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明星基金放开「限购」,买吗?

2021-10-14 简七读财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明星基金放开「限购」,买吗?

  

  你可能听说过房子限购、名牌包包限购,那你知道基金也会限购吗?

  前段时间,兴全基金公司下的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两支基金兴全合宜和兴全合润,都放开了限购额度。

  可能会有投资新手疑问,基金限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对投资者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今天就来详细聊一聊~

  01

  先说说什么是限购。

  基金限购,简单来说就是没那么容易买到了,有两种常见情况:

  一种是直接不让买了,叫暂停申购。一种是在购买额度上做限制,叫限制大额申购。

  比如正常买基金时,申购的额度都是根据自己的资金量来决定的,一天买1000、10000都行。

  但做了限购后,可能每天最多只让你买1000块钱的。

  你可能会疑问,基金买的人越多,规模越大,基金经理赚的管理费不也就越多吗?

  为什么还不让买多了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为了保护基金业绩。

  买基金时经常听到一句话,叫「船大难掉头」。

  要知道基金规模过大并不是件好事,会增加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赚钱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

  市场波动行情下,如果短时间内基金管理的钱变的过多,基金经理却没法给新进来的资金,及时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那就会有部分资金被闲置。

  随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基金的整体收益却没怎么变化,这样一来就会摊薄基金的收益率。

  对老基民来说,还会稀释掉原本可得的利益。

  第二点为了保护基金投资者。

  对于老基民来说,主要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可得利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基民,很喜欢跟着基金收益排行榜买基金。

  但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基金,涨得好的原因恰恰是它的策略只适合规模适中的情形,如果大量资金涌进来,可能会让原本的策略失效,收益反而不高。

  并且排行榜毕竟只是短期业绩的一个表现,基金限购也是为了提醒新手们,不要去追涨杀跌,也是保护基金投资者的一种方式。

明星基金放开「限购」,买吗?

  02

  那基金限购有什么影响呢?

  一般是看不同基金限购金额。不同金额的限购,对普通基金投资者来说影响是不一样的。

  这里统计了今年以来年化回报收益在50%以上,规模大于2亿的限制大额申购基金。

明星基金放开「限购」,买吗?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300059,股吧)Choice 截止日期:2021年10月13日)

  会发现它们的限额上限是不一样的,有最高是50万,也有10万、1千的。

  1)如果基金申购上限是在50万或者10万以上。

  这个规定主要针对的是机构和资金量很大的用户,主要为了防止大量资金的一次性涌入。

  如果你不是手上持有10万以上的大用户,这个限制对大部分基民来说,影响不大。

  毕竟手上没有那么多现钱,即使有一般也不会单日买入那么多。

  2)如果基金申购上限是在5万和3万。

  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用户,大部分基金投资者手中,应该是有5万左右的投资资金。

  面对这样的限额,最好的方法就是如果你是看好这只限购基金,可以分批或者不追高的情况下,及时买入,以防后期进一步缩小额度。

  3)如果基金申购上限是在5000元或者1万元。

  相信这个额度的限制已经影响到绝大部分基金投资者了。

  尤其是基金限购在1000元以下,这对绝大部分散户基金投资者而言,已经影响非常的大了。

  对于这类限购基金,看好的前提下,只能每天买入一点点了。

  总的来说,基金限购对基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申购上限」上,申购上限越大对普通投资者的影响越小。

  对于长期业绩稳定的限购基金,如果你信任基金经理,且看好这只基金的未来长期价值,那么也可以根据限购金额分批或者定投参与。

  03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聊聊,一些明星基金的限购、放开申购,有什么启发呢?

  一般我们认为基金限购、放开申购往往代表了基金经理对市场后市的个人看法。

  比如当市场波动大的时候,「限购」可能表明基金经理对后市风险的一个谨慎态度;而当预计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会放开限购。

  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操作更能引起投资者关注。比如谢治宇,投资经验长达8年多,风格一直是不追短期热点,更倾向于寻找长期有机会的个股,给投资者带来稳健的回报。

  所以他管理的两只基金恢复大额申购的动作,往往会被市场解读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也想给你提个醒,明星基金的限购和放开限购,可不能作为判断市场情况的唯一依据。

  做好收益的预期管理,坚持好自己的投资纪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明星基金放开「限购」,买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简七读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