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阿佤烟草人再唱新歌

2021-10-09 中国农网
语音播报预计17分钟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遥远的首都北京寄来了《给云南沧源县边境老支书的回信》,这封“八月回信”唱响了阿佤山人民的幸福之歌。

2021年8月19日,这是阿佤人民永世难忘的日子,也是阿佤山值得永载历史史册的一天。在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信中内容字字深切勉励、行行谆谆嘱托。这封回信,是习总书记对边疆儿女的关怀,也是对于他们辛苦守护神圣国土的慰问,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把阿佤山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的期盼。

一心向党,司岗里的幸运神

八月,是一个期盼的季节。佤族人民一心向党,司岗里选择了自己的幸运神。

在云南沧源县,一直流传着一首美丽的史诗,也是一首永远没有歌词靠着佤族人民口口相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那就是——《司岗里》。通过悠扬绵长富有韵味的《司岗里》,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热爱自己民族,热爱生活,有强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佤族百姓的激情与热血。在长达147.083公里的边境线上,佤族人民祖祖辈辈守候在这里,这里有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民爱国抗英斗争的历史大事件,还有”阿佤山游击支队”抗日事件,他们是祖国南疆边陲各族人民团结御侮,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光辉壮举;也是佤族人民爱党爱国,维护和平,团结独立的历史见证!

此时此刻,幸福洋溢在佤族人民的脸上,伴随着木鼓一次次的锤击,佤族男女老少载歌载舞的欢快声中,庆祝这永世难忘的一天,之前所有的艰难险阻在这一刻仿佛都随着木鼓的敲击,男女老少的歌声中荡然无存了!根据佤族的统治者魔巴讲述:“我们佤族信奉神明,外出打工请示神明,秋季丰收祭奠神灵,却从未见过神灵真容。我们盼来盼去,直到今天我们终于见到了神明,我们也坚信党就是我们日夜期盼的神明!是我们佤族人民的幸运神!”魔巴激动的讲述着这几年村子里的巨变,眼里充满希望,饱经风霜的脸上热泪满眶。

佤族是一个信奉“牛”的民族,他们踏实勤劳,热爱生活,党的扶贫,基层干部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扶持,更进一步的加快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回顾过往,脱贫攻坚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一路走来,不忘初心影响着每一个佤族人;风雨兼程,所幸在今日阿佤人民唱新歌!生活在阿佤山下的佤族,依然秉持着最初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喜则歌,作为唯一一个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跨越到中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他们体验了时代的巨变,给予了他们民族的信仰与希望。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就建立了沧源县人民政府,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沧源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阶级“千年跨越”。

翻开历史画卷,解放前的阿佤山的群众吃粮靠毁林种旱谷,吃肉靠追山打猎,过着吃了上顿需要想下一顿的生活,群众最根本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阿佤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曾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等都有了保障。

阿佤山的每一个人都明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阿佤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各民族村寨纷纷组织庆祝活动;没有领导的亲切关怀,就没有司岗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声!佤族人天生会载歌载舞,重大节日才会制木鼓。在8月19日,大家击打木鼓,拉动独弦,载歌载舞,来表达“收信人”的喜悦,表达对未来的期盼,表达爱党爱国,坚定不移奔小康的决心。

一路同行,阿佤山的幸福路

八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佤族人民同党一路同行,造就了通向阿瓦山的幸福路。

八月的阿佤山,多情的雨一如美丽善良的阿佤姑娘幽会勤劳勇敢的阿佤小伙,总会如约而至,雨后的司岗里,这个被群山环抱的世外桃源,屿水交相辉映,旖旎的风光优美而灵动,壮丽又颇具内涵。漫步在恬静的街道上,牛头形状的路灯引人注目,家家户户屋子上嵌着的牛头和葫芦标志,寂静而又舒适,让人的灵魂和精神倍受洗礼,思想也不受拘束的在村落的上空观望,任其驰骋。

佤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的没有水电、没有道路、没有交通,今天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县11627户43258人稳定脱贫,5个贫困乡(镇)、6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对象全部清零,农村危房全面清零,作为“直过民族县”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奇迹;率先开展“户户清”“项项清”“账账清”,脱贫成效持续巩固,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在今年中秋佳节前,村支书把佤族变化向习总书记汇报,习总书记给沧源支书做出的回信,这一举动让当地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脱贫信心,同时凝聚力民族力量,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半个世纪的努力,勤劳智慧、自强不息、满怀激情的阿佤山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阿佤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着佤族儿女载歌载舞的欢笑,那是脱贫的喜悦,也是致富的坚定,慷慨激昂,振奋人心!

一株金叶,致富路上火车头

八月,是一个奔跑的季节。一粒种子在生根发芽,给了阿瓦山致富道路上前行的动力。

在祖国的南疆,有一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村落,它叫“翁丁村”,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在层峦叠翠的阿佤山脉纵横交错,大山养育着这里的人们,佤族儿女用宽厚的情怀与大山和谐共处,画面的唯美如同电影《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但大山也阻断了阿瓦人民的发展,薄弱的基础设施和欠发达的农业技术深深的刺痛着这里的人。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佤族人民要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问题,党和国家给予了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烟草企业作为地方支柱企业,从2005年至今,行业仅在基础设施方面对临沧市投入达27.2亿元,建成基础设施项目88627件,建设控制性骨干烟草水源工程12件。其中沧源县烟草行业投入达15987万元,建成水窖2000口49905立方米,水池125个容量7145立方米,沟渠24条31.62千米,管网13件488.61千米,提灌站3件,机耕路7条9.24千米,烤房4521间,烟草农用机械733台,育苗设施17群。2014年,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心支持下,投资7000多万的沧源县英永水库也开展了规划。

项目的建设,推进了沧源县水利化设施进程,改善了农作物的条件,但是阿瓦人民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善基础设施这些硬件条件,还需要改善软件条件,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习惯了打猎为生、靠天吃饭的佤族人民,不善于农业耕作,对于精耕细作的烤烟种植的推广更是难上加难。刚开始烟草公司技术人员只能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间地头来回跑,手把手的教佤族同胞种植烤烟,语言不通是遇到的首要难题,时间长得用手在天空中比划,甚至还得用树枝在地上画出形状方便理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心”可化解一切困难,无论是家里还是家外,无论是结婚嫁娶还是家办丧事,都有着烟草人员的影子,大家都在相互感染、共同发展,这一份深深的情谊使得烤烟这一片叶子逐渐在这里生根发芽,慢慢发出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阿瓦山。

佤族人是重感情的,对待烟草职工,他们用佤族最高的接待礼仪,时常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付出总有回报,仅2020年一年种烟农户就有2646户,种植面积了22200亩,收购金额为8716.56万元。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烟草人的身影深深的扎根在了阿瓦山,在阿瓦人民的致富路上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为了乡村振兴,为了农民的增收,2022年烟草行业计划再投入3900万元用于改善沧源县基础,积极探索烟后作物的种植,对土地整理规划,引进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深度合作。

八月,你好!这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在这里举杯同庆,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阿佤山儿女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的心声,把佤族人民唱到了神州大地,是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给予了佤山人民改变的勇气,给予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烟草人的辛勤付出,给予了佤山人民增添了前行的动力。普天同庆,阿佤人民一心向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民族团结之歌”响彻佤山大地,佤山上下呈现不分民族、不分你我,同跳“团结舞”、同唱“加林赛”的和谐局面,幸福的歌声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