说,生二胎主要是对时间精力的消耗太大,但对更多家庭来说,更大的顾虑还在于经济压力。

这条育儿成长之路,不仅需要你耗费海量时间和巨大心血堆积出来,而且还要很多金钱作垫脚石,才能走到最后。

“房奴”虽可怕,但那个数字是你买房前就明明白白摆在面前的,一算就能算出来。

但“孩奴”更可怕,因为教育投入这事,像个无底洞。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别说二胎,就算一胎,也让很多年轻人打起退堂鼓。

我喊力嫂生二胎,猜她怎么说?

以当前的育儿投入推算,即使三四线,从孕检到大学毕业,砸在孩子身上的钱,七七八八加起来再少也得有50万。

如果是一线,稍微“富养”一丢丢,怎么也得准备200万。

上海很多私立学校光一年学费就要20万,而且还得孩子非常优秀才能挤进去,真要一路高配打怪升级成“牛娃”,准备200万也不够。

注意,这还没算上学区房和通胀因素。

单纯从经济的投入产出角度看,现在生娃,的确太不划算,完全是靠“情怀”在支撑。

力嫂混的育儿圈,在孩子1-2岁就去上各种早教的大有人在。十几堂课,售价大几千甚至上万的比比皆是,搞得力嫂也有点不淡定,觉得自己太“佛系”。

但我说没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教育,与其花这个冤枉钱,还不如我们自己多花点时间教孩子。

现在我儿子上的就是家门口最普通的公立幼儿园,一个月管理费220,加上午餐和点心费,一共才400多元。

05

想不想生二胎?能不能生二胎?要不要上早教?要不要买学区房?要不要出国留学?

这些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因家庭而异,没有标准答案。

但不管你怎么选,一定有苦有甜,有利有弊。

关键还是取决于每个家庭的价值观、育儿心态和经济实力,需要从精力、财力、父母事业规划、孩子居住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仔细权衡,量力而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想不想生二胎”是个态度问题,“能不能生二胎”则是经济问题,所以一个基本结论是:有钱不一定非要多生,没钱千万别轻易多生!

从财务角度,力哥设计了一个可量化的生二胎自测题:

1、家庭可支配净资产(自住房除外)是否在居住地月平均工资800倍以上?

A、是(恭喜你!哪怕面对再多困难,只要你能善加打理手上的资产,同时抚养两个孩子不在话下!)

B、否(请转至第2题)

2、夫妻每月所有收入之和,扣除房贷月供后,是否在居住地月平均工资10倍以上?

A、是(恭喜你!可能你眼下的资产还没达到土豪级,但只要保持这样的收入并持续增长,同时抚养两个孩子也难不倒你!)

B、否(请转至第3题)

3、扣除房贷月供后,丈夫(或妻子)一方月收入是否超过居住地月平均工资8倍以上?

A、是(恭喜你!有你这样的顶梁柱在,哪怕生完二胎后,你的另一半辞职在家带两娃,你们家的经济状况也能hold住!)

B、否(请转至第4题)

4、夫妻双方或一方的父母,是否拥有居住地月平均工资1000倍以上的可支配净资产(自住房除外)?

A、是(恭喜你!虽然你们小夫妻俩眼下吸金能力有限,但背后有坚实的爹可以“啃”,相信今后你们抚养两个孩子力有不支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定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予经济上的鼎力相助!)

B、否(请转至第5题)

5、目前是否在居住地拥有独立产权且面积在90平米以上的三房?

A、是(请转至第6题)

B、否(请转至第7题)

6、夫妻每月所有收入之和,扣除房贷月供后,是否在居住地月平均工资6倍以上?

A、是(恭喜你!由于不用为生二胎换房,以你的收入和负债情况,依然具备养两个孩子的实力)

B、否(请转至第7题)

7、夫妻每月所有收入之和,扣除房贷月供后,是否在居住地月平均工资6倍以上,且还有经济实力在居住地换置三房?

A、是(好吧,只要别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太高,还是能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B、否(请转至第8题)

8、夫妻双方是否至少有一方父母均健在、身体状况良好且为当地居民(或有住房条件可在当地居住)?

A、是(请转至第9题)

B、否(请转至第10题)

9、妻子年龄是否小于35岁,且夫妻每月所有收入之和在居住地月平均工资4倍以上?

A、是(有父母帮忙带孩子,妻子也还算年轻,就算收入不是特别高,总还不至于陷入财务危机,一定要生也不强拦)

B、否(请转至第10题)

10、夫妻每月所有收入之和是否在居住地月平均工资2倍以上?

A、是(好吧,如果你知道自己将面临的是什么,我也不拦着)

B、否(亲,对不起!你们夫妻俩收入加起来还没到当地平均水平,建议还是先琢磨着怎么把第一个娃好好拉扯大吧!)

如果你身边有亲友想生二胎,也可以把这个自测题默默转给他,可能人家会感谢你一辈子。

最后,给想生/已有二胎的父母5条专业理财建议:

第一,家庭应急准备金比例要提高。

从家庭3-6个月的支出额提高到6-12个月的支出额。

第二,“顶梁柱”保险,第一时间要跟上。

给“顶梁柱”配备200万寿险+50万重疾险是最起码的。

有条件的话,最好配置200万+房贷余额的寿险保额,150万的重疾险保额。

第三,同步准备两份教育金。

不会理财的以储蓄型保险(比如增额终身寿)形式积攒,会理财的以基金定投形式积攒,两个孩子的教育金一定要分开,千万不能混。

第四,丈夫谋划职场转身,妻子考虑全职带娃。

生二胎前,夫妻俩必须对事业与家庭,收入和家务之间的矛盾关系好好商量。

因为养两个娃势必要求更高的收入,同时照顾两个娃也会消耗更多的时间精力。最常见的做法是丈夫谋求更高收入,妻子则在家带娃(或同时做比较轻松的兼职)。

如果妻子不愿/不能放弃工作,则要求家里的老人给点力。

第五,适当缩减娱乐开支。

现在这世道,大家都懂的,兜里钱不多,还要生二胎,就要勒紧裤腰带了……

最后的最后,送上三句话:

家中无老人可分担带娃压力的,慎养二胎!

高龄产妇,慎养二胎!

第一胎为儿子的,慎养二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力哥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