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武夷星茶科所:六棵树,四两茶,两世纪

2021-09-23 大京网
语音播报预计7分钟

武夷山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所产大红袍更是蜚声海外,被誉为“岩茶之王”的大红袍,六棵树,四两茶的故事更是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

彼时的大红袍稀有到作为国礼馈赠贵宾,而如今已是走入千家万户,茶余饭后人人都可以小酌几口,它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的呢?这不得不提到武夷山茶叶科研所了—— 一个横跨了两个世纪的传奇单位。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1985年以前,武夷山大红袍更多是以“散茶”形式出售,数量较为稀有,也无怪乎“年产八两茶”了。

1985年,当时的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陈德华把母本大红袍秘密引种培育后的穗条悄悄带回,成功培育出大红袍,制作出了成品大红袍茶。1990年,一代茶宗陈椽先生亲笔在武夷山茶科所的第一款商品大红袍题上了“八三茶人”的字样,从此开始了一个属于商产大红袍的时代。后来茶科所被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收购,大红袍产品也成了武夷星的拳头产品,至今供不应求。

武夷星茶科所:六棵树,四两茶,两世纪

那这个武夷山茶叶科研所是如何能够培育出大红袍呢?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

国破山河在,孜孜护茶人

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横跨两个世纪,有将近百年的历史,坐落在武夷山麓首元代创建的御茶园中。御茶园则是始建于元朝,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这里景色优美,神秘幽静,却收藏着武夷山最为全面的茶树种子和珍贵树种。

武夷星茶科所:六棵树,四两茶,两世纪

可以说武夷山茶科所在这样的环境下,从诞生伊始就注定了不平凡,但其实它的前身,却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时间回到1938年10月,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水深火热的抗战时期,由于日寇侵略,为了保护中国国粹大红袍茶,张天福先生奉令将在福安社口的福建省农业改进处茶叶改良场的主要人员以及随带的图书、仪器、档案等迁移崇安县赤石镇以躲避战火,并于次年创建了“福建示范茶厂”,这就是武夷山茶叶科研所的前身了。

我们今人也该庆幸,在当时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危难岁月里,一批仁人志士冒着危险将大红袍保留了下来,前人栽树,才有我们后人乘凉

大师云集,科研复兴

其后的近百年来,从福建示范茶厂到崇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到80年代恢复旧称,直至新世纪被武夷星茶叶收购,茶科所诞生了一大批大师级茶人,在见证了百年兴衰的同时,也为为推广和繁育优良茶树品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比如茶科所的创始人吴觉农,作为中国十大茶人之一,他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

武夷星茶科所:六棵树,四两茶,两世纪

也正是茶科所里一大批顶级茶叶专家,一代代的传承和培养,才有了如今蜚声海内的大红袍

新篇章,新辉煌

在新世纪,随着武夷星不断推陈出新,并最终形成了“五香大红袍”的产品体系,成为政府授权的母树大红袍管理承制单位,并且成功制定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口感标准,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茶科所也翻开了新篇章,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现在的武夷星茶科所除生产制作外,还充分利用茶园地理条件优势,开展各种茶事体验活动,包括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等多类制作体验。如今的茶科所还经常组织开展室外泡饮体验及茶文化推广,把茶科所变为除茶叶科研、人才培养以外的另外一个宝地——推广武夷岩茶的前沿窗口。

武夷星茶科所:六棵树,四两茶,两世纪

百年即将走过,这个从战火中发展起来,历经80年岁月沉淀的茶科所,如今在武夷星的管理下,始终传承和诠释着茶人的匠心。

(责任编辑:刘畅)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