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这么花钱不亏!仅几十块就买份安心

2021-09-27 财秘笔记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再过几天就是十一假期了,估计很多同学的旅行计划早已出炉,打算在这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日子里,叫上三五好友结伴而游……

不过,本米觉得十一期间,在家过过米虫的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在家享受那秋天的一缕阳光了。

哈,闲话就不多说了,今天米米给大家说说旅行期间可能会用得上的保障,大家对照一下看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吧。

01、

首先说最近疫情有些反复,像福建、哈尔滨等地也陆续发现阳性。所以外出旅游,一定要做好防护,该打疫苗赶紧打疫苗。

这么花钱不亏!仅几十块就买份安心

另外,如果本地有疫情出现,一定要打电话给旅行目的地的旅店,问清楚最新政策,否则被抓去隔离就得不偿失了。

除了疫苗,防疫险也要在考虑范围之内哟~

现在市面上防疫险很多,不过有些防疫险是带隔离津贴的,也就是如果出现疫区隔离,可以直接申请隔离津贴和确诊津贴。

比如:众惠相互保险公司推出的全民疫保通,米米觉得就很不错。

全民疫保通支持0-70岁的人群投保,保障期分为两个部分30天(9.9元)和90天(29.7元)。

旅行期间,乘坐它家指定的交通工具(飞机/轨道交通/轮船/公共汽车/出租车),出现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事实,且需自费的集中隔离,就可以申请津贴给付要求了。

符合赔付要求,隔离期间每天补贴150元,累计最多给付14天,这里要特别说明居家隔离是不行的。

如果确诊新冠,还可以按病情轻重程度申请赔付:轻型给付1000元,普通型3000元,重型8000元,危重型1万元。

米米觉得一顿饭的钱,可以解决旅行的新冠意外算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了。

02、

除了防疫险,意外险也是旅行期间的重中之重。

意外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消费型的意外险,另一种是返还型的意外险。消费顾名思义,没出险的话钱就给保险公司当利润了,返还型的意外险是定期缴费,出险赔偿,如果没有遇险,到一定期限后保险公司会返还我们的本金加利息。

哪个好?

这么花钱不亏!仅几十块就买份安心

一般来说返还型的意外险要比消费型的意外险贵,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你算下返还利息,就会发现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并不是吃干饭的。

虽然返还险给了本金和一部分利息,但损失的利息却真的比消费型的贵,而且还占了更多的资金。

所以,米米建议选择消费型的意外险。

具体怎么买呢?

米米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看主险,消费险有很多分类,比如意外医疗险,交通意外险,综合意外险等,如果买意外险最好选择综合意外险+针对特殊情境的意外险。

不过要注意的是,综合意外险适合很多保险合在一起的,一般会有意外伤害和各种附加险(医疗费用、住院津贴、各种交通意外等)。

这里要说明的是,意外险的核心必须是意外伤害,这才是最主要的部分。

另外,买意外险还要注意的是免责条款。比如:有些保险免责条款里有地震。其次呀,看看保障范围,意外险中,“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重残”、“意外全残”……名字差不多,意义却大不同。

那些只保意外身故或者全残(伤残及其严重的),性价比就非常低呦~

03、

当然如果说,就是为了十一国内旅游买意外险,那米米建议买个短期境内旅游险就够用了。

买这个保险的重点在于医疗费报销一定要方便,毕竟就出去“体验生活”,要是再弄个异地就医备案,就太麻烦了。

选就选那种医疗费报销还不限社保的,理赔条款写的简单,没那么多麻烦事的。

比如:畅游华夏境内旅行险就可以考虑下。

投保人群1-80岁都可以,保障期可以选1-30天,用几天买几天,且保费最低才1元起。

报销意外医疗,0元的免赔额,支持100%报销,如果意外住院,还可以享受每天300元的住院津贴。

另外如果是在境外旅游期间受伤,回国还需继续治疗,还可以报销15%的医疗费。当然如果赶上,旅行意外延期或者交通工具延误,保险还会自动延期,最多10天。

当然也有要注意的,比如本市内旅游不保,潜水、滑雪、攀岩等高危运动不保,71岁老人保额减半等等。

这里多说句废话,潜水、滑雪、攀岩等高危运动要找专门的高风险运动旅游险才行哟~

04、

最后,除了防疫险和意外险,还可以薅羊毛的买点延误险

这么花钱不亏!仅几十块就买份安心

十一期间想都不用想,只要是旅行胜地基本都是人山人海,这就使得交通工具延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这里重点说下,航空延误险是不保高铁的,这不废话么?坐高铁当然要买铁路延误险了。

比如有些保险公司推出的高铁意外及延误保障计划产品,专门承保因乘坐高铁而出现的意外身故/残疾和延误情况,只要延误达到2小时或以上,就可以获得延误理赔。

这个就不细说了,毕竟这种羊毛保险猫腻少,理赔容易。如果出行最好配点,万一赶上延误,想想能赚钱的事,坏心情也就变好心情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秘笔记。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