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将企业高质量发展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统一起来

2021-10-26 每日经济新闻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 每经特约评论员 张雪岩 张莹(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企业受限于各种因素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微观主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一直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伊利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先行者,于2007年举行COP8后就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从东北的湿地到云南的大象栖息地,再到国内首个智慧草原,到处都有伊利的身影。而蒙牛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然而,企业仍受限于自身和外界等各种因素,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存在以下三方面挑战:

一是缺乏远见和洞察力。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其首要目标,而导致其较少从全球视野、从人类发展以及地球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思考问题,因而就无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自身发展战略,也就很难实现自身发展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是缺乏坚定的行动力。洞察之后离不开行动,或者说更加考验企业的行动力,而这正是许多企业所欠缺的。它们或是因为自身无法“舍利取义”,追求社会价值的创造,或是因为缺乏对利益相关方诉求的认知,或是因为无法准确识别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时机和环节,从而在战略构建后,很难付诸坚定有效的行动。

三是缺乏广泛的辐射力。如果先行者的行动不能产生示范作用,其价值会大打折扣。一些企业,特别是具有行业领导者身份的大型企业,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发展战略时,没有充分考虑加强同供应链上下游的联系,发挥对横向和纵向企业的导向作用。而这就会导致其未能将自身的社会价值辐射到整个产业链的社会价值中,则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践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企业可从三个方向着手

基于以上挑战,笔者认为企业在践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注重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首先,应采用使命引领、价值前置、前瞻规划、融入经营、系统管理、组织落实、持续完善、文化建设、社会合作、生态建设的系统方法论,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标先进的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建立起一整套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其次,在行业中搭建起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企业需要有科学和清晰的战略定位,并且逐步完善,寻求战略升级,力求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全产业链的领军者。

第二,纳入利益相关方和识别实质性议题。企业构建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在与利益相关方充分沟通和实质性议题识别的基础之上,将自身属性(核心价值、所在领域、关键技能、综合资源四大企业要素)与利益相关方尤为关注的社会和环境重大问题精准衔接,找到使企业最大程度创造经济价值,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和环境和谐的途径。

此外,企业还需要分析生产运营各环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识别出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六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领域,包括栖息地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物种多样性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治理和倡导生态保护;针对这些实质性议题,建立适合自身的保护管理体系,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

第三,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圈。企业要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汇聚广泛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以及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校,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可以与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及相关部门等开展合作,共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员工、管理者、股东、合作伙伴、供应商、消费者以及工商业者等利益相关方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企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既是一项挑战,又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其促使企业探索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商业模式,进一步深入思考如何走出一条既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新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