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滤波器产品出货过亿颗,深入发现这家创业黑马背后的硬实力

2021-09-24 猎云网
语音播报预计20分钟

滤波器产品出货过亿颗,深入发现这家创业黑马背后的硬实力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9月24日报道

5G和物联网的双驱动,使得射频前端器件呈现大幅增长。据全球射频领域顶级咨询机构Yole Development预计,到2023年全球滤波器市场规模将超过352亿美元。作为射频前端里芯片数量占比最多、价值最高、国产化率最低的滤波器产业,成为了射频前端里面最重要的增长极。

上述背景下,一家成立仅三年多的创业公司在滤波器市场能做出怎样的成绩?日前,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成都频岢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频岢微”)。

“频岢微目前已有三十余款不同尺寸的SAW滤波器和双工器产品实现量产出货,模组和BAW产品明年上半年量产,覆盖了国内外智能手机、物联网终端的主流频段。从去年底开始,月订单数超过千万级,产品累计出货超亿颗。随着客户对公司产品认可度持续提升,今年全年,公司产品销售额比去年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这就是频岢微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是频岢微?

据了解,频岢微产品包括射频滤波器、双工器、多工器 、射频前端模组等,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车载、智能穿戴、CPE、WiFi 路由器以及其它无线终端。目前该公司已在130家客户进行了送样和推广,并成功切入近80家客户的供应链,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随着产品族系不断完善,今年以来,公司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怀揣着对这家公司的好奇,笔者与频岢微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谈到公司取得的成绩,创始团队表示:频岢微从创立之初一直立足于替代国产化率为零或国产化刚起步的滤波器产品,先后向市场推出了多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滤波器、双SAW、以及双工器等产品,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滤波器的迫切需求。产品品质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产品的高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时秉承于服务至上的理念,配备专业的销售团队,确保产品在客户项目中快速推进和顺利实施,再加上完善的售后保障方案,做到让客户无忧。

笔者得知,频岢微发展迅速的原因得益于相比业内平均水平更快的产品开发周期,产品能很快完成设计定型。究其原因,是创始团队自创了一套设计、仿真一体化软件平台,拥有成熟的产品开发模型和仿真模型以及流片自主可控的PDK。

因此,短期内频岢微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品类并形成产品货架,意味着频岢微不仅能给现阶段80多家客户提供全品类产品,同时也能够延伸至知名国内外手机品牌客户和ODM代工厂;在面对客户齐套产品的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和及时交付,这也让公司能够在眼下这个效率至上的产业和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同时在未来模组化竞争的时代,频岢微也进行了积极的布局,拥有高中低频的全系列滤波器品类使得公司在模组化布局上能够先行并且做到完全的自主可控。

笔者进一步了解还发现,与很多芯片公司发展轨迹相比,频岢微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高速发展的道路。避免了在产品没有定型量产、客户端供应链还没验证通过、工艺制程和良率水平还不够高的时候就重资产投入给公司带来现金流的高风险等问题。

该公司创始团队认为:“芯片类行业具备很多关键点的Know-how,不是只靠钱能堆积出来的。不少企业在起步阶段走IDM模式,一上来就重资产,面临着每个关键环节如设计、流片、封装、客户供应链验证、品质等诸多问题需要快速攻克来实现稳定量产,否则巨大的现金流和运营成本的支出势必让企业面临极高的风险,不断靠政府或资本输血不是一条健康的芯片自主国产化的道路。”

对于频岢微而言,自创立以来,一直只专注在自身最为擅长的设计领域并且把品质和良率作为公司的生存之本,通过自建测试与控制中心来按照高于滤波器国标的日本JESD标准严格把控每颗产品的功能测试和品质。将不擅长的流片交给最优质的代工厂来完成,封装环节交给国内知名封装厂并实现深度参与。通过“长板效应”即专业人做专业事并做到极致的方式和对优质供应链的上下整合,极大程度保证了产品品质和满足产能需求,也成功引领了国内滤波器的品质标准。频岢微接下来还会通过此种模式继续加码封装线和流片线的设备采购来夯实供应链。

创始团队还告诉笔者:“自公司2018年成立以来,深知对于硬科技ToB的商业模式,品质是客户导入新物料关注的第一逻辑。频岢微一直把品质视为公司的生命线,因为当时国内的供应链资源并不算太完整,第三方的流片和封装也都刚起步。为了保证每一颗流向市场的产品都是100%合格,我们在保障研发的同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测试与品控产线的建设。按照国际高标准让晶圆、产品、可靠性、系统级电气性能等方面的测试过程都能自主可控,把控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对有可能出现的瑕疵进行围堵,解决了客户侧对品质的顾虑。频岢微现已通过ISO 9001:2015质量体系认证。”

厉兵秣马 蓄势待发

一份鲜亮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

据了解,频岢微核心创始人包括了射频领域国际知名滤波器专家和行业资深人才,拥有丰富的研发、市场销售、供应链和品质管理的端到端经验。在这个豪华阵容的加持下,该公司在声波滤波器领域拥有扎实的技术和产业功底,既能做SAW,又能做BAW且拥有完整的专利体系,在该领域独树一帜。同时根据对市场的预判,公司对产品进行了准确的布局。最为核心的是开发出一套独有的设计模型库和一体化的仿真软件,以及一套能够优化产品良率的流程,达到了晶圆产出比高、良率好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应对市场的需求。在未来模组化的时代,频岢微SAW+BAW全系列产品的商业模式势必让公司在模组化的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值得关注的是,频岢微目前正与国内其他射频龙头伙伴一起进行模组产品的开发,模组样品将会在今年年底完成,明年第二季度有望实现量产并推向市场。

滤波器产品出货过亿颗,深入发现这家创业黑马背后的硬实力

事实上,频岢微的例子恰恰彰显了人才对于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频岢微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向笔者介绍了公司为巩固团队优势所做的人才储备计划。

“由于本行业国内起步较晚,相关专业设计人才匮乏,这是基本现状。但公司始终把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公司在依托现有团队的海外工作经历,从海外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积极进行内部培养。现在公司内部每个月都会有研发培训,每年组织几次去高校学习或海外专家的线上课程,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研发人员的素质。公司正不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效率,为公司未来快速成长奠定基础。频岢微不仅有稳定和完整的高层团队,而且中层团队也非常稳固。从产品研发、工程工艺、供应链协同、市场拓展、内部管理以及对外关系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企业架构,具有很好的团队完整性。

除了对人才加以重视,专利也是频岢微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

滤波器作为一个专利和技术壁垒极高的行业,过去几十年中,美、日IDM大厂在滤波器各环节进行了极强的知识产权部署,这也是造成国内厂商长期以来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为了冲破这个国产化道路上最大阻碍,让射频滤波芯片安全可靠的实现国产替代。自成立以来,频岢微一直秉承自主研发的战略路线,在加强研发实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产品和技术专利,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挖掘,逐步形成专利壁垒。

“公司从多个维度积极构建射频芯片领域的核心设计专利,不断强化和巩固我们的专利护城河。”频岢微对笔者介绍到。

基于过硬的研发实力和坚定的品质理念,频岢微成立至今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随着现有产品都相继量产,公司之后的发展路线也愈发清晰可见。

频岢微对笔者表示,公司产品战略分为三步:第一步依托现有优势,在声波滤波器领域做到行业头部;第二步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发高性能模组产品;第三步基于多样化模组产品,给5G智能手机、车联网、物联网的设备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战略的落地需要稳固的底层逻辑支持,这样公司在高速飞奔时底盘才稳。

频岢微本着每年只做好一件事情的原则,在该年把所有的重心都转到此件事情上。

2018年和2019年是频岢微的研发年,在这两年公司的重心是侧重产品品类的齐全,在两年内迅速补齐了国内外主流3G和4G频段的产品,同时形成一套自主可控的设计和仿真软件;2020年是公司的销售年,销售客户数量从2019年不到五家到现在发展至80家以上;2021年是公司的品质年,公司通过引入两位在一线大厂工作超过15年以上的品质专家,并按照滤波器的国际标准体系来建立公司的品质管理,并在今年推出了一套关键设计、流片、封装和测试节点的标准动作SOP,使频岢微的质量体系做到和国际大厂一样的透明化、标准化和专业化;2022年是公司的供应链年,频岢微将会在封装工艺进行重资产布局,为突破更大体量的客户做好充足的供应链自主可控准备;2023年将是公司的效益年,在夯实品质、研发、销售、供应链后,使公司实现快速壮大并盈利,揭开频岢微突破头部客户的序幕。

经过三年多的经营历练,频岢微通过不断的市场实践和持续的新产品研发,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技术储备,不仅能准确判断和应对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也成功实现了从分立器件产品向射频模组产品的延伸。这也标志着公司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布局,而产品系列及产品形态的完善,也将为公司未来的全面布局和发展蓄力,给公司下一阶段盈利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结:

在笔者看来,对于频岢微来说,虽然文中提到的种种优势都会转化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但其突出的自主研发能力,才是令其无往不利的核心。

5G、IoT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让射频滤波器市场规模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加剧产业竞争,厂商也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而芯片厂商自主开发能力的强弱,在此形势中显得尤为重要。芯片国产化的背景下,国内滤波器产业势必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厂商也应当不断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才能与产业发展保持步调一致。如若产品和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外援”,则很难在产业风口顺势而上,甚至有可能被低价竞争的大浪淹没。只要能够潜下心来深入研发,依然有追上先进技术的机会,甚至能够成为行业领先者。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