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杂志微阅读】《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托管行业总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科技创新驱动打造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2021-11-05 中国银行业杂志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25分钟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文/《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21)》课题组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杂志2021年第10期

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连续第十年面向社会发布资产托管行业现状、创新与发展的专业报告。《报告》显示,2011-2020年,10年间托管行业规模增长了近12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31.73%。在全行业托管存量规模较快增加的情况下,存托比、托管系数基本保持稳定,托管行业总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同时,《报告》指出,当前托管行业呈现出客户需求多样化、后台运营成本显著增加、科技创新赋能不足等问题,面临金融科技创新与业务模式转型双重挑战,托管银行需要继续加快与新兴科技的融合,推进科技创新在客户营销、业务运营、风险控制等外部服务与内部管理方面的应用,赋能核心能力发展,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

资产托管规模增速有较大回升

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

托管规模保持增长,增速有较大回升。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达169.04万亿元(不含外包业务规模,下同),较2019年末的153.26万亿元增长10.29%,增幅较上年有较大提升;2011-2020年,10年间托管行业规模增长了近12倍,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31.73%。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资产托管投资组合达23.92万个,较上年末的21.88万个增长了9.31%。

2013-2020 年中国银行业托管资产规模及托管规模同比增速趋势图

【杂志微阅读】《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托管行业总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科技创新驱动打造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资产托管行业与资管行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剔除其他类资产托管业务规模,保留与资管行业密切相关的托管业务,近年来各类资管产品托管业务规模稳中有升,2020年达到135.36万亿元。

2020年托管资产规模排在前十位的托管银行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18.16万亿元)、招商银行(600036,股吧)(16.05万亿元)、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15.25万亿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3.78万亿元)、兴业银行(601166,股吧)(13.01万亿元)、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10.65万亿元)、中信银行(601998,股吧)(10.33万亿元)、交通银行(601328,股吧)(10.33万亿元)、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10.11万亿元)、中国银行(9.94万亿元)。托管资产规模增速排在前十位的托管银行依次是:华夏银行(600015,股吧)(39.12%)、招商银行(21.28%)、江苏银行(20.69%)、上海银行(19.3%)、中国建设银行(16.19%)、平安银行(000001,股吧)(16.1%)、中信银行(13.08%)、中国银行(12.73%)、广发银行(11.32%)、交通银行(9.97%)。

资产托管机制作用日益彰显,存托比、托管系数基本保持稳定。存托比是托管资产占金融市场本外币存款总量的比重,国际上通常用这一比率衡量托管行业地位和作用。存托比越高,意味着客户财富更多由银行存款转为托管资产,托管行业在助力资管行业良性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加重要。截至2020年末,存托比为77.41%,较2019年提升约0.07个百分点。

托管系数,即托管资产总额占银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与存托比走势基本一致。托管系数越高,越加体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此消彼长,也意味着资产托管业务在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的占比及重要性越加凸显。截至2020年末,托管系数为52.87%,较2019年提升约0.02个百分点。

各类产品结构有所调整,跨境产品与养老金产品规模迎来高增长。2020年,资本市场表现良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迅速发展,同时受政策利好影响,跨境产品与养老金产品规模迎来高速增长,而委托类业务在资管新规影响下规模增速持续下滑,市场结构进一步调整。六类产品规模增速超过银行业托管总规模增速,分别为QFII类托管(55.6%)、证券投资基金托管(36.05%)、养老金托管(32.84%)、其他资产托管(22.78%)、QDII类托管(21.45%)和保险资金托管(19.19%),规模占比进一步提高。五类产品规模增速低于银行业托管总规模增速,分别为私募投资基金托管(5.86%)、信托财产保管(0.89%)、银行理财托管(-0.93%)、基金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7.39%)和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18.14%),规模占比有所下降。

由于开展托管业务的时间和行内资源分布等原因,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托管银行在业务优势和风险偏好上各有不同。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托管银行在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保险资金托管、养老金托管、跨境资产托管方面保持较大占比。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基金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银行理财托管、信托财产保管、私募投资基金和其他资产托管方面份额更高。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基金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信托财产保管、银行理财托管四类产品中份额大于10%,市场份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

托管收入总体收入有所回升。2020年,资产托管市场竞争态势持续,但在全行业资产托管存量规模较快增加的情况下,托管收入有所回升。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费收入达529.6亿元,比2019年的487.12亿元增长8.72%。平均托管费率仅为0.33‰。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费收入贡献最大。从收入构成上来看,对2020年行业托管费收入贡献最大的仍是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费收入,占总收入的34.04%,较2019年提高6.48个百分点;位列第二的是银行理财托管收入,占总收入的17.54%,较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收入总额排在第3到第6位的托管产品依次是信托财产保管(11.15%)、其他资产托管(10.43%)、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7.87%)、养老金托管(5.16%)。其中,信托财产保管和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受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托管费收入较2019年略有下降,其他资产托管和养老金托管较2019年有小幅提升。前六名托管产品的收入合计占全部11类托管产品总收入的86.18%。

托管行业面临业务模式转型与金融科技创新双重挑战

行业仍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客户需求日趋多样化。目前,国内各托管银行仍主要提供资产保管、估值核算、清算交收、投资监督等托管基础服务,按托管费率收取托管服务费用,整体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同质化程度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发展,金融科技广泛应用,资管产品不断创新,金融客户需求逐渐向多样化、综合化转变,客户需求已不限于传统的托管基础服务,拓展至产品绩效归因、数据加工、持仓穿透以及产品底仓预警等方面。这一系列变革驱动托管业务由同质化服务向差异化综合服务方向转型。

托管后台运营成本增加,风控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在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下,资本市场交易愈加频繁,托管规模随之不断增长,由于科技创新在托管行业运用的不足,国内托管银行依旧无法摆脱人力密集型的托管后台运营模式。同时,随着内外部管理要求的增加,托管人承担的职责及业务风险相应增加,托管银行需要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控,如若系统无法及时跟随,必然也需要增加更多的人力支撑。在此背景下,人力成本与日俱增,托管机构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科技创新赋能不足,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任务艰巨。目前,国内托管银行普遍存在着系统基础设施不全、远程服务能力欠缺、科技资源投入不够以及新技术运用不足等问题,导致在实际生产运营中系统不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实现业务创新,无法通过科技创新快速赋能业务发展,找不到有效的新业务增长点。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面对后疫情时代经营管理的紧迫感,资产托管行业应加强科技应用和投入,提升托管服务质量,以线上化和数字化的思维对托管业务生态进行全方位的转型和升级,扎实推进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数字化风控以及线上化客服。

科技创新驱动托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大数据技术运用助力托管数字化转型。资产托管业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业务触角广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天然具备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条件,各托管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应用大数据技术,汇聚外部市场信息及客户资讯、本行托管系统与核心系统数据等,通过数据标准、数据模型、数据架构、数据治理等持续的探索建设,以期在投资监督、客户营销、经营分析、风控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构建数字化应用服务。

人工智能及RPA等技术助力智能托管运营。为减少人工操作,提升运营效率,各托管银行已在梳理优化运营流程,在重复性高、规则明确的业务节点中,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及RPA、OCR、NLP等新兴技术来替代人力。比如,自动识别指令、自动化估值、自动获取管理人报告文档中的各项报表数据并自动比对复核等,有效减少因系统交互而产生的业务时滞,降低人工投入,提升业务并行处理能力,全面提高全流程运转效率。同时,托管银行逐步对托管业务操作进行范式化、智能化处理,配合API等技术,提供自助、便捷、实时的多维度与可视化托管网格服务。

云计算技术助力托管系统架构升级。在托管规模增长且投资交易更加频繁的情况下,托管系统的处理效率及承载能力将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云计算技术为托管银行提升托管系统基础能力带来新的发展思路。托管银行依托云计算技术,构建全新托管系统架构,动态调配系统资源,提升系统性能,弹性化满足业务需求。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在托管行业的应用呈现如下趋势:

科技创新赋能市场精准营销。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时代,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的“石油”,海量的数据将获得“资产”属性,成为资产托管行业组织市场营销、变革获客方式的重要驱动因素。多渠道采集数据,积累和沉淀自身及外部数据资产,深入分析托管产品与行业特点,推动客群细分管理,勾勒客户全息画像,构建统一的分层分类标准与数字化营销体系,引导业务朝向做实基础客群、做强优质客群,全面增强客户黏性,实现精准营销与服务适配。

科技创新驱动运营智能服务。全面梳理并优化托管运营流程,将人工智能与RPA等新兴技术综合运用于托管业务日常运营操作,如指令识别与分拣、数据提取与报送等,进一步提升人工替代率和业务智能化水平;提取运营操作数据,参考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运营质量与时效评价,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利用云计算技术,托管运营系统逐步转向分布式架构,提升系统运转效能与负荷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运营效率。

科技创新助力风控高效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建立在系统化、完整的数据链基础之上。在托管业务全生命周期、业务全流程线上运行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RPA等技术,通过对海量托管数据的深度分析,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和风险评估,形成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的全流程风险控制;在托管及养老金业务合同签署、凭证存放等业务场景中,运用区块链技术,规避操作及道德风险,保障资产托管业务安全高效。

(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10期)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zgyhy001@163.com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