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四川广元:机器替人破解高山蔬菜机械化种植难题

2021-11-22 中国农网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进入冬季,很多蔬菜的采收已接近尾声,目前主要是对土地进行翻耕,确保明年三月份种土豆、辣椒等蔬菜。”日前,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的蔬菜基地,记者见到了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永明。他开着拖拉机,挂着“三铧犁”深翻机在地里进行翻耕作业,不一会儿,两亩多的田地便翻耕好了。

四川广元:机器替人破解高山蔬菜机械化种植难题

图为广元市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

一直以来,受地形条件、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广元市朝天区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种植效益低下,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品牌效益难以充分体现。看着“金山银山”成为荒地,在外务工的陈永明心中很不是滋味。2014年5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广元市朝天区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该合作社着力产业发展、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破解山区全程机械化难题,积极开展农机作业订单服务、托管服务、综合农事服务,推进规模化种植,实现了秦巴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全面提升。

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

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台、农业机械作业智能终端系统6套、蔬菜等配套农机具37台(套),蔬菜籽精量育秧流水线、无人植保飞机、履带自走升降田间搬运车、残膜回收机等其它机具160余台(套)。

因地制宜,让山区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目前,依托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的500亩“五良”融合马铃薯蔬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平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04%,其中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100%。

“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陈永明介绍,就拿土地旋耕而言,机械每小时作业3亩左右,是人工的8倍,每亩成本是50元;人工微耕机每小时0.4亩,每亩成本是100元,每亩可节约成本50元。

平整的土地是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近年来,朝天区因地制宜,深入开展基地农田、道路、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推动耕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实现良机良田相辅相成。与此同时,朝天区还加快推广农机使用。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撬动作用,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机5万余台。

用的种子少了,土豆的产量反而提高了

农业机械的使用也转变了当地村民种植观念。“以前,村民种土豆的株距在10~15公分,因为密度大,出产的土豆个小,产量不高。”陈永明介绍,在实现机械化生产同时,合作社还邀请中国农科院和省、市农科院专家指导村民农艺与农机的结合:将土豆的株距调整为20~25公分,土豆有生长膨大的空间,以前一亩地收获2000斤,现在能收获4000多斤,用的种子少了,土豆的产量反而提高了。

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现在,曾家山各蔬菜种植合作社在朝天区农业农村局的组织带领下,与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大、西南农大等院地合作,建立了全省首个高山蔬菜试验站,大力引进、筛选、培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蔬菜新品种30余个,良种覆盖率达100%。

同时,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栽播、统一规格、统一施肥和统一植保。目前,已建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蔬菜集中育苗场100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500亩、蔬菜基地800亩,为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统一服务 保障群众增收致富

“实行机械化后,种地不仅方便,收入也增加了。”种了一辈子蔬菜的曾家镇村民吴秀华这几日正忙着采收最后一批甘蓝。机械化种植让她对农业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更加勤劳的在土地上深耕劳作。

但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栽培方式与农机化服务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最先表现的是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上,由于农户使用的种子、农药不一样,致使收益差别很大。”陈永明说,在农户的要求下,合作社实行统一服务,集中购买农资产品,不仅保证了质量,还降低了成本。

同时,由于农户种植的蔬菜无储存设施和加工设备,采收后的蔬菜如果当天没有出售就会腐烂。为此,朝天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预冷、保鲜、冷藏库等设施,并购买了蔬菜清洗、分拣、包装等初加工设施设备,为当地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的销售、储藏、初加工提供了良好的销售保障。

目前,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朝天区供销合作社合作建设了500平方米的农资仓储库,统一供给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农资,统一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按需求和缓急统筹蔬菜产品储存,按蔬菜产品和市场要求统筹产品初加工,全方位、全流程、多渠道提供综合农事服务。

此外,在种植的关键季节、关键时期,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还邀请相应的农机、农技、植保等技术人员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支撑。

“让老百姓(603883,股吧)持续增收致富,是我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陈永明介绍,近年来,合作社培训合格农机操作手200余名,农机修理人员60余名,解决农村就业人员80余名。而且,合作社还通过农机维护和提供统购统销综合服务,实现服务收入5万余元,进一步保障了群众增收致富。

作者:刘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