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对话新消费品牌掌舵者|匹克体育许志华:企业不应哪有热点往哪扑

2021-09-29 新京报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企业名片

中国第一批自主品牌之一,创立于1989年。借势“运动国潮”崛起,匹克也站上风口。近日获得近15亿战略投资,由华润领投,建信信托跟投。

对话新消费品牌掌舵者|匹克体育许志华:企业不应哪有热点往哪扑

消费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投资热潮是否已经进入冷静期?冰淇淋行业内卷之风盛行,网红品牌焦虑吗?无糖赛道涌进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流量时代面临哪些挑战?消费圈进入“Z世代”,机遇几何?

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了匹克体育CEO许志华、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元气森林副总裁李国训、凯辉基金合伙人马骏以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

许志华表示,这个行业从90年代开始面临全球竞争,在同样的卖场、同样的店铺进行比拼。而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消费者的竞争,就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品牌的专属文化圈,只有消费者认同你,才有机会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匹克开创了“品牌+科技”的思路,怎么理解运动鞋和科技的结合?

许志华:首先,大家不要认为只有航天航空才需要科技,其实,很多产品都会利用科技的进步提升生活感受,特别是运动领域。运动成绩的提升,运动鞋脚感的提升,都需要材料工艺的进步,才能满足专业运动的需求。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看待国潮兴起?

许志华:国潮,从字面可以拆分为国和潮,国是国风、中国元素,国潮背后的核心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当代年轻人对中国品牌认可度的提高。在产品设计上,有更多中国元素体现,从中也可以衍生出更多文化产品。

匹克,作为中国第一代原创的运动品牌,天然具有国潮的属性,因为国潮的前提是“国”而不是“潮”。

“潮”,不同圈层的人理解并不同,有些人喜欢传统文化,有些人喜欢二次元,但是这些并不矛盾,未来的发展它会形成一个圈层。

对于匹克来说,作为一个成长于中国的中国品牌,我们的使命就是怎么让更多的优秀文化在我们的产品中得到呈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们的产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河南遭遇暴雨,全国各地企业积极驰援,很多国产运动品牌“出圈”,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许志华: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品牌都是冲在第一线,因为我们根植于中国,当然要服务于中国。捐款捐物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很多企业都在做自己专业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帮助一些受灾的人群。匹克也在第一时间开放在灾区多个门店,免费捐赠帮助灾民。虽然这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但是消费者看到这个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去支持这个品牌。

新京报贝壳财经:目前,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快速崛起,还有一些国产品牌收购了国际品牌,比如李宁收购了英国鞋履品牌其乐(Clarks)多数股权,这会是未来一个趋势吗?如何实现国产运动品牌的国际化?

许志华:每一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当企业进一步做大时,除了内部的增长外,并购也是方式之一。随着中国国力提升,中国运动品牌实力增长,研发能力提高,中国品牌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海外并购,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品牌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之路。

匹克从2005年和NBA合作,目前,全世界大概有110多个国家有我们的产品销售。国际化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运动品牌,在本国市场做强做大后,进一步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国产运动品牌应怎样适应新的消费环境?

许志华:我们这个行业,从90年代开始就面临全球竞争,品牌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在同样的卖场、同样的店铺进行比拼。

比较幸运是现在年轻人,对于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的认知,可以放在同个平台下比较,不会认为国际品牌天然会比中国品牌好,反而认为中国品牌是有机会超越国际品牌。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品牌可以有机会跟国际品牌同台竞争。

其次,经过这几年发展,中国品牌不管是在产品设计、产品技术,还是在供应链上,也具备了和国际品牌同台竞争的机会。国际品牌有它的客群,中国品牌也有,我们拥有的优势还在于能比国际品牌更了解中国的消费者,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的速度也会更快。

我觉得,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消费者的竞争,就是如何建立属于自己品牌的专属文化圈,只有消费者认同你,才有机会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消费圈都在讲“Z世代”,你认为“Z世代”给中国新消费赛道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许志华:其实不管哪一个世代,一个好的、舒适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喜欢,这个本质是没有变的。“Z世代”会更互联网化、更社交化、更口碑化、更圈层化,这是“Z世代”一个特征。我们要了解这个特征,通过他们接触到的方式和他们互动。

新京报贝壳财经:很多人说现在是“流量的时代”,你认同么?流量对企业会带来什么影响?

许志华:“流量的时代,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认同。虽然,目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酒香也需要去跟用户互动。但是,流量要一分为二的看,正能量的流量我是认可的,如果是短期行为,还是没底线的流量,我觉得对于这个品牌而言,并不利于其发展。

一个品牌首先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这是企业多年经营需要沉淀的东西,然后在满足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再去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喜爱。对于企业而言,不是说哪里有人,哪里有热点就往哪里扑,还是需要有自己正能量的价值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陈荻雁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