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杨钦富与观点对话:凯德商业管理的传承与创新

2021-11-01 观点地产网
语音播报预计35分钟

编者按:11月2-3日,2021观点商业年会在上海召开,这是连续第九届的商业地产盛会,聚焦商业革新,探寻未来机会。

过去一年,行业经历了未曾想象、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总有不少出众的企业不断演绎精彩的商业故事。

故此,观点地产机构向商业地产及相关产业的企业领导人、管理者、专业人士等发出采访邀请,并完成系列特稿,继续讲述、记录和解读他们对于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思考。

观点地产网 今年,杨钦富接过了一个新的挑战。

在凯德集团中文网站的管理团队介绍页面中,出现了一副新面孔--凯德投资(中国)商业管理副首席执行官杨钦富。他与陈永明搭档,负责管理凯德投资在中国的商业管理业务,包括购物中心、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和产业园区。

而在此之前,他曾负责凯德旗下雅诗阁在东南亚的业务,以及雅诗阁全球的战略规划工作,并曾担任集团专项项目高级副总裁。

常驻中国半年有余,他谦逊地说自己还是个商业的“新人”,要和大家多多学习。可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已显示出了他对中国市场、对商业的许多理解和思考。而对于凯德这个国内商业管理的常青树,我们也迫切想从他身上,窥得潜移默化的新意。

走场所得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带着明朗的笑容,刚见完租户的杨钦富踏进采访室,手上还拎着几杯特地准备好的咖啡,以及没来得及放下的一沓报表。

距离感被亲切的言语和行动消弥。相比于杨总这个称呼,他更愿意我们直接叫他英文名字,Ervin。

“走场”是他最近的主要工作之一。目前,凯德已在中国管理45个购物中心、27个办公楼、9个产业园区、工业及物流地产和1个数据中心。此外,还有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城镇开发项目和住宅。“我紧赶慢赶已经走完了所有项目,有的项目已经去了多次。因为疫情影响,虽然所用的时间比预计得长,但是收获不少。”

这个自谦商业“新人”的管理者,首先让自己做了几个月的下沉者,通过“走场”,沉浸到市场里去,迅速捕捉每个城市的消费习惯,每个商场的定位差异,并在走场中与基层伙伴直接对话。

谈到对后疫情时代的商业观察,他坦言虽然客流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客单价是提升的,整体销售是增长的。大家都更珍惜,更愿意去享受生活。疫情让更多消费留在国内,甚至留在了市内。”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身边的商场选择也很多。每个商场的挑战是要找新的亮点吸引消费者。

“中国市场的变化很快,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变得沉寂。美妆、国潮风、潮玩、生活方式类、户外,甚至微醺业态,都是新的亮点。具体美妆来说,曾经国潮美妆风头强劲,但是到了下半年,国际美妆就不声不响,销量赶超。国际美妆市场下沉,开店速度非常快。”

“每一个城市的商业竞争都很激烈。每一家运营者都在绞尽脑汁做创新。坐在中央,不可以一概而论的看问题。就拿大家都知道的来福士品牌来说,重庆来福士要做旅游者打卡圣地,上海经典的场子人广来福士和新的北外滩来福士都各不相同。每一个场子需要面对的市场,既有大方向上的共性,又有不同的精细化画像。”

采访过程中,他数次提及“精细化管理”一词,认为不仅要“入脑”,更要“入眼”:“入脑”即了解项目的坪效、租金、收入等数据,“入眼”则是要实际看每个项目,位置如何、环境和体验如何,管理哪里需要提升?

在深入各地项目的巡场过程中,也让他有了更加清晰的管理思路。“我们也在调整和优化对项目的管理方式。比如以前是按照区域来看,而现在我们会进一步细化管理,横向来看,把定位等具有共性的各地项目拉在一起,去做一些联动和资源共享,把平台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再比如我们做租户管理,也会在全国拉一个大表,从中可以看到某一个品牌在我们的场子开了多少家店,哪里租金最高、哪里最低,原因是什么,怎么提升?它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很多个周末,不论是在去了无数次的自家场子,还是逛到同业的场子,他经常会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用手机拍细节,无论好的、不好的,周一分享到工作的群里,引发同事们的探讨。虽然频繁的差旅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杨钦富还是会尽量找时间带着一岁多大的女儿逛场,甚至背着她爬黄山,平衡工作与生活,发现生活细碎的小美好。

运营之思

“我们做市场推广的同事都有一些'小脾气',别人做过的不想再做,一定要是第一个做。”说这句话的时候,杨钦富语气中带着认可和骄傲。

在他认知里,现在的物业持有者不能再秉持高高在上的甲方思维,需要不断寻找新的亮点吸引消费者。

7月10日,北外滩来福士正式开业,这个项目更多融入了文化、艺术、潮流等元素,城市集市浓烈的20世纪90年代怀旧风获得了超高认可度。即使在周边一些项目开业后,北外滩来福士依旧保持稳定可观的客流。

众多的竞争者,是凯德尊敬的对手,更是朋友。

“大家一起打造出商业氛围,把商圈氛围做起来了,实际上所有人都能获益。”另一方面,也存在引入新品牌的考量,大家合作可能会更利于引入新品牌,因为“品牌进入新城市(300778,股吧)肯定不是开一两家店,如果有开十家店的机会,它就可能会愿意来”。

对凯德而言,竞争不可怕,更重要的是如何持续创造新鲜感,留住客流?这也是现如今所有商场面临的共同挑战。

“像北外滩来福士,城市集市的提篮桥葱油饼很火,瑞虹太阳宫也有,为什么我们客流还OK?因为我们接下来开了影院、上海茶点、《功夫熊猫展》全球首站活动,每个月都有一个新的亮点。”

杨钦富与观点对话:凯德商业管理的传承与创新

他和商管团队负责市场推广的100多位同事有个群,看到有趣的创意和场景,大家便随时会在群里交流。

我们采访的地点在凯德中国总部所在的上海来福士广场(也被很多人称为人广来福士),这也是凯德在中国的首个来福士项目。在北外滩来福士开业后,凯德在上海共有三个来福士。

杨钦富介绍,1.0版本的上海来福士给市场带来了综合体概念,让消费者体验到百货之外的商业形态;2.0版本的长宁来福士保留了城市回忆,复刻了古建筑、草坪,通过线上和线下活动打造社群;3.0版本的北外滩来福士则融入了更多的新品牌、新创意、新概念。

以资管见长的凯德,一向对回报率有严苛的标准和要求,而创新则势必存在风险。对此,杨钦富给出的答案是,“要一手抓回报率,一手抓创新,都很重要。我们要看长期,有不断自我调整的弹性。从风险的角度看,这会有一定的风险,可是没有风险就不好玩了。不去改变才是最大的风险。”

“现在,不是国际品牌,不是保底租金特别高的,我们也愿意尝试一下。” 他始终认为,租金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能完全被租金所绑架:“冲租金很简单,有些业态的租户可以给到很高的租金,简单的做法,整个一层租给它就可以了。”但凯德不会这样做,要把更多新的内容、新的体验带进来。“所以,找到那个平衡点很重要。要知道此时此地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这要求我们的资产管理者,要有80%的理性,但一定要有20%的理想主义。前者为当下的数据负责,也就是回报率;后者为明天的数据负责,也就是创新。中国有句话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非常认同。”

来福士从1.0到3.0,体现了凯德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迭代创新。现在,凯德在加大对非租赁面积的管理和创新。对此,杨钦富要求团队“要打破可租赁面积的束缚和传统思维。”

“一个商场,可租赁面积占60%,但是这部分和隔壁商场重叠的租户将近一半;又或者80%是已经定下来的业态,剩下20%可租赁面积内要怎么找亮点?剩下40%的非租赁面积要怎么创新?怎么让它成为一个打卡点?怎么成为一个话题来吸引客流?”

杨钦富喜欢用疑问句表达观点,让我们同步展开思考。在他来看,中国有的是人,但也有的是商场,吸引客流必须抓住以往不为人关注的非租赁面积。

“在未来4.0的来福士,一些创新概念可能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着手,把艺术性的概念带到场内,打造一些场内的亮点。”

信心

“中国的商场比国外的商场好玩得多,欧洲美国商场的概念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商场,很难避开,已经和大家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

已经负责商业管理一段时间,杨钦富觉得中国商业地产仍大有可为:“可能现在大家不会在商场买柴米油盐,可是有小朋友的体验课、年轻人喜欢的各种体验性消费,和朋友聚一聚,大家都还是会愿意来逛一逛、玩一玩。”

从剧本杀、密室逃脱、室内滑雪等体验型消费,到喜茶、乐乐茶、虎头局、泡泡玛特等热门餐饮,杨钦富对现在潮流的玩法如数家珍,“大消费已经是投资风向。”

他说,在中国,把要商业做好,一定要本土化,要了解这个赛道是什么,新的玩法有哪些。

杨钦富感叹于国内商家的迭代速度和丰富程度。采访前日,凯德新加坡总部召集多个国家的租赁团队分享新的租户。“中国发展真的很快,会议时长三小时,中国团队分享完已经没剩多长时间了。”

他同样具备一名商业管理者的敏锐嗅觉。从官方公布的一个新冠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他笑言可以给如何做商业带来一些参考。“她走过哪些商场?这些商场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她几天的行动轨迹当做90后的消费习惯,做一个调研。”

“商场是一个很大的赛道,只要做得好——你只要把定位做好,找准客户群,从一个高奢商场到一个街边的店铺,都会有人愿意买单。”

不过,在重组之后,凯德逐步加大在新经济资产上的投入,商业的比重则稍微有些下降。“占比会稍微有些下降,但整个蛋糕在做大。”

最近,凯德刚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以16.834亿元向非关联第三方收购一个物流资产包,包括位于上海、昆山、武汉和成都的四个优质物流资产。此前,凯德还收购了一个位于上海的数据中心园区。

“我们增加了新的赛道,凯德有很强的资管平台,希望能以最低的学费去学好这些新的赛道。”在他看来,资管的逻辑是同样的,但运营方法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赛道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规矩,需要去学习。

“从长远看,不管是商业、物流,还是数据中心,都是围绕'大消费',链接上下游构成一个大的生态。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数据化管理,就能够形成更完整、更立体的商业全景”。可以看出,在深入关注现有业务的同时,杨钦富已经在思考商业未来更大的可能。

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对凯德集团(中国)商业管理副首席执行官杨钦富先生的专访实录: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之前负责雅诗阁东南亚业务,现在负责商业管理,这两个领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杨钦富:共同点肯定都是靠人,完全是靠人。之前负责雅诗阁的时候,东南亚十一个国家,我们在九个国家有100多个项目。如果团队好,愿意奋斗,项目的业绩也会比较好。

另一个共同点,竞争者很多。我们做雅诗阁,隔壁开了一个万豪。为什么选择我们?所以做出特色很重要。

不同点可能是,商场过了晚上10点基本上没太多问题,而在酒店这时候大家都回到了房间,问题也开始了。

我认为管商场的时候一边是入脑,一边是入眼,不仅脑中要有这个项目,也要实际去看一看。脑中呈现的是数据,项目的坪效、租金、收入等等;到现场看的是为什么这个位置OK,这个位置不OK,要怎么管理?

之前我在新加坡,因为疫情不能到各个项目去走。在中国,疫情控制的很好,我可以经常到项目去看看,我们这几个月走了各地的项目,青岛是最后一站,终于走完了一轮。打算再走第二遍。

观点地产新媒体:最近疫情有一些反复,您觉得疫情过后商业地产有了哪些改变?

杨钦富:整体客流还没有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销售额大多数都超过了疫情之前。一些租户销售更好了,餐饮客单价也提升了,说明在疫情之后,大家更想吃好一点,去更好的生活。

这期间,对高奢侈品有很大的帮助。现在虹桥机场PRADA等奢侈品品牌都开了,变成一个小商场了。

现在,每个商场的挑战是要找新的亮点吸引消费者。其实,国内消费者的要求挺高的,大家身边有很多商场可以去逛,对品牌和运营的要求比较高。

想把客流引过来,凭什么?隔壁的商场,可能面积比你大,为什么会回到你的商场?要把商场管理得很好,大家才会过来买单。

我们也在调整和优化对项目的管理方式,比如以前是按照区域来看,而现在我们会进一步细化管理,横向来看,把定位等具有共性的各地项目拉在一起,去做一些联动和资源共享。

观点地产新媒体:凯德给人感觉很接地气。

杨钦富:在中国要把商业做好,一定要本土化,要了解这个赛道是什么,新的玩法是什么。像大家买潮玩、潮鞋,还有体验性的消费,像室内滑雪、剧本杀,都是完全不同的玩法。你可以看到现在投资的主要风向就是“大消费”。

第二是回报率,是租金。现在大家都得承担一定的风险,以前甲方我就开个价,来就来,不来就不来,现在不可以这样,不只是保底租金,还有提成租金,有线上的扣点,加起来综合来看、整体来看。所以,我们的租金模式也在改变。

之前,我们的系统是以保底租金为主,如果保底租金低于预算,可能就无法审批通过。现在我们在系统上开发新的功能,保底租金、团队预计的销售额、扣点、租户对整个场的丰富度、能拉多少客流,综合来看。

所以,对我们而言,要一手抓回报率,一手抓创新体验,都重要。

从风险的角度看,这会有一定的风险,可是没有风险就不好玩了。我们要信任团队,如果你信任团队,就要对团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还是要到处去走走,了解一下各个项目和团队。各个区域、各个城市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有些城市爱喝喜茶,有些城市爱喝奈雪茶,有的爱喝乐乐茶,大家消费习惯都有点不一样。

观点地产新媒体:现在大家都习惯在国内消费了。

杨钦富:中国也很好玩,你一辈子都走不完中国。虽然短期内消费是内循环为主,可是你的思考还是要国际化。比如北上广深不仅是中国一线城市,在消费等很多方面跟世界是接轨的。

中国的商场比全世界的商场好玩的多,我之前在美国留学工作,美国商场概念和我们的不一样,你需要花几十分钟开车去到一个商场,有免税广场,有大的百货,停车都是在地面。在中国,我们每天的生活里都离不开商场,很难避开商场,都是与地铁直通的。所以说商场的概念是已经和大家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

可能你现在不会在商场买油盐这些,可是会去体验消费,去健身、带小朋友参加体验课程,和朋友聚一聚,喝一杯咖啡,喝几杯奶茶,都需要。

一些品牌到新的城市肯定不是开一两家店。从我们做商场来说,会觉得某某商场是我的竞争者,以前概念里要跟他错开,现在无法避免,大家一起合作可能会更容易吸引品牌商入驻。

观点地产新媒体:北外滩来福士是3.0,未来还有4.0,5.0,对于4.0现在凯德有没有一个初步的设想,会在哪方面进行突破?

杨钦富:一方面是在还没有来福士的城市去开发新的来福士,我们在看几个重点位置,希望未来能有好消息跟大家分享。

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不要被可租赁面积所束缚,未来新的项目在规划阶段就要想好怎么做出新的概念,一些设计要提前在建设阶段就考虑进去。

以前,非租赁面积我们不去管,但未来不可以只靠可租赁面积。比如总面积中可租赁面积占了60%。而在这里面可能和隔壁商场重叠的租户将近一半;或者80%是已经定下来的业态,那剩下20%的面积里要怎么找亮点。

另外,剩下40%的非租赁面积要怎么去创新?怎么让它成为一个打卡点,怎么成为一个话题,如何吸引客流?

有些场只考虑赚钱,在非租赁面积里能少花钱就少花钱;而有些商场在这40%的面积里面会花心思,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中国有的是人,但也有的是商场,大家为什么要来你的商场。不是为你这几个品牌,到隔壁都有,为什么要来?是靠你的非租赁面积。

所以,在未来4.0的来福士,我们从规划设计阶段就把它考虑进去。过去我们每个来福士在建设设计和外表都会投入很多精力、时间和成本,接下来我们可能会更注重把艺术性的概念带到场内,在场内呈现出更多亮点。

观点地产新媒体:重组以后凯德有一些重心上面的变化,现在更多倾向于一些新经济上的投资。在综合体、购物中心的投入是不是会下降?

杨钦富:商业的占比会稍微下降,可是会把整个蛋糕做大。我们的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大,当然其中还是必须有商业管理。我们有团队、有专业知识、有平台,能够精细化管理。

我们也在增加新的赛道,刚刚收购了物流包,物流包要怎么去管理,明天我去北京,后天去成都,去看我们新收购的物流项目。

资管的逻辑是同样的,但运营方法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以太自傲认为都一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同的赛道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规矩,要去学的。我们有很强的资管平台,希望能以最低的学费去学好这些新的赛道。

其实,商业、物流和数据中心是在一个大生态里,都是围绕“大消费”的上下游,再通过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化管理,就能够形成更完整的“商业全景”。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到中国这半年适应吗?

杨钦富:我之前来中国工作过,对中国一直很有感情。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97年,当时还在上学,去了北京天安门,爬了长城,去了武汉、重庆,长江三峡,坐了游轮。第二次踏入中国是在12年后,09年在天津工作,发现跟我记忆中完全不一样了。

今年是21年,距09年又时隔12年,我再次来到中国工作生活。所以很巧的是,每12年我都会跟中国有一个“亲密”接触。当然在09到21年期间我也常来中国,之前我在新加坡外交部工作,所以对中国一直有感情。

市场变化特别快,我们还是得跟着市场走。2004年上海来福士是一个标杆性项目,我们现在也得向很多国内开发商、香港开发商学习,不可以骄傲。我们的新项目也学习吸收了市场上很多好的元素,接下来也必须不断学习。

社会变化太快了。以前20年一代,现在恨不得两年一代。一个商场从开建到开出来,需要五、六年,已经三代过去了。以前这么做还OK,但你现在能知道6年后的商场应该是什么样子吗?谁也不知道。这就是做商业的魅力!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