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2021-10-12 今日保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30分钟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根据日前银保监会披露的今年前8个月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

  今年前8月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3万亿,同比下降0.67%。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81万亿元;同比下降1.57%;车险保费实现4950亿元,同比下降9.39%;健康险保费6303亿元,同比增长6.88%,是所有保费规模突破千亿级的险种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如今,健康险已在产、寿险公司里都占据了重要的业务地位,然而在各自的主要产品线中,却又演化成为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物种:作为产险健康险绝对主力的短期医疗险,以及寿险健康险重中之重的长期重疾险。其他看似繁杂多样的健康险险种,几乎仍是人微言轻的状态。

  虽然在大多数场合,这两类险种常常被归在健康险之中混于一谈,但无论是发展轨迹、产品形态还是经营逻辑,短期医疗险和长期重疾险这两种健康险都可谓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已形成健康险经营中的两个不同流派:短期医疗险迭代快、变化多,堪比剑宗;长期重疾险强积累、高价值,犹如气宗。并且分别与产、寿险公司密切结合。

  随着人民的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国家社会对商业健康险的要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各级部委鼓励商业的政策在近几年陆续出台,让业内外人士都逐渐认识到健康险间这种巨大的差异,健康险从来就不是一个整体。

  完全不同的思路,在对接政策、服务民生的过程当中,必然也会有所不同,同时也必然会存在一个相对更加合适合理的商业健康险模式。

  今年9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目标,并在其中专门提出要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这被很多业内外人士认为又是一个发展商业健康险的机遇。同时也很显然,在国家层面不断加码健康险发展,对健康险未来描绘与规划不断清晰之时,原本看上去井水不犯河水的产、寿险公司,健康险经营的剑宗、气宗,迟早将站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擂台前。毕竟谁能感觉到,这个机遇并不会对任何人都均等。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1

  -Insurance Today-

  财险后发先至

  车险小无相功催发健康险高增长,能否弥补剑宗根基不稳?

  通过《“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文件中提出的商业健康险更多的情况是和社保中的基本医疗保险密切相关的商业医疗保险。

  虽然其中也有关于疾病保险的描述,但比起以“确诊即赔”为特点的疾病保险,医疗险不仅与社保医保的联系更为密切,而且也更有条件与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等这些与治疗过程密切相关的内容相结合。

  看起来,这个机遇对于近些年持续修炼短期医疗险的产险公司们更为有利,而业务数据也反应出健康险公司虽然在健康险领域起步晚、但却进步神速。

  比起寿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在今年前8月中2.29%的同比增长,财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同期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33.37%,仍然延续着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势头。

  前8月里,产险公司在健康险保费为1163亿元,已经基本与去年全年持平,而且在前8月各个月份的单月保费收入中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这与从今年3月起就开始起伏不断,甚至在6月单月同比增长-22%的寿险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除了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产险公司在健康险方面的投入与热情也有目共睹。不仅与互联网中介平台、健康管理公司对接的消息频繁出现,产险公司也充分借助短期医疗险的特点,加速产品迭代更新,不断优化保障和医疗服务。

  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今年8月发布的《2020年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形势调研报告——热销产品分报告》中,也显示:

  产险公司产品更新速度快于人身险公司,无论是疾病险还是医疗险类,热销产品都以 2020 年和 2019年上市的新产品为主。而人身险公司热销产品的上市年份集中在 2017 年和 2018 年。

  如今然影响力依旧很大的“百万医疗险”产品,产险公司仍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客观而言,这类医疗险产品的确起到了医疗保障普及与保险教育的作用,为衔接、补充社保医保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可以说,在这个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健康需求与日俱增的时代背景下,产险公司将短期医疗险的技法新奇、灵活多变发挥得淋漓尽致,招式不断推陈出新,不仅让人一度忽视了这些公司的专业特长,似乎也在印证着有些业内专家“产险公司更适合经营健康险”的论断。

  不过,尽管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并且似乎已在健康险发展政策红利中抢占,但产险公司的新招迭出,却仍然掩盖不了在医疗、医院及健康资源上的整合能力有限。

  毕竟,专业禀赋天生不在健康险,大多数公司做健康险可以说都是零起点,难以对接更多健康管理服务资源,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通过第三方公司,然而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医疗服务公司发展其实也并不成熟,这使得短期医疗险即使不断迭代,但创新也越来越是几项常见健康服务的简单优化和排列组合。

  同时,在医疗数据上积累的缺乏,让产险公司们不仅难以将更多的治疗、用药等有效纳入到产品保障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险产品的前后端风险把控。前段时间,监管部门便点出了短期医疗险经营中存在“宽进严出”的问题。

  很多人也注意到,产险在短期医疗险的经营上有着浓厚车险经营的痕迹,依赖中介渠道和费用手段不断扩大规模与增长,弥补车险保费负增长的空缺。这有点像《天龙八部》中鸠摩智用道家的“小无相功”驱动少林派的武功。

  但这方式不仅让短期医疗险的市场像曾经的车险那样加速进入到内卷状态,也使得大多数产险公司的健康险产品尽管看上去不断更新,却长时间停留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难以囊括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和国家社会对商业健康险的期望要求。

  事实上,产险公司在健康险方面的保费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政策性保险,其纯商业性的健康险分量仍然有限。据中保协在今年7月发布的《2020年度及2021年一季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形势调研报告》中显示,互联网产险公司在2021年一季度,在各主要渠道出现了保费的滑落。而这类互联网公司还正是产险公司中以健康险经营为主,并引领过短期医疗险发展的企业。

  这一定程度也说明,对于剑宗来说,健康险保费的高速增长基础并不牢固。这也是当下财险公司发力惠民保类产品的原因,需要一直找到支撑高增长的爆点。

  2

  -Insurance Today-

  气宗困囿

  以寿险功夫打通健康险奇经,长期重疾还能走多远?

  如果还是将健康险看做整体,那其中的绝对当家自然是寿险公司。今年前8月,寿险公司健康险保费达到5140亿元,几乎是产险公司同期的近5倍,对行业走势具有决定性力量,实乃豪门牛耳。

健康险剑宗气宗之争:产寿险企谁唱“十四五”医保规划主角?

  《2020年度及2021年一季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形势调研报告》中也显示,“对比不同时期数据来看,重疾险保费贡献率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的约70%”。这其中的保费主要为长期业务,即长期重疾险业务,这类业务是目前中国商业健康险中保费占比最大的部分,也是寿险公司们最为重要的价值来源,气宗价值贡献压箱底的秘笈。

  长期重疾险在产品设计上以“确诊即赔”为特征,兼具医疗补偿与收入补偿功能,几乎覆盖了疾病风险面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从诞生之时起,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险种便被市场广泛接受,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中国卖得最好的保障类产品”。

  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伴随着代理人高速发展时期,重疾险产品在2016年以来,每年的新单保费几乎都能达到千亿量级,再加之长期累积的续期保费,乃彰显寿险公司深厚内力的童子功。典型者,平安、友邦引以为傲的超高利润能力,皆有赖与此。

  然而,也正是与代理人制的高度绑定,伴随近年主流险企人力发展瓶颈及代理人大量流失,已然严重拖累其重疾险保费的增长。近两年,长期重疾险新单几乎停滞,而根据2021年截至目前的重疾险销售情况和保险公司们的交流反馈情况,新单下滑几乎是不可避免。

  更多的质疑直接怼向了重疾险本身。尽管在定价、理赔上与医疗健康相关,但重疾险产品实际上只看重诊断结果,脱离了客户大多数治疗及用药过程,加之部分销售颇佳的重疾险产品杠杆有限的事实,甚至被戏谑为是客户给自己“存”上一笔重疾基金,而不是像医疗险那样用高杠杆撬动风险保障。这使得重疾险几乎与实际的医保社保体系、入院治疗、健康管理等健康险应该具备的内容逐渐脱节。

  如果说,产险公司短期医疗险是以车险的内力驱动健康险的武功,而寿险公司长期重疾险几乎已经是在用寿险的真气打出寿险的招式,甚至有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长期重疾险本身的储蓄性质更为明显,就是“类似寿险的经营模式”。而有些大型寿险公司的健康险部门其实并没有设计或经营长期重疾险的权限,反而也在印证着这一观点。

  对于客户来说,长期重疾险的性价功能,固定十万、几十万保额对应每年成千上万保费到底是否划算,更是众说纷纭。当然不论结论与否,重疾险产品相对昂贵的价格,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自身的桎梏。

  有分析便指出,重疾险在近三十年中,已覆盖了近2亿人口,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9年的抽样调研数据,我国月收入在3000以上的人口占比为16.34%,在14亿的人口中有2.3亿人,这个收入水平的人群正是被认为有着重疾险产品的购买力,并且与已覆盖的人群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现有重疾险产品的目标客群已经接近枯竭。

  其实,无论是否要将长期重疾险“开除出健康险的师门”,重疾险产品与医疗健康高度相关还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寿险公司也在医疗、健康方面的资源对接整合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不仅在产品开发、理赔等方面的业务往来频繁,而且凭借长期保险资金运用,很多公司也在健康产业领域有着布局与投资。同时在客户医疗健康方面的数据,寿险企业也远比产险公司丰富而全面。

  这也意味着,寿险公司在长期重疾险产品的形态、设计、内涵等方面理应有着广阔的改进与升级空间。只是看上去,目前重疾险的高价值让寿险公司难以割舍,很多寿险公司都纷纷投身高客战略,寄希望通过能接受更高溢价、更高保单的高净值客户,用有钱人的保费保住未来的价值水平。

  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注意到,重疾发生率并不像先前测算中的那种水平,实际情况也在表明,对于理赔的预期也在逐渐调高。

  《2020年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形势调研报告——热销产品分报告》也发现,“有不容忽视的比例的产品赔付率超过100%,疾病险产品出现高赔付率的比例显著高于医疗险产品”,并且在人身险中,“一部分产品则已进入高额赔付的生命阶段”。

  在重疾发生率恶化开始被不断提及的状况下,寿险的重要价值源泉会不会被动摇?长期重疾险这个一度被认为是行业一等一的绝学,是否已显露软肋?健康险的气宗,也许已到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

  3

  -Insurance Today-

  论剑当下

  剑气之争毋着相,应洞悉中国健康险逻辑觉其相

  站在商业健康险的未来发展面前,可能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剑宗还是气宗,都是刚刚起步。一边是较为薄弱的专业基础,另一边则是受限于长期形成的经营传统。

  而且无论是产险公司的短期医疗险,还是寿险公司的长期重疾险,可能还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保险。毕竟在二者的经营逻辑中,都有着更优先于健康保险本身意义的事情。

  理论上,健康险包含的内容有着很多,在《“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也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而实际情况则是,产、寿险公司在健康险经营中,主力险种之外的产品类型发展并不顺利。

  疾病保险本身就不是产险公司的专长,同时短期疾病险在保障范围和性价比上,明显没有医疗险具有竞争力。而按理说底牌和资源更好的寿险公司,也发现自己在重疾险以外的其他健康险业务上,经营基础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比如,不仅长期护理险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长期医疗险,也因为缺少长期医疗数据的积累,以及对未来治疗技术和通货水平难以形成科学的预期,令之在精算、建模及定价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至今也只有不多的面向高端客户的长期医疗险产品面世,距离在社会上大规模普及、成为商业健康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遥遥无期。

  即便剑气两宗内部,也并没有形成充分发展、产品丰富的局面。《2020年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形势调研报告——热销产品分报告》便指出:

  人身险公司疾病保险保费最高的三款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比的中位数为64.6%,有五分之一公司的保费最高的三款产品保费贡献率达到 80%;

  财产险公司医疗保险保费最高三款产品保费收入占比的中位数为68.6%,38%的公司保费最高的三款产品保费贡献率达到 80%。

  这也反映出,产、寿险绝大多数公司在健康险中都是少数几款产品贡献了大多数保费,产品供给的丰富程度和多元程度都是严重不足。而这也是很多人通过观察都能感觉出来的现象。

  一方面是用户资源的枯竭,另一方面又是保障程度和普惠程度的严重不足,两相矛盾中,中国商业健康险未来几许?显然保费的瓶颈仅是暂时的,尚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短期健康险灵活的设计空间,与产险公司特有的敏感与悟性;还是长期重疾险有着足够的保障容量,和寿险公司厚重的积淀与优势,那皆是未来动能。

  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当前旧动能增长不再的前提下,衔接未来新动能?这一切还是要回到中国商业健康险本身的逻辑,回到如何服务医保这个绕不开的大树身上。恰如《“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所言,健康险要更多地融入医疗治疗、用药与健康管理服务,衔接社保医保,积极对接医药卫生主管部门,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服务于国计民生。

  是故,剑宗也罢、气宗也好,比拼的非当下,而是谁先到达未来。

  后记

  剑宗强还是气宗强?

  《笑傲江湖》中也并未给出,剑宗强还是气宗强之答案。

  一旦纠结,未免着相其间。两宗之争的本质,在金大侠的这本书中升华至内部的政治斗争,相关利益者各自站队罢了。

  事实上,他们自己真的如此相信自己阵营的那套理念吗?

  实乃剑宗和气宗并没有强调自己只练剑或只练气,而是强调以其中一种为主,另外一种为辅,更侧重哪个,哪方面更具禀赋罢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