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21-10-16 之媒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27分钟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众所周知,《第一次亲密接触》是网络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当初似乎没人能想到, BBS平台上仅是百余学生「自嗨」的文学形式,在接下来的20余年里将演变成一个蔚为壮观的文学族群。

2021年10月9日,第五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会议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足以说明,网络文学具有的巨大创作与受众群体、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攀升,足以震动各行各业。

这是其荣耀、机遇,亦是挑战!

因此,我们要总结,要研讨,要呼吁,要让「网络文学」真正成为时代特色,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领航者」。

网络文坛之盛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政、文、学、法各路大咖,围绕「网颂百年 文谱新篇」的主题,共商网络文学发展大计,针对「创作与改编」、「版权」、「出海」与「科技赋能」几方面,对网络文学展开了未来的畅想。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创作与改编:「大」创作,「频」改编

根据《发展报告》,网络文学从各个方面,均堪称一个「大」:

市场规模大,多达249.8亿元;用户规模大,达到4.60亿人;作者数量大,累计超2130万人;创作数量大,达到2905.9万部……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图片来源:人民网

其实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并不难解释:互联网让绝大部分人的思想表达门槛变得很低;互联网万物共联的特点又让信息的传播十分迅捷;再加之Z世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自然而然带动了网络文学的体量发展。

种种「大」的特点,最后都会归结到一个关注点:影响力大

影响力大,对其便不能放任,此次会议,无论是在高峰论坛还是平行论坛,政府官员还是作家学者,均提到了「精品」这个关键词。

网络文学的「精品」,不求与传统文学的针锋相对,也不求科班出身的专业性,反倒追求一种与生俱来的「野生性」

当下很多的网文作家并非从事文学工作,而是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没有文学「科班理论」的束缚,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融合进网络文学,这极大拓展了文学的丰富性,是千姿百态的绽放。

网络文学的「精品」所求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扎实。

这份责任,是指既然从事网络文学的创作,那么必须能够饱含敬畏之心,肩负时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自己的信仰。

而这份扎实,指的是能够「板凳坐的十年冷」,「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开掘值得表现的传统文化,或者生动表现当下的现实题材内容。

正如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霍艳在论坛上提到的:「如果说过去网络文学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人们的精神走向,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它必须承担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引领人们的精神风尚,参与到主流价值观的建构中来。」

网络文学的IP改编,让其本身与影视行业的发展相互成就。

近年来,网络文学逐渐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内容源头,以「爱优腾芒」四大视频网站为首的网络平台纷纷布局自己的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孵化项目。典型如2017年爱奇艺的「云腾计划」。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庞大的创作群体与作品来源,为影视作品的剧本来源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网络文学为高度工业化的网络剧生产提供了充足持久的「原材料」,作为影视工业化生产的前端延伸,IP产业链条也在近两年迅速形成。改编之「频」,由此而萌。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比如《庆余年》《长安十二时辰》等等作品在进行影视化改编后获得了极佳的反响,不仅是网络文学跨媒介传播的胜利,更是中国影视行业获得源源生机,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但是,市场的失范,值得让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与影视化改编的孵化者有所警觉:虽然好故事好创意就能通过售卖转化为实际利益,但IP热让有些网络小说还未写完,其版权就已完成销售。

其实,网络文学也需要打磨,资本过度的追捧并不能给作者足够冷静的创作环境与足够的打磨时间,这并不利于作品本身甚至是后续影视创作的良性发展。不难发现,真正能够实现成功影视化改编的网络文学作品,一定是作家倾注大量心血与时间的「沉稳之作」。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版权:马尔克斯的斥责不能忘

1990年,马尔克斯来到中国,看到自己未授权的盗版《百年孤独》在街上随处可见,直接放下「我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601949,股吧)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的狠话,令包括钱钟书在内的诸多文化学者汗颜无地。

三十余年已过,版权问题虽然颇见好转,但是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诸多文化产品盗版依旧横行于世,2020年网络文学市场盗版损失规模达60.28亿元,较2019年还有所上升。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版权保护,不仅仅是对网络文学秩序的维护,更是对创作者情感的慰藉,而这份情感,是支撑网络文学继续发展的内在支撑。精神支柱垮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势必「后劲不足」。

网络文学作者身处各个行业,往往是很单纯的,对自己的作品有情感,却无自信。对于版权的法律了解较少,意识较弱,因此,很多人在起初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卷到版权纠纷的漩涡中,等到深陷此中才有所警醒。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而对于创作者而言,自己费劲心血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肆意抄袭,不仅仅会影响自己的收益,更加会影响自己的创作热情。

在当下,盗版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产业链,隐蔽化与海外化达到了空前。判定抄袭的取证在互联网平台十分困难,且相应的法律法规又不甚健全,况且维权官司耗时耗力,维权困难,是使网络文学作家苦不堪言的另一个原因。

此次大会的版权分论坛,直接将「版权」称之为网络文学的「生命线」,集齐政、法、商几方,共商网络文学版权保护,构筑版权保护的「长城」。

这其中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网络文学一个领域,更是在尝试为其他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范式。

「盗版」行为,仿佛一个幽灵,无孔不入。

虽然我们已经与之抗争了17年,但是因为网络文学版图现在越来越大,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与低门槛性,让盗版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对其的斗争难度也日益升高。

「政」,就是从国家层面表达对版权的维护的决心。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对版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与维护,变成了应有之义。

「法」,就是让是处理新时代网络纠纷的重要机构——互联网法院充分发挥作用。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侵权、盗版的现象远比现实世界更加复杂多样,对于其判定更困难,且取证量极大。即便如此,互联网法院的工作者依旧努力着,而相关的认定机制,也正在完善的途中。

「商」,就是加强企业自制。

企业应当强大内容安审和版权保护两大块的措施,同时也须承担为行业伙伴赋能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阻断「利益链」。

马尔克斯的讥讽言犹在耳!

很显然,版权保护是一个长期艰难的「阻击战」,也绝非是一个领域可以独立完成。需要国家、企业和用户在法律、技术、市场教育等环节共同努力。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出海传播:民族的骄傲

这次大会的高峰论坛,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

我国的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达到11.3亿元,增速达145%;年均新增出海作品超过2000部,新增海外读者超过1000万人。

中国,在探索文化出海已经走过了数十年,文化海外传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以往,当我们急于将中国声音「讲」给海外,传播往往会比较艰难。似乎海外对于这种声音本身带有一种抵触。

反倒是在某些情况我们并未重视的出海文化产品「无心插柳柳成荫」,能够通过网络文学实现中国文化的出海,确实令人欣喜。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这是中国的文学之声在傲然走向世界!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网络文学作家的「落地式创作」。

在此次论坛中,网络文学作家柳下挥对如何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他曾为寻找新书的灵感采风,寻觅到老家镇上的手艺人;

他曾为创作作品《猎赝》筹备三年,走进敦煌未开放区域,现场观摩采访修复师父的修复技巧、流程以及生活状态;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他曾说过「他们不善于述说,我替他们说。他们不善于讲故事,我的故事讲他们」。

当下的、现实的、民族的是最好的有共情的题材和方向,才应当是网络文艺作者更多关注的话题,并且通过他们使用网络文学丰富的想象力、有趣的特质,平易近人的载体,创作出了「打破次元壁」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

这样的作品,是能够满足海外对中国的猎奇心理,又与主旋律和正能量耦合,这样「民族的」当然会成为「世界的」。

何常在在高峰论坛上赫然提出,网络文学「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现象」。

所有人都知道美日韩三个国家文化现象的影响力,与之并肩,中国的文化崛起,值得欢欣鼓舞!

是否还记得「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多指国防、科技、基建等,而软实力则基本指向文化。

「硬实力」方面,中国目前正在飞速向前奔跑,因而被贴上「基建狂魔」、「大国重工」的标签,与之相平行的「文化软实力」崛起,在网络文学的领域能够「见微知著」。

中国作家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国家互联网发展的风口,借互联网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东风,将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弯道超车。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内因决定外因,基础决定上层。有了优质的作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了发力点,「网络文学」的形态,不仅为国家倡导的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注入了「强心剂」,「一带一路」的推进也愈加顺利。

以阅文为首的企业,从翻译输出到海外原创,再到联合全球产业伙伴共同对网络文学内容进行培育、分发和 IP衍生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吸纳培养翻译和编辑,形成了以网络文学为核心的「生态出海」模式。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我国五千年历史积累了多少灿烂的文化遗产,而当下的网络文学对我国的文化表达不足十一,在不远的未来,网络文学一定会成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科技赋能:当下不足,未来可期

诚然,中国在5G领域已经实现了领先世界,并且,随之而来的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技术(VR)等新兴技术均在蓬勃发展。网络文学,自然不能错过这波「技术革命红利」。

我们敢于畅想将网络文学进行「技术赋能」,是因为网络文学看似是一种「文学」形态,其实基因中更带有「数字化」的基因。

我们畅想的科技赋能的网络文学,更加「科幻」。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正如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提到的「沉浸体验,通过主题公园、元宇宙、剧本杀等多种形式,加深人与人、人与内容的多重交互、多重影响」。

我们畅想的科技赋能的网络文学,更加「智能」。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正如百度副总裁王颖提到的「让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们更加聚焦内容本身、让优质的内容精准匹配流量、让亿万用户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让内容生态良性成长,实现网络文学精品化,共同畅想智慧阅读时代。」

文学,不仅仅要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才华,也应该触及读者的心灵,科技赋能,能让文学变得超乎想象的生动与平易近人,将文学的生命力灌注到每个人的内心。

然而,技术对文学的赋能,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仅就「沉浸式体验」而言,文字的「抽象化」与体验的「具象化」之间就存在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

很显然,「沉浸感」尝试重新定义「阅读」的概念,模糊文字的概念。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但是,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不能被取代的,网络文学,既然作为「文学」,文字必然成为其最基本的根基,「避重就轻」显然不是个好方法。

在当下的AI赋能的「智慧阅读」,也需警惕的是每个人的审美都将变成一个「孤岛」。

诚然,AI可以精准判断每个人的选择,并进行垂直化的创作与推荐,然而,正如抖音中的「算法」,每个人都将接收到无比垂直的内容。看似内容是海量的,但是对于每个人,接受的范围并不宽泛,每人都在算法构筑的看似垂直,实则封闭的「孤岛」内进行着娱乐审美。

而阅读需要「杂学旁收」,多领域涉猎,因此接下来的AI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让读者在网络文学中实现「多领域涉猎」,还尚需观察。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在未来的五年,我们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充分发挥海量数据(603138,股吧)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网络文学,作为中国体量最大的文化形式之一,势必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因此,技术赋能之于网络文学,大势所趋,且任重道远。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网络文学,发展到如此规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的,既有老生常谈,也有时代特色。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网络文学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它为我们打造了响亮的「民族新品牌」;帮我们提供了从浅表欢愉到心理荡涤的多层次审美需求;给我们的时代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亮色」。

我们也不躲避问题:「精品化」的短板,版权的维护,依旧是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网络文学既是顺「势」而行,必将向「阳」而生!

2021,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之媒。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