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安徽出生人口4年间“呈断崖式下降趋势”,拟设育儿假

2021-09-30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11分钟

安徽出生人口4年间“呈断崖式下降趋势”,拟设育儿假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王帆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源丨图虫

  在严峻的人口形势之下,安徽将推行一系列生育鼓励措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消息显示,《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在征询公众意见,征集时间为9月27日到10月26日。

  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官方说明指出,安徽出生人口连续4年减少,人口形势极为严峻。修订条例,有利于改善安徽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出生人口4年间接近“腰斩”

  据安徽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统计,2017年至2021年,安徽出生人口分别为98.4万、86.5万、76.6万、64.5万、53万(预测),年增长率为-12.1%、-11.4%、-15.8%,-17.8%,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

  在此之前,安徽省会合肥的生育形势就曾引起广泛关注。

  根据合肥市政府新闻办2020年年底披露的数据,2020年统计年度全市出生人口7.93万人,人口出生率10.03‰。而合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人口出生率为12.65‰,比上年下降了0.55个千分点,这终结了前两年出生率的上升趋势,当年出生人口约为10.36万。

  计算可知,2020年合肥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了2.62个千分点,出生人口则下降了约23.5%。

  在人口专家看来,2020年一些地方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既有两孩政策效应减弱的长期趋势性原因,同时也很大程度受到疫情的影响。

  但从整个安徽省近几年的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官方预测的2021年出生数据来看,疫情的缓解并未带来生育率的反弹,甚至下降幅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系列生育鼓励措施,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在托育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新建和正在建设的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对老旧小区改造应当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

  并且,安徽拟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并可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制定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共同育儿假能否缓解“女性就业歧视”?

  在鼓励生育的措施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是假期奖励。《征求意见稿》提出,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3天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在产假、护理假、育儿假方面则提出: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90天;男方享受30天护理假;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10天育儿假;职工在前款规定的产假、护理假、育儿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据安徽一位正在休产假的白领介绍,目前安徽产假是在国家规定的98天基础上延长60天,如果新政策执行,将再增加30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育龄女性对于产假延长措施往往是“忧多于喜”,担心在就业市场上遭遇进一步的“歧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三孩生育政策时表示,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要体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要让女性实现家庭和职场兼而得之。除了母亲的产假以外,父亲的陪产假也一定要落实,因为如果只是母亲休假,相当于进一步强化了母职,会带来“母职惩罚”,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上。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颖也曾在其论文中指出,瑞典等国的经验表明,在新生儿父亲陪护假和父母育儿假制度中融入家庭角色的性别平等观念,通过法律规定父亲的家庭责任,不仅能促进男女两性职场中的机会平等和家务劳动中的责任分担,而且有利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一家金融企业的HR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产假并不算长,但要减轻女性的职场歧视,更重要的是要让男性在生育和养育中付出更多。

  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包括四川、贵州等在内的省份都提出了夫妻育儿假,但安徽省提出的“男方享受30天护理假”,以及“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10天育儿假”,仍然称得上力度不小,朝着“促进平等”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但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陪产假,还是共同育儿假,都存在“落地难”的问题。安徽省要推进落实,还有待更完善的保障措施。

  本期编辑 陈思 实习生 王绮彤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