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我的小康生活】“三张牌”打通共富路

2021-09-25 《小康》杂志社
语音播报预计16分钟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黑龙江佳木斯报道

洪洲村集体收入在前年突破了100万元。李平芹靠的是打出三张牌,第一张是投资入股分红;第二张是盘活集体固定资产;第三张是自主承包经营。这样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她的能力和魄力。

【我的小康生活】“三张牌”打通共富路

乡村蝶变 洪洲村用多个“第一”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山水田园”新农村的跨越式改变与发展。摄影/郭煦

中国人的小康生活“录”

李平芹:富锦市锦山镇洪洲村村支书、“脱贫致富农民带头人”

“小康生活就是——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下一步希望村子能加快发展,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走进黑龙江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感受着清风拂面的舒适凉爽,极目远眺,浩渺的水面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低空掠过,在茂密的芦苇丛中嬉戏。

眼前的景色让人很难想象,这里的湿地生态曾由于垦荒、耕种,被严重破坏。从2005年起,富锦市开展退耕还湿行动,经过多年努力,湿地公园区域内共“收复”湿地1300多公顷。受益于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距离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最近的富锦市锦山镇洪洲村近年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洪洲村曾是富锦市8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不足,人均收入偏低。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书李平芹带领村民精准施策抓产业,铆足干劲拔穷根。

2020年9月22日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会场以“黑土粮仓庆丰收,大美龙江迎小康”为主题,在富锦市风风火火庆丰收。时任黑龙江省长王文涛等省领导为“脱贫致富农民带头人”颁奖,李平芹荣获此称号。

“面子”靓了,还得“里子”实

“过去村里只有土路,下雨时非常泥泞,人车难行,村子的卫生环境也比较差。”洪洲村党支部书记李平芹自2014年12月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着手推动村里的环境整治。铺设水泥路、修建村广场、开展卫生清洁……如今的洪洲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面子”靓了,还得“里子”实。如何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加速迈向全面小康?近年来,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游客量逐年增加,使餐饮、住宿等需求旺盛,李平芹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于是,开民宿、开农家乐餐厅、发展特色种植和采摘……一个个设想在李平芹脑海里不断涌现。没成想,实际情况却给她浇了盆冷水。

当李平芹向村民做工作,动员他们开农家乐餐厅、发展民宿时,村民们出于种种原因都表达了疑虑,无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奈之下,李平芹把在外工作的儿子叫回村里,带头干了起来。渐渐的,李平芹儿子的农家乐生意远胜预期,每天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的顾虑也慢慢打消,积极参与进来。截至目前,洪洲村共有农家乐3家、民宿6家。这些农家乐和民宿,有的是个人经营,有的是村集体所有,并鼓励农民入股经营、创收分红,同时为有意愿打工的贫困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游客非常多,周末或节假日更得要预订,村里正规划再开一些民宿和农家乐。”李平芹说,村里还在推进洪洲村旅游度假村建设,依托湿地资源,打造精品游线路。

洪洲村还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村里有一个农贸小市场,通过向游客出售农副产品,为村集体年均增收40多万元;山上还建设了百果园,向游客提供采摘游,年均可增收30多万元……”谈起村里的产业扶贫项目,李平芹抑制不住兴奋之情。

产业红利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洪洲村的特色产业越做越红火。通过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2017年,洪洲村成为富锦市第一个村集体经济超百万元的村。2019年,村人均收入达2.1万多元。洪洲村已全员脱贫,退出贫困村序列。“小康生活就是——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下一步希望村子能加快发展,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李平芹充满期待。

在李平芹的带领下,洪洲村还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在一家农家乐前面,就是洪洲村采摘园——棚式观光田。“这几栋大棚是富锦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帮忙建的,凭借着地理优势,我们搞了一个采摘园。这两栋种的香瓜,那面几栋种的蔬菜,村西修建了沙棘果种植基地。公路的西面还有‘百果园’,种着桃树、苹果、梨树、鸡心果等果树,让往返湿地的游客都能来摘上一些纯绿色、没上肥的果蔬。这里是实现农户、贫困户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双赢的宝地。”李平芹笑着说。

从贫困村到“山水田园”新农村

“村党支部凝聚力更强了,村干部说话更‘好使了’。”李平芹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号召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民都不情愿。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只要在微信群里一发,村民们都积极响应,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走进洪洲村,刻在村口石碑上的“山水田园洪洲村”几个字便映入眼帘。而一副“锦台富路同奔小康幸福人,湿地芳洲率先振兴文明村”的对联,用遒劲有力的笔体书写在了洪洲村的大门上,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放眼望去,整个洪洲村被绿色围绕,村子内外屋舍井然、路面整洁,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项目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里便是曾因村集体“底子空”、村民收入低、靠吃粗粮玉米面饼子度日的“大饼子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里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旅游业,用多个“第一”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山水田园”新农村的跨越式改变与发展。

2015年初,李平芹刚刚上任。在第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上,她既没有炽热地侃侃而谈,也没有想烧“三把火”的那种激情,更没有宁愿牺牲我自己换来百姓千人富的豪言壮语,有的都是“心数”。在会上她讲得最多的是村情,是民意;叙述的是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例。她找出了好多个为什么,一是告诫百姓,二是鼓舞和鞭策村民代表们。洪洲村将向何处去?她说:“我们还得在泥坑里扑腾到啥时候,才能光溜儿得像个人样?我劝大伙都长点心眼儿,打起精神,鼓点志气行不行?”说着她又激动地站了起来:“我是书记,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起步,往前蹚着走,慢慢往大发展……”

2017年以前,洪洲村有20户贫困户、46名贫困人口。几年来,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为他们找门路、拓宽脱贫渠道,在悉心的帮扶和指导下,他们逐渐产生了内生动力,自强自立、不甘人后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村里的贫困户刘志乾,因为老伴常年有病,生活非常困难,为解决他家的实际难题,村党支部安排他在采摘园里打零工。他工作勤奋、扎实,常常受到领导的赞扬,一年能在采摘园挣得工资5000元;而他家房前屋后种植的五味子,每年还能带来1500~1800元的收入。

而贫困户王战贵的妻子等几位妇女,在农家乐餐馆、人民公社大食堂、李家面馆打工,每月收入1700元。还有王丽、柏凤丽和李春安等几位贫困户,被安排到公益岗位的农贸市场和公共卫生间务工,年收入都在4000~5000元之间。另外,为工农林场做护林员的几户贫困户每年也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洪洲村的20户贫困户和46名贫困人口都在2017年全部脱贫,这一年,洪洲村也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2019年,洪洲村集体收入突破了100万元。李平芹靠的是打出三张牌,第一张是投资入股分红;第二张是盘活集体固定资产;第三张是自主承包经营。这样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她的能力和魄力。

同年,李平芹和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于泽滨荣获了佳木斯市唯一一对“双佳书记”荣誉称号。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不知凝结了多少艰辛和心血,李平芹带领全村百姓从贫困中蹚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在种种荣誉面前,她说:“驻村工作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支持。有了党支部一班人和老党员的支招,还有全村广大百姓的理解和配合,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和变化。我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变为现实,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才能步步登高。我和我的一班人马,决心在巩固脱贫成果、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为把洪洲村建设得更美好而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9月下旬刊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