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PPI和CPI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2021-10-15 21世纪经济报道
语音播报预计12分钟

刘学智(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

202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落;环比持平。PPI同比上涨10.7%,涨幅比上个月扩大1.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PPI和CPI之间的差额扩大到10个百分点,物价结构性分化状况较为明显。

9月CPI继续向下。CPI已经连续4个月回落,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下降影响食品价格降幅持续扩大。9月食品价格降幅比上个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约-0.9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持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走低,9月CPI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6.9%,降幅进一步扩大。猪肉价格对CPI同比的拉动为-1.1%。剔除猪肉价格以外,CPI同比涨幅将为1.8%。除了猪肉价格以外,其他主要食品价格普遍同比保持上涨。蛋类、水产品、食用油价格同比上涨12.6%、9.8%、6.5%,羊肉、牛肉价格同比上涨2.7%、1.4%,但涨幅都不同程度收窄。

9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2%,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受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车用燃油价格上调,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4%和25.7%,涨幅均有扩大。二是受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到2.8%,比上个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疫情点状散发影响服务类消费,服务类价格普遍回落。

高能耗工业品价格上涨致PPI创新高。9月份PPI涨幅再次扩大到10.7%,比上个月上升1.2个百分点,再创新高。PPI显著上升,主要原因是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近期我国多地限电限产措施密集出台,重点在于高能耗产业压降产能,产量的缩减促进了相应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涨。9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涨幅高达74.9%,单月涨幅扩大17.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价格同比涨幅都超过20%。

除了限电限产以外,影响PPI持续上涨还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工业生产保持较为旺盛状态,对资源能源产品和初级原材料的需求较强,带动价格上涨。二是受国内环保限产以及海外疫情影响,部分工业领域初级产品持续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三是前期原油、大宗商品、煤炭等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内中下游行业价格继续上涨,涨价潮仍在工业产业各环节传导。

PPI和CPI剪刀差扩大。9月PPI和CPI的差值达到10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扩大了1.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最大值。年初以来PPI和CPI走势持续分化,剪刀差持续扩大,表明经济复苏不均衡,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在PPI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剪刀差同样显著扩大,9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二者差值扩大到13.8个百分点。CPI持续处于低位,PPI保持在高位,并且PPI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分化,三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似乎存在类滞胀风险。

物价结构性分化,表明当前价格上涨仍然主要停留在生产端,价格涨势从工业生产端向终端消费端的传递不畅。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走势来看,当前工业产业正在消化前期初级原材料价格上涨。受益于初级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能源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幅攀升,生产型企业和制造加工型企业可能承受较大的成本压力。

PPI和CPI剪刀差扩大,对货币政策带来一定制约和影响。一方面需要持续需求扩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预计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下降,仍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年内不会降息,全面降准的可能性降低。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调节,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

我国不会对外输出通胀。近期我国多地限电限产措施密集出台,引起市场上一种观点:在上游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我国主动缩减产能,通过削减供给迫使终端产品价格上涨,促进涨价潮向下游以及出口端传导,能够起到对外输出通胀的作用。通过我们分析,我国不存在对外输出通胀的意图和做法,限电限产也难以向海外输出通胀。

从限电限产带来价格上涨的行业来看,主要处于工业中间产品生产环节,并非终端消费品生产领域。具体而言,受影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钢铁、电解铝、水泥、化工等,这些行业普遍是高耗电、高碳排行业。除了东北等少数电力非常紧缺的地区以外,“双限”不会全国性影响到终端消费品生产领域。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终端消费品,受到“双限”的影响相对有限,不会出现消费品产量萎缩抬升出口产品价格的情况。

从产业链来看,工业品价格涨势难以顺畅向下传导到消费品领域,更加难以传导到出口产品。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受“双限”政策影响较重的行业,下游主要对应于基建、房地产等投资领域,价格涨势不会对终端消费价格带来太大影响,更难以对出口产品价格带来影响,不可能把通胀传导到国外。化工和有色的产业链涵盖的上下游行业范围较广,其中有不少消费品制造业,如纺织服装、建筑装饰、一般生活日用品等行业。即便如此,年初以来中游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也难以显著传导到下游消费品价格上涨,这从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扩大得以印证。

从中美物价来看,美国CPI显著高于中国CPI,中国向美国输出通胀是不可能的。今年初以来美国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自5月以来就持续高于5%,9月份为5.4%。美国核心CPI同样走高,9月份为4%。与此同时,中国CPI显著低于美国。今年初以来中国CPI始终保持在1.5%以内,1-9月平均为0.6%。中国核心CPI同样较低,9月份为1.2%,1-9月平均为0.7%。9月中国CPI、核心CPI分别比美国低4.7、2.8个百分点。低通胀国家向高通胀国家输出通胀压力,逻辑上是错误的,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供职单位。)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