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我们要给子女传承什么?

2021-10-08 证券时报
语音播报预计8分钟

我们要给子女传承什么?

【环宇杂谈】

用心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凡;所有的不凡,无不源于平凡的日积月累,这就是我们要给子女传承的东西。

李宇嘉

这几年的国庆档电影,我都会带小孩去看看,一来难得有空,心情也放松,二来小孩要写假期观影体验。今年,“我和我的XX”系列再度登场,这次的影片选择了“父辈与传承”为主题词,从个人、小家和大家(国家)之间的血肉联系,讲述好中国故事。这次的主旋律与前两部基本一致,也就是讲述特定年份、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事件上,特定的人物牺牲和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电影四个单元的主角都是英雄,也都是小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是渺小的尘埃,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这次的主题讲的是代际之间的传承和延续,电影能把人看得很感动,分秒间濡湿眼眶,很少流泪的女儿也是噙满了泪水。

看完电影,我最鲜明的体验就是,那个剧烈变革的年代,多数个人的选择要被左右,个人不仅要遵从,还要从内心里理解,并和自己和解、和父辈和解,也就是和这个时代达成和解。这背后,则是激烈变革的社会在父辈身上留下了痕迹,延续下来的生活习惯,代代相传的记忆和故事,化成传承和赓续“父母遗志”的精神之脉。

人类学家保罗·威利斯在其著作《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一书里谈到英国的工人阶级,延续父辈的职业是一种身份骄傲,但在当下的中国,“子承父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比如农村年轻人不愿意继续父母种地的职业;新一代农民工不愿意继承父母打零工、工地干活的职业;很多知识分子的小孩不愿意接受父母给予的“超过自己”的过高期望。

甚至,就连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因子女不愿意继承产业,而面临着民营企业不得不社会化的结局。这中间,并没有电影中的和解和继承,反而可能是子女的反抗、父辈的遗憾和不解,代际之间的争吵不休。继承父辈的职业,更大概率出于一种不得已的无奈。

在当下的和平年代,物质富足,困难少了很多,不仅没有了生存压力,精神世界的选择也多样。环境好起来了,个体的心理需求就会渴求更大限度的满足,他们的疑惑就会滋长,不接受、反抗就是必然的。我眼里看到的,很多不是自然而然的传承,而是子女与父辈之间的碰撞。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采访一位上海国际高中的学生,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外企高管,那名高中生在电话里鲜少提及自己的父母,却反复为自己“不标准的普通话”道歉,他解释道,他父亲老家是湖南的,因此他自己也不可避免地带着点湖南口音。言及此,他才忍不住吐露父亲给自己带来的压力,他不参加国内高考,因为“如果我参加国内高考,一定考不上清华北大”。为什么一定要考清北?“因为我爸爸就是清华的。我一定要超过他。”

前段时间,网上还流传一张PPT,据说是北大徐凯文教授关于大学生自杀危机的小范围调查,在出现自杀危机的大学生中,父母职业为教师的竟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医护、公务员等对知识要求较高的体制内群体。代际之间的碰撞是时代变迁映射留下的痕迹。电影反映的那个时代,隐忍、和解、无条件继承是合理的,但现在却不再可行了。

在新的时代,我们该传承父辈什么呢?电影中的几个故事,无一例外传递“舍己为公”、“奉献牺牲”、“子承父业”等等宏大叙事,往大处说这是英雄无畏,但聚集在小人物身上叫做兢兢业业。对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讲,要不了多少年,就没有人记得我们的名字,但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会记住。用心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凡;所有的不凡,无不源于平凡的日积月累,这就是我们要给子女传承的东西。

(作者系房地产资深研究人士)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张泓杨)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