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朝阳海淀区“对症下药” 打造文明交通良好形象

2021-10-27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28分钟

朝阳海淀区“对症下药” 打造文明交通良好形象

10月9日早晨,朝阳区双井桥东,市民在二次等待区等待绿灯。车道中间的二次等待区是近期设立的,方便来不及通过马路的市民在此等待。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朝阳海淀区“对症下药” 打造文明交通良好形象

8月31日,朝阳交警走进学校为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朝阳交警供图

朝阳海淀区“对症下药” 打造文明交通良好形象

10月11日早高峰,海淀区小营西路和上地东路十字路口,文明引导员在引导市民“自觉礼让斑马线”。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红绿灯下讲秩序,斑马线上讲文明”,为了让年轻的志愿者更好地开展服务,文明引导员设计了一系列琅琅上口的劝导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明交通,交警自创教具、研发游戏,寓教于乐;为了应对潮汐式上下班高峰,交警对部分路口人行过街设施进行了改造……

相较于北京其他区,朝阳和海淀两区的企业更为集中,学校也相对较多。连日来,记者在早晚高峰期间走访多个路口发现,朝阳、海淀经过多部门通力协作、“对症下药”,已探索出斑马线治理的一系列措施。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探访

道路复杂 不少路口进行“微整形”

10月9日8时,朝阳区双井桥下十字路口,赶着上班的人群行色匆匆,来往车辆川流不息,但秩序井然,鲜有人违规。

朝阳交通支队呼家楼大队警长司艳涛介绍,该路口位于东三环立交桥下,四通八达,人多车多、过街斑马线长,路况相对复杂。为配合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今年9月上旬,朝阳交通支队对该路口进行了一套“微整形”手术——借用桥底停车场的空间,在桥下两侧辟出专门的非机动车等待区,并用护栏将斑马线和非机动车分开;在路中间增加交通信号灯,解决行人“一次绿灯过不完马路”的困扰;拓宽三环线北侧辅路,将其中一条机动车道改成非机动车道,实现机非分离。这一系列改造,引来不少市民点赞:“过马路更快捷、更安全、更文明了!”

司艳涛说,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朝阳区对辖区多个路口进行了完善交通标识线、优化信号配时等改造,以明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流线和通行权限,为路口的文明通行创造“硬基础”。“路口通行速度快起来,违规的行人和车辆就会少些,礼让自然多了。”

路口“微整形”带来的交通变化,让在此做了3年公共文明引导员的李大雨深有感触。他回忆,双井桥下东西向斑马线的绿灯,以前只有三四十秒,正常步速勉强通过,但若遇到右转车不让人、行人起步稍晚一点儿,就只能等待下一次绿灯,或者“卡”在路中间左右为难。现如今,他常听到行人和非机动车车主感叹“过马路方便多了”,大家也更愿意在斑马线前等一等、让一让。

海淀区小营西路和上地东路十字路口同样做了“硬件升级”。在此执勤的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交警告诉记者,路口的右转引导线、导流带、行人过街安全岛,以及非机动车指示牌等,均是专项整治行动后新增的举措。

学校集中 交警研发教具“做宣讲”

众所周知,朝阳和海淀是北京的科教大区,高校众多。10月8日,记者在朝阳区惠新东桥和北四环东路辅路的十字路口探访时,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朝阳区大屯中队队长赵桂英介绍,大学生不仅是路口主要的交通参与者,还是重要的志愿力量。每到寒暑假,他负责管理文明引导工作的几个路口都会出现大学生志愿者。

交通文明礼仪,还要从娃娃抓起。今年秋季开学前两天,朝阳区开展了“入校交通安全第一课”系列活动,由朝阳交通支队组织“一区一警”“社区交警”等力量走进校园,对青少年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结合“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发放“一封信”、设置专题展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倡导文明出行。

朝阳交通支队亚运村大队民警周立平今年55岁,从警30多年,他认为,礼让斑马线是相互的,所有交通参与者都应该加入其中。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大家的交通规则意识和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周立平先后走进6所幼儿园和中小学宣讲交通安全,他和同事们在宣讲技巧上花了不少心思。“一有机会,大伙儿就聚在一起‘头脑风暴’,设计各种游戏,加强宣讲的交互性。”周立平举例说,他们以“禁止机动车通行”“注意信号灯”“慢行”等各类交通标识为基础,设计了拼图,并申请了专利;从英文单词和信号灯颜色入手,将红绿灯象形化,便于孩子记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作了3套不同主题的PPT,低龄段孩子以游戏为主,高龄段孩子则注重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朝阳区教育国资中心幼儿园东洲园教务主任侯玉来介绍,今年开学,交警进校园给大班孩子宣讲交通安全时,将交通安全知识场景化、游戏化,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宣讲结束后,幼儿园老师结合交警所讲内容设计了一些游戏,加深孩子们对交通安全和文明的认知,家长们对这种教育方式十分认可。

企业聚集 白领做志愿者“需排号”

朝阳区和海淀区的企业相对集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调动企业参与“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是两个区共同的工作重点之一。

10月11日8时,记者在海淀区小营西路和上地东路十字路口观察15分钟后发现,所有机动车在斑马线前都能自觉减速,行人也能遵照交通信号灯过马路。

“但从前,这里并不是这样。”樊建全是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海淀区上地中队队员,在该路口值守了5年。他介绍,附近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还有清河高铁站和多个地铁站,早晚高峰路口十分繁忙。“周边上下班的多是年轻人,手机常不离手,在下班高峰时段发生过不少小剐蹭。”

今年8月,这个路口成立了上地街道首支礼让斑马线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上,百度、贝壳、顺丰、邮政四家上地地区企业的交通文明志愿者,从街道和交通支队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了象征着文明、守护的志愿者旗帜。

樊建全说,如今每周都有一家企业的志愿者来路口值守,曾经的一些“低头族”,也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进行文明劝导。在各方努力下,路口的小事故少了,机动车不再抢行,行人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记者在朝阳区惠新东桥和北四环东路辅路十字路口采访时,正好遇到“90后”企业志愿者惠莹,她是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惠莹介绍,今年8月,集团让大家自愿报名参加早高峰的路口文明引导工作,同事们很踊跃,她9月初报名,直到国庆节后才轮到。

针对快递、外卖等行业,朝阳区还启动了全区快递外卖行业“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活动,组织辖区7家快递外卖企业以认领路口方式,让骑手到路口值守。

●举措

党政机关 党员认领路口 不定期进行值守

党员队伍也是倡导“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不可小觑的力量。9月14日,朝阳区启动“党员认领路口”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从朝阳区了解到,截至9月底,包括区生态环境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审计局等朝阳区机关系统37个部门共1141名党员,参与了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出动1357人次,覆盖全区19个街道、35个路口。

其中,朝阳区人防办每天安排3名党员志愿者到燕莎桥东路口值守。据统计,半个月时间,朝阳区人防办共出动58名党员干部、116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39岁的李大川是朝阳区人防办防空防灾通信指挥中心的一名党员职工。他回忆,在燕莎桥东路口值守了3次,第一次缺乏经验没带喇叭,两个小时下来,喉咙都喊哑了;还有一次值守了4个小时,回到家后整个背部酸痛不已。“律人先律己,实地体验后才知道文明引导的不易。今后生活中,我会持续做一名文明交通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海淀区羊坊店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调研员步恒甲告诉记者,文明引导员开展“礼让斑马线”等宣传活动时,街道党员同志会带头参加。在一些重要的示范路口,党员志愿者也会不定期上路值守。

文明引导员 创编引导话术 “帮带”志愿者成长

如何让志愿者做好文明引导工作?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朝阳区大屯中队队员柴红英,近1个月里给100多名志愿者进行了“岗前培训”。

“人行横道线,生命保障线,红灯停绿灯行。”“红绿灯下守秩序,斑马线上讲文明”……10月8日早高峰,记者在朝阳区惠新东桥和北四环东路辅路十字路口探访时,看到企业志愿者惠莹正一边挥动着旗子,一边熟练地使用着柴红英教给她的文明引导用语。

柴红英在这个路口值守已经超过3年。她介绍,每年暑期,路口的文明引导志愿者就多了起来,主要是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今年8月以来,机关单位和附近企业的职工也纷纷加入。她每天提前20分钟到岗,先给志愿者讲解站姿、站位,如何挥动旗子、如何使用文明引导用语等。为了让引导用语更加琅琅上口,队员们集思广益,结合工作感受设计了10多套“文明引导话术”。

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海淀区羊坊店中队队员徐京美还有一个身份——微众汇爱心公益联盟海淀分队负责人。徐京美告诉记者,分队有500多名志愿者,最小的10多岁,最大的70多岁,队员们每周末轮流到军事博物馆附近的路口做文明引导志愿者,“一个人会影响一个家庭,甚至一群人,这样也能更快地提升市民文明交通的整体自觉。”

交管部门 对热线反映集中点位开展专项执法

近两个月,朝阳交通支队在辖区20处主要路口设置了164幅固定宣传展板、180幅移动宣传展板。记者了解到,朝阳交通支队目前正在完善《快递外卖人员交通安全培训手册》,以进一步加强对骑手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0月8日,朝阳区惠新东桥和北四环东路辅路十字路口桥下护栏,张贴着10多幅样式各异的宣传展板,既有孩子们喜欢的漫画风,也有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文艺风,最受瞩目的是几幅描述典型交通事故的展板,用照片和文字还原现场,极具冲击力。

同时,结合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集中的点位,朝阳交通支队开展了专项执法;于秋季开学前后部署了39处校园维护岗和巡定岗,加强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18处点位启动“电子警察”抓拍不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行为,提升警示力度。

海淀区从7月下旬开始,陆续举办了以“自觉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在海淀”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辖区15支交通安全宣传队伍参与其中,共计300余人在海淀区人流量聚集的重点路口路段,发放宣传品10万余份;交警、交通安全志愿者则通过现场讲解政策、给遵守规则的机动车驾驶员献花等方式,为遵守斑马线通行规则的人员点赞。

声音

文明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

斑马线的历史,最早或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当时意大利庞贝市由于人车马混行,导致交通拥挤和堵塞,人们就在接近马路口的地方,横砌起“凸出路面的石头”,称为跳石,供行人穿越马路,同时让马车的轮子可以在跳石两侧通过,这样横穿马路的行人与沿路直行的马车互不影响。后来,汽车代替马车成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跳石演变为了洁白、醒目的“斑马线”。而无论跳石还是斑马线,其功能都是保障城市交通的顺畅有序。

货畅其流,人畅其行,是一座城市得以运转的基础。斑马线的设立为不同方向上的“行者”找到顺利出行的最大公约数。当然,在当下汽车社会,这本身也包含着“路权”公平分配及对步行、骑行者的“关照”。随着交管部门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执法,文明礼让日益成为城市交通出行的共识。但“知与行”并不能自然“合一”,“知之”与“行之”总还有距离。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潮汐式上下班高峰明显,而朝阳、海淀又是企业和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有的路口1小时人流量可达万人次,半小时主干线一个方向车流量就能超1000辆次。如何保障交规被严格遵循,“斑马线”能否成为“文明线”,事关平安城区建设,也考验着职能部门的治理智慧。

2021年8月,北京全面启动“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意在通过市区两级联动,让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理念,融入到首都市民的日常出行中,从而以良好的城市风貌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场专项整治行动,对朝阳、海淀等区来讲,是场不小的考验。保障早晚高峰交通秩序井然,提高行人遵守交规的意识,发动更多人参与到交通文明引导行动中来,这些看似是交通文明的问题,更深层面是对基层治理成效的检验。

通过记者探访,我们看到,朝阳海淀两区“对症下药”,以促斑马线文明提速为抓手,多措并举,立体施治,展现了良好的治理水平。通过对交通路口“微整形”,完善交通标识线、优化信号配时、设立行人过街安全岛、增加非机动车指示牌,为路口的文明有序通行创造“硬基础”。针对市民服务热线反映集中的点位,交警开展专项执法,设立校园维护岗和巡定岗,启动“电子警察”,举办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社区交警”进校园,为地区居民文明出行提供“强保障”。党员认领路口,白领排队做志愿者,文明引导员创编“引导话术”,从10多岁的孩子到70多岁的老人,人人参与其中,为交通文明注入“正能量”。

从升级硬件设施到提高管理水平,从注重宣传引导到群众广泛参与,之前“发生过不少小剐蹭”的路口,如今在斑马线前,“机动车都能自觉减速”“行人也能遵照交通信号灯过马路”。朝阳、海淀两区经过专项整治的“淬炼”,交通文明正蔚然成风,斑马线正成为展示地区精神风貌的“文明线”“风景线”。

说到底,斑马线上的文明,不只是消除了民众出行的痛点,也关涉一座城市的人情温度。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我们感受着她提供的便利和安全,也要守护好她带来的温暖。

也要看到,这一整治过程,本身就是对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践行,展示着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成效。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斑马线上,也在我们每个人日常文明出行中。由此,“文明礼让”就不再只停留在共识层面,而是理应起而践之的交通准则。

□迟道华(新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