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2021-10-24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20分钟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人类早已走出地球,发射火箭,往外探寻广袤宇宙,但同时,我们却甚少向内审视人体“星球”的主宰——大脑。这颗粉色大核桃陪伴人类走过漫长的进化之路,让我们从动物王国中脱颖而出、站到食物链的顶端。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曾出过一系列有趣的高分纪录片,叫《脑力大挑战》(也被译为《大脑游戏》),让观众感觉打开了新的大门。后来,这个节目官方读物的作者,即知名作家迈克尔·S. 斯威尼,又应邀出版了《国家地理大脑全书:认知和自我提升的科学》,旨在揭秘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一块约1400克的血肉。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有哪些细思极恐的事?有个高赞回答耐人寻味:大脑是你最重要的器官,这是大脑告诉你的。

  21读书

  我们在身体感觉良好的时候,更关注手头的工作和学习,通常不会担心健康问题。我们患肠胃病时才会后悔乱吃乱喝,看到体检指标乱飞时才决定锻炼身体,但这些健康隐患,往往在我们不当回事的时候,就已暗自扎根。

  无法避开的压力

  在内卷成为热词的今天,人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职场压力自不用说,生活事件也会带来不少压力。根据调查,结婚和获得新家庭成员等事件都是较大的压力源。最亲近的人的去世是最大压力源,其次是离婚和分居。

  你如果一直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许需要关注一下精神健康了。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找到多种调节方法,比如控制呼吸,从“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改变思考方式,慢节奏朗读文学作品,按摩,等等。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冥想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此时大脑负责注意力的部分会更加活跃

  越来越常见的抑郁

  抑郁是一条无法忽视的“黑狗”,也是本书的一个热点话题,你将在本书中了解到抑郁发作的生理基础,以及应对策略等

  通常,抑郁发病率在青少年期急剧上升,在约40岁时上升到峰值。抑郁发作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而治疗通常在大约 3年后开始。

  抑郁可能压倒一个人,让他远离家庭和朋友。它可能让人有轻生的想法,甚至做出自残和自杀的举动。症状可能包括持久的悲伤与空虚情绪,活力下降,以往能带来快乐的事物不再提供快感,产生负罪感以及无力感,还有一种不再是以往那个自己的普遍感觉。此外,找不到生理原因的身体问题,比如长期头痛,同样可能是抑郁的症状。

  患者除了按医嘱服药外,还可结合谈话疗法。简单谈论自己的问题是古老且有效的方法,这会帮助患者重新审视问题。采取果断的行动有助于带来改变,但是抑郁患者可能会嗜睡,而这会削弱行动力。如果是这样,可以先从确立、达成小目标开始: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或是散个步。有了更多的能量后,就可以采取更大的行动。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抑郁的问题由来已久,包括梵高在内的很多名人都患有抑郁

  阿尔茨海默病:大脑中的橡皮擦

  老龄化背景之下,衰老疾病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牛津大学的研究者曾说:“如果我们在座的100个人都有幸活到退休,那这里可能有10个人得阿尔茨海默症,5个人会得帕金森病。”

  他提到的阿尔茨海默病尚缺乏有效治愈该病的药物,且发病率很高。我国大约有600万患者,每年新增约30万。但实际患病人数可能更多,因为人们对该病的认知程度低,就诊率和接受治疗的比例更低。

  等到去看医生时,患者很可能已经处于中重度阶段,错失诊治的最佳时间。因此,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

  在书中,你将了解到该病的生理机制和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症状发展缓慢,看起来像普通的精神迟缓,并不容易察觉,患者会忘记一些日常事物——比如午餐吃了什么,谁和他们一起吃的。在第二阶段,患者很难说出话来,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力会下降,情绪低落,对人和事件失去兴趣。在最后一个阶段,智能全面减退,记忆消失,人格被破坏。

  此外,本书还会介绍其他困扰老年人的疾病,如卒中(俗称中风)、帕金森病等,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家人健康和衰老问题,培养基本认知,了解一些预防策略。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萎缩的大脑切片(左)和正常人的大脑切片(右)

  还有哪些你所不知道的知识点呢?

  节食减肥,越减越肥?

  对于那些执着于节食减肥的人来说,这本书将给你提供一个微观有趣的科学视角。

  如果你节食减肥,大脑并不会乖乖听话,它会用各种技巧来反击,让体重回到设定值。大脑会降低代谢率,在你休息时消耗更少的能量,释放信号告诉你多吃点。换句话说,节食的人会感觉更饿。

  怎么突破大脑的防御机制呢?这些变化会重置你的设定值:每天锻炼以提高你的代谢率、减少身体储存的能量、吃低热量的食物等等。

  大脑只开发了10%?——这只是个传说

  如果你相信大脑只开发了10%,那么你需要更新一下认知啦!这个说法最初源于作家诺曼·文森特·皮尔,他认为人类只使用了 10%~20% 的大脑资源。这让小编想到了电影《超体》,斯嘉丽·约翰逊饰演的露西的脑潜能被开发到100%,拥有心灵感应、瞬间吸收知识等技能,成为无所不能的“女超人”。

  从数学角度来讲,我们不可能算出大脑中活跃神经元的比值,也没人知道健康成年人的大脑中到底有多少神经元。因此,上述说法并没有确切数字支撑。若有广告称,某产品可以帮助开发100%的大脑,这就值得打个问号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大脑定型了,只要躺平就行。不不不,大脑和身体一样,都遵从“用进废退”原则,不用是会“生锈”的。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树突会退化,大脑也会习惯于更简单的运作模式。如果想要头脑敏锐,大脑就需要经常锻炼。

  为了发展新连接,强化已有连接,你可以尝试书里推荐的活动,比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听古典音乐,解决脑力问题,比如填字游戏和数独,等等。书中还有特别提到的“看盆景”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感知能力。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填字游戏等脑力游戏可以让大脑保持敏锐

  超强记忆力真的可以养成!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可能经常觉得“背了就忘,知识它不往脑子里进啊”。本书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超强记忆力是有科学方法可循的。

  从记忆过程来看,记忆分3部分:编码、存储和提取。没有编码,大脑就没有可以处理或存储的东西。没有存储,大脑就总是活在当下。没有提取,存储的记忆就只能干放着,没有实际意义。

  人们通常会增强编码部分,以加强记忆。这包括减少干扰、管理学习时间、理解而非死记硬背,以及联想记忆。具体技巧包括组块、古老的罗马空间记忆法(即位置记忆法)。

  组块是将信息分成若干组进行记忆,一般来说,分成7组是合适的,因为大脑每次能够记住的物体数量约为7个。罗马空间记忆法是为信息创造画面,并将它们放到可以唤起记忆顺序的空间中。比如,你在记忆英语单词时,可以想象你的卧室,将需要记住的单词分配给卧室中的物品,创造联系。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记忆的形成

  洗脑神曲如何抓住你的耳朵?

  广告的目的是牢牢将自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就是“耳朵虫”,它可以追溯到《铃儿响叮当》产生的时代。

  某些类型的歌曲会停留在听众的脑海中(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蜜雪冰城的魔性歌曲),被洗脑的人就是“感染了耳朵虫”。据研究,多达 99% 的人容易“感染耳朵虫”。

  视错觉的原理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你看到的是年轻女人还是老妇人呢?

  视错觉的产生是因为大脑在解码刺激时,产生的意义与现实不符。当我们意识到这种错觉时,大脑通常会进行补偿,创造新的意义。在看上图时,大脑将图像解码为一个穿着皮草的年轻女孩或是老妇人。由于大脑无法同时构建相反的意义,感知就会在两者之间转换。

  此外,这本书还揭露了一些奥运冠军的练习秘诀,神奇的联觉现象(如果你认为声音是有颜色的,或者文字是有颜色的,你就可能是联觉者),等等。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来源 | 《国家地理大脑全书:认知和自我提升的科学》,本文经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授权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

  编辑丨陈思 实习生王绮彤

  赠书福利

  作为人体的中央处理器,大脑每天发出无数个指令,它协调人体的诸多功能,控制人的所有行为、思想和情绪。大脑就是你的一切。《国家地理大脑全书》内含众多有趣的真实案例和丰富的图表,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大脑在子宫中的发育方式,情绪如何被记录,人如何在大脑的控制下完成一系列复杂操作,大脑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怎样的变化等。

  但大脑又是可以重塑的。书中还解释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却未曾了解原理的生活现象,并提出了很多护脑以及提升大脑机能的建议。通过探寻大脑运作的底层逻辑,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利用大脑,挖掘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的大脑,你了解多少?丨21读书

  《国家地理大脑全书:认知和自我提升的科学》

  作者:[美]迈克尔·S. 斯威尼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现在,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

  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2名(点赞数需不少于100)的读者将获得赠书一本,同时,21君会在前二名以外挑选部分留言走心的读者,也免费赠送《国家地理大脑全书:认知和自我提升的科学》一本。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每四期连续赠书的活动中,同一读者只能获奖1次(同一微信ID、手机号、地址均视为同一读者)

  我们将在本文留言区公布获奖名单哟~获得赠书的小伙伴记得按照时间留下你的地址,逾时不候喔~

  21君

  小伙伴们,对于人类大脑的小知识,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来和我们聊聊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泓杨)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