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布衣委员”夏家骏:住所一度成“接待处” | 逝者

2021-10-27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22分钟

被誉为“布衣委员”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家骏,近日在京逝世,享年84岁。

“布衣委员”夏家骏:住所一度成“接待处” | 逝者

“布衣委员”夏家骏教授。图源中国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夏家骏是法律史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因其父亲的身世受牵连,苦行半生,志气不减。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期间,夏家骏全天候忙于接待求助于他的老百姓(603883,股吧),被誉为“布衣委员”。70岁从全国政协卸任后,夏家骏回归书斋,其子女介绍,夏家骏晚年心愿是摘抄经史子集长卷,但已无法完成。

父亲在抗战中身亡,令他苦行半生

今年10月11日凌晨,夏家骏在位于中国政法大学宿舍的居所逝世。15日晨7时许,夏家骏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夏家骏是湖南龙山人,土家族,1937年6月出生于广西桂林。

夏家骏的爷爷是清末进士,父亲夏次叔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曾任李宗仁的机要秘书。1937年6月,夏家骏出生在广西桂林。满月之际,其父夏次叔离家前往南京,随后与李宗仁同机飞赴徐州,组织台儿庄抗战。不久,噩耗传来:夏次叔在徐州溃围中失踪。当时传言,夏次叔是中共地下党员,被国民党暗杀。父亲死后,夏家骏孤儿寡母备尝艰辛。

1997年,《中国人才》杂志曾刊发《苦行人——记全国人大常委夏家骏教授》,报道了夏家骏的人生经历。父亲去世后,夏家骏4岁时被送到桂林的孤儿院,饥肠辘辘,其间染上天花病,导致左眼白内障,到了晚上便看不到东西。9岁时,夏家骏母亲去世,姐姐因生活窘迫出家当尼姑。

夏家骏回忆,母亲去世前曾嘱咐孩子们,“穷人的孩子要有志气,饿死不偷东西,穷死不求人”。夏家骏说,他和哥哥吃野果,捞鱼虾,打黄鼠狼、耗子吃,打草鞋去赶集换生活必需品。有一个雨夜他实在太饿,爬进了别人家土豆地,但当手摸到半大的土豆时,耳边响起了母亲的声音,就把手缩了回去。

解放后,夏家骏得以走进校园,成为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的生活仍然困苦异常:冬天曾赤脚上学,晚上睡在木板上。1952年夏,夏家骏初中毕业后,从龙山县去永顺县城考高中,徒步数百里,途中捡臭梨子充饥,结果长了一身疔疮,疮口腐烂发臭,留下累累伤痕,伴随终生。

读高中时,夏家骏成绩优异,1955年参加高考,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但因家庭出身问题(当时其父亲情况尚未澄清)而名落孙山。

几经辗转,夏家骏投靠在北京的姨妈姨夫一家,但他没有户口。夏家骏自述,他灵机一动,大着胆子给周总理写了封陈情信。未料两周后派出所民警找到他,说周总理同意给他落户口。为了赚钱,夏家骏曾在夜校讲课、运画报、扛水泥,后来专门为夜校刻蜡版,工作之余在图书馆读书。最终,夏家骏在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在南开大学,夏家骏大二便开始发表文章,大三便出版了一本书,本科毕业后被免试录取为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教授的研究生,攻读明清史专业硕士。但在1963年,阶级斗争气氛渐浓,夏家骏被迫中止学业,前往黑龙江省。

在黑龙江,他在条件简陋的中学任教,第一所学校没宿舍没厕所,第二所没食堂没电灯。后来,他教学的权利也被取消,下放农村劳动,其间他因用身体阻挡塌下的土块肋骨被砸断,只休息了3天便回去继续劳动。“文革”期间,夏家骏曾遭批斗,身上被泼墨,还剪了“鬼头”。“文革”后期,夏家骏潜心学术研究,1974年春写成《清代中叶白莲教起义》一书,投给中华书局,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本研究白莲教起义的专著。

“文革”结束后,夏家骏得以平反。他的硕士生导师郑天挺教授已经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夏家骏也被黑龙江省社科院“抢”走。其间,他用半年写成34万字的《清朝史话》。随后又出版《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63万字)、《黑龙江沿革史》、《东北近百年史话》、《早期中俄关系史话》等著作。

“文革”之后,夏家骏父亲夏次叔的历史问题已经查清,笼罩在夏家骏头顶上的阴云消散。

2015年8月24日,夏次叔名列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按中华英烈网记载:1938年5月1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部长的夏次叔负责指挥中路官兵抢渡时,不幸被赶上来的日本骑兵包围,壮烈殉国,时年34岁。

1986年,夏家骏调入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他参与了《中国官制史》、《中国法律史大辞书》、《清代法制史》等著作的撰写,曾撰写《清代民族法概观》、《中国人与酒》、《中国人与烟》等。

“布衣委员”:总有一些群众在他住处附近等他

夏家骏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公安部特约监督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监察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期间,夏家骏帮助了许多人。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 2003年3月曾以《参政纪事:管小事的常委夏家骏》为题报道,夏家骏作为体察民情的全国政协常委,被称为“布衣委员”、“夏青天”,“不是律师,不在权力部门,但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助推纠正一些冤假错案,是夏家骏委员的最大乐事。这些年,他为老百姓办过的实事、跑过的案子不知有多少。”

有媒体曾报道,河北唐山市的李久明曾因刑讯逼供险些被执行死刑。夏家骏看了相关材料后,反复核实细节,给当地和中央的领导反映了情况。三天后,案件得到突破性进展,几名刑讯逼供的民警和公安局领导锒铛入狱,李久明被无罪释放。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与领导有矛盾受到诬陷、后经过夏老反映被无罪释放的“刘向荣案”,还有报告假情况欺骗中央的“鸡西案”等。夏家骏曾向温总理表示,自己要做“政治上的王海”,对报告进行打假。

“他一点官架子都没有,从不把自己当成官。”中国政法大学党委统战部原部长刘秀华告诉新京报记者,夏家骏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有一次到人民大会堂开会,门口卫兵不让他进门,他拿出请帖,说自己是来开会的,卫兵还是不相信。最终有一位认识夏家骏的领导出现替他证明身份,他才得以进入。

身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的夏家骏,不喜欢搞特殊待遇。

1993年,还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张星水,在学校图书馆结识夏家骏,此后曾多次陪同夏家骏外出调研。“有一次我陪他去外地出差,还没下飞机,乘务员就开始广播,飞机上有贵宾。当地派了专车,直接停在了飞机舷梯的旁边,让夏老感到很无奈。”在10月15日的送别仪式上,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星水告诉新京报记者。

夏家骏的外孙郭伟军告诉新京报记者,夏老回家乡的时候,不喜欢惊动当地的政府。“有一次他回去,当地政府要请他吃饭坐一坐,夏老当时还训斥了我,说下不为例。”

刘秀华说,夏家骏对求助于他的老百姓特别谦和,所以就有很多人到他家门口等着,请求他伸张正义。夏家骏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权力,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伸张正义。

“在外出差的时候,他就很喜欢和老百姓待在一起。”张星水说,“很多事情并不是他分内的事,但是能帮上忙的他一定会帮。夏老就住在我们政法大学和司法部联建的宿舍。前些年,在他宿舍附近总有一些外地来的群众坐着,一看就是在等什么人,打听后才知道都是在等夏老。我们都开玩笑说,夏老住的地方成了我们政法大学的接待处。”

2005年,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夏家骏曾接受媒体采访表示,自己经常被人“堵被窝”,手机、家里电话,24小时都会有响声,半夜接到电话也是常事了。“学术没法搞了,家里人也有意见,我每天都特别累,一天有18个小时在接待来访。”

为什么要放弃学术、24小时接访?夏家骏曾对媒体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知识分子,但既然是政协委员,我就有义务去化解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下情上达。有群众在信中称我‘民间信访局长’,这是一份信任。非常需要解决的事情,我都直接给中央写信,去年(2004年),中央政治局常委给我批复了10封信,事情都得到了解决。在其位谋其政,这是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我也不能辜负中央的这份信任。”

“夏老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分子,他关心公共事务,身上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张星水说。

夏家骏在200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希望每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为老百姓至少做一件实事,加快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68岁的湖南省慈利县居民覃长秀还记得,2002年7月8日上午,她到北京上访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夏家骏。“夏老的家是一个普通家庭,很节约,很普通,抽的烟都是用烟丝卷起来的土烟。”

当时,对覃长秀反映的问题,夏家骏以全国政协常委身份给相关司法机构领导写信,要求查明问题予以解决。相关领导批示后,函件被转到当地处理。“我很感谢他,我一直记在心里。”覃长秀说。

晚年心愿是摘抄经史子集

夏家骏6岁开始学习书法,苦攻颜、柳笔法,书法饱满圆润,气势磅礴,独具风格。夏家骏还独创了书画结合的鳞书和浓淡结合的双重书。

从1994年起,夏家骏书法作品多次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湖南等地展出。1999年,其个人书法展曾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举行。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统战部原部长刘秀华回忆,她就任统战部长后,曾组织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内举行夏家骏书法展。

夏家骏曾在200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当了很多年的政协委员,“如果下一届不做了,我就可以闲下来写我的书”。

张星水介绍,夏家骏喜欢以文会友。“有时候是写诗,有时候写散文,都是竖着写在纸上。一来一去,很是风雅。”

多位夏家骏的朋友向记者表示,夏老为人随和,和人聊天从不端着,没有架子让他结识了很多朋友,曾经的同事也与他多年保持着联系。

“有时候你问他一个问题,他不直接回答你,会给你讲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事,让你自己去悟。”张星水说。

对于夏家骏的去世,张星水感到很突然,“虽然平时夏老走路慢了点,但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好,和他讲话感觉思路也很清晰。”

夏家骏的子女告诉新京报记者,夏家骏有糖尿病,脑供血不足。

今年国庆节期间,夏家骏曾告诉子女,自己打算把字写好,另外还有几个地方的专家评审工作需要参与。

夏家骏主要是研究法律思想史、法制史,也参与过人大立法工作。2007年,夏家骏在70岁时离开政协工作岗位后,民间学术交流活动一直在参加。夏家骏仍然关注、思考国计民生,比如,他非常支持反腐倡廉。

“我出去7年,他从来没有给我打电话说‘你回来,我有什么事’。”夏家骏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每次回京包括春节探亲看望父亲的时候,夏家骏都说“赶紧走吧,把工作干好,不用惦记我。”

夏家骏曾告诉子女:“我们给你们留下的就是一种精神,你们就好好学习精神。”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子女介绍,夏家骏是闲不住的人,白天有事无法静心写字,他就晚上起来写。每天必须练三小时字,是他给自己定的任务。在去世之前,夏家骏有个愿望,就是把经史子集的经典词句摘录出来,写一个长卷。“我跟他开玩笑说,这是‘历史书法’”。

记者 沙雪良 展圣洁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付春愔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