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2021-09-22 今日保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26分钟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2021年的中秋过去了,车险综改也走过了第一个完整年度。

  这一年,车险行业不仅达成了“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

  据银保监通报的数据口径,车险综合改革自去年9月19日启动以来,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1700亿元,车险市场呈现保费价格、手续费率“双降”和保险责任限额、商车险投保率“双升”的新局面。

  同时,车险行业在车险产品创新上,也酝酿着重要突破。

  其中,一方面,四项增值服务明确纳入车险条款中,无出险消费者也可享受到车险改革的服务红利。

  另一方面,新能源专属车险条款征求意见,责任范围从单一的车险责任扩充至涉车类险种责任,更加全面地解决消费者长期以来重点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的保障问题,并为整个车险市场体量进一步扩容,带来了全新的释义。

  如今,一场席卷汽车产业链的变革正在发生。而新能源专属车险条款费率,也已在行业内部形成定稿,新能源车险费率整体保持只降不升。

  这似乎都预示着:车险市场正在加速从原始粗放的费用竞争,转型至精细化运营的服务竞争。

  行百里者半九十,纵然这一次车险所取得的成绩是过去历次车险改革中最大者,但伴随综改深化也已经到了博弈最为激烈的时候,或者真正触及各大市场参与者利益堡垒的时候。

  换言之,往昔相对容易改革的部分,如挤压的费用水分已被挤压,将要面对的是最难啃的骨头——如何打破涉及销售费用的利益堡垒,如何在此基础上打破以费用为中心,乃至不顾消费者利益的中介化链条,真正告别份额、增速等非市场化监管手段,实现放开费率、放开条款的车险市场化改革?

  在这个转身的过程之中,注定有高光、有阵痛;有得利,有失利。云云车险众生相,又恰是车险综改灯光之下,那些让利者的另一重写照。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1

  -Insurance Today-

  车险综改一周年四大业绩:让利1700亿,车险加速转型服务型竞争

  如果总结车险综改一周年业绩,或许用日前银保监会答记者问的四条数据总结更为合适:

  第一条,消费者保费支出明显降低。截至7月末,车辆平均所缴保费2774元,较改革前降低21%,88%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

  第二条,费用水平大幅下降。截至7月末,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车险手续费率、车辆业务及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11.8%、7.3%、5%。

  第三条,风险保障程度显著提高。交强险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56万元,商业险投保率由改革前的80%上升至86%。

  第四条,赔付水平大幅提升。截至7月末,车险综合赔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3%。通过改革,车险业务在财险业务中的占比降为51.8%,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比例已基本接近美国(43%)、日本(50%)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

  1700亿元的保费让利,这意味着为消费者节省了1700亿元的车险保费开支。同时,车险综合费用率和车险手续费率皆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降幅,而另一个关键费用指标车辆业务及管理费用率也下降了5个百分点。

  车险费率大幅度下降和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车险投保率和保障额度均实现了大幅上升。尤其是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56万元,商业险投保率劲升6个百分点。

  这皆是车险综改一周年之硬核业绩。

  2

  -Insurance Today-

  走过最艰难岁月的背后:大公司利润腰斩,小公司断臂求生

  纵然车险综改取得了系列硬核业绩,但不能否认的是,今年也是车险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困难时刻。持续的保费负增长、赔付率的上升,和河南暴雨对综合成本率上行的放大,皆是一众经营车险之财险公司的考验。

  这一点,更多体现在经营业绩上。尤其是车险行业迈入利润下行周期,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行业数据来看:

  车险综合赔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3%,上升16.4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一升一降”之下,赔付率的增长明显高于费用率的下降,意味着车险承保利润的恶化。

  据行业交流数据:

  截至2021年7月底,行业车险承保利润已经由盈转亏,为-39.6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88亿元;相当于在一年之中,车险行业已经亏掉了数十家中小公司。

  而从财险主体公司来看,据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半年报数据,三大家的车险承保利润以及同比变化分别为39.25亿元(同比下滑40.8%)、23.21亿元(同比下滑51.5%)、4.20亿元(同比下滑55.6%),盈利基本腰斩。

  这,并不包括7月突发的河南暴雨的影响。

  大公司利润骤降之下,不可避免的是机构关停并撤与人事的变动。

  据不完全统计,自车险综改以来,三大家合计撤销了至少220余家支公司及营业部,高管任职变动更是超过千人,相当于每天都至少有一家巨头更换了一家支公司的全体班子成员。

  一家巨头的内部人员表示:

  车险经营恶化,是机构问责的主要原因。车险新单被停业,更是人事变动的导火索。

  一个更明显的趋势是:往往一家省级机构的高管人员被任免后,辖内三四级机构的班子成员都面临着洗牌的危机,这已是一连串的动作。

  而在人事更替的动作之下,加之公司车险战略调整与业绩波动,又进一步影响了车险局部市场的格局。

  一年之内,在所有车险规模达100万元以上的财险公司省级机构里,车险承保件数同比负增长超过50%的机构数量,超过30家。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断臂求生,已成为小型财险公司车险经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据行业内交流,许多在2021年尚未下定决心退出局部车险市场的公司,已经考虑在2022年退出局部车险市场。

  更有公司,决定将这个动作,提前至2021年四季度实施。

  这意味着财险主体内,又有一大批车险从业者,将离开曾经的“舒适区”,转向新的赛道。

  又或许,对于大部分入行较晚的车险从业者而言,他们就从来没有见过车险的“舒适区”。

  3

  -Insurance Today-

  车险去中介化加速:注销的注销,卖牌照的卖牌照

  相比财险主体市场的变化,车险中介市场,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市场。

  车险中介,也是多年以来国内车险市场的一个畸形标志:过度依赖的中介市场,令之与市场经营主体们形成了利益同盟。而为这个同盟埋单的对象,则是消费者。这也是此前车险被诟病,保费高、保障低的原因所在。更多的费用,不是流向了消费者的理赔端口,而是费用端口。

  在车险中介市场里,既有以销售车险业务为主的专业代理公司,又有以主机厂、4S店、修理厂经营为主、车险销售为辅的兼业代理,还有大量将车险业务挂靠到个人的个人代理,以及一些尚在车险市场寻求突破的经纪公司,其中包含了许多拥有网销资质的新兴互联网渠道,更有以车险理赔服务为主的公估公司。

  但是行业内究竟有多少车险中介,又有多少中介是在真正做车险业务,或许业内从来就没有一个可以准确借鉴的数据。

  不过,我们仍能够从中介牌照数量的变化上感受到一种趋势,就是车险中介,快玩不起了。

  相比专业代理与经纪公司很难区分车险是否为其主营业务,兼业代理则更能从其主营业务中分辨出其对车险业务的依赖性。

  据不完全统计,在年初至今各地银保监局对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注销情况统计中,波及数量达2768家。

  其中,保险许可证被注销的汽车公司有1534个,其主营业务包含汽车销售、贸易、咨询服务、维修等行业,超过总注销比例50%。

  规模小、利润薄、管理松散,是这些车险兼业代理被注销的最主要原因。

  而剩下那些未注销的兼业代理,也在艰难度日。

  一个做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对《今日保》表示:

  曾经团队有10几个人在维护车险业务,如今只剩下3个人。说实话,这几个人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能留下来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仍准备在今年年底关了这个厂子。没办法,卖车险不赚钱,理赔压得更狠,没有送修流量,早就入不敷出了。

  至于专业代理和经纪公司,早已开始另寻出路。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0家公司的大股东发生了改变。

  或许相对于卖车险,卖牌照可能更划算一些。因为卖车险,真的卖不过直销了。

  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在综改后的一年里,车险中介公司,均出现了两位数的车险保费负增长,负增长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而行业内唯一正增长的渠道,是传统直销业务。

车险综改一年众生相:加速去中介化,迎来最难啃的骨头

  这更说明,相比于车险保费在价格上直接对消费者让利,靠佣金支撑经营、养活团队的车险中介公司,已经很难有足够的费用空间再度让利于消费者。

  而根据财险行业新的三年发展目标,行业综合费用率要较2020年底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

  这意味着以车险业务为主的保险中介,在财险主体公司必然要留下5-10个点的固定成本分摊后,可获得的市场费用已不足10个点。

  正如一家车险中介集团所忧心的那样:本来中介公司最多也只留1个点进行固定成本分摊,让代理人至少能挣到10个点才会有人专心做这块业务。但是这么看来,反而专业中介会先死掉,而兼业代理因为具有汽车场景优势而更有生存机会。

  是不是保险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车险这条路上,已经被堵死了呢?事实上,车险去中介化,也成为大公司间的一个共识。

  4

  -Insurance Today-

  动刀车险理赔:险企开始出清固定成本

  相比车险承保的艰难,车险理赔人,日子更不好过。

  由于综改后车险赔付率急剧上涨,几乎绝大部分的控赔压力,都落在了车险理赔人的头上。

  降赔、减损、卡人头,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不是这么做的。

  有公司透露:没办法,车损类案件配件价格上涨明显不说,欺诈类案件今年也开始抬头,而人伤类案件的赔付金额涨得更快,因为十级伤残已经被交强险的限额覆盖了,曾经许多可进行调解的地方,如今全都得赔。但是管理层不管这个,别说涨,必须比去年同期压30%。压不下来怎么办,要么走人,要么想办法甩锅。

  所以,每当《今日保》与财险公司的理赔人联系,基本只有一句话:今晚出不来,得加班。

  至于加班能起到多少效果,理赔数据早已啪啪打脸。

  但是,车险理赔人仍然要孜孜不倦的加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已经努力了,尽力了,别把锅甩我头上。

  更令理赔人揪心的是,车险赔付率上涨的压力是小事,问题最大的,在于公司车险理赔人手不足,生活全部搭在了工作里。

  2021年下半年理赔条线减员15%,这恐怕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据。

  事实上,已有多家公司的理赔条线,是整个机构理赔条线的裁撤。有的公司,连整个后援中心都砍掉了。

  这些公司,在减员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把理赔业务进行全流程外包。

  但是承接这些理赔外包业务的公司,也不好过,它需要找到比传统理赔人成本更低的队伍,且必须拥有更强大的理赔专业能力。因为一旦作业结果不满足保险公司理赔要求,砍费、欠费,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车险理赔行业也出现了一个怪圈:许多理赔人从保险公司出来,然后来到保险公估公司和调查公司,拿着更低的薪水,做比原来更难做的业务。

  但没有人可以抱怨,因为行业的车轮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前滚着,时而在上,时而在下,能够生存,已是万幸。

  毕竟,跨界者虎视眈眈,车险理赔界的入侵,已经开始。

  后记

  车险综改,进入改革焦灼期

  车险综改,对于行业来说,是一次非常华丽的转身。

  但是,对于这个行业中的所有人来说,也不可避免的,将在阵痛与矛盾中迎来“新生”。

  新生,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对曾经的人说的,代表着我们要忘掉所怀念的过去,去突破自己,革新自己。

  一种是对到来的人说的,代表着我们要学会认知全新的世界,去重识行业,重识车险。

  愿每一名车险人,都能在车险综改的舞台,认识到全新的自我,适应全新的车险行业。

  就像我们始终对车险保持着乐观与希望一样。

  但也必须认识到,车险综改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最难啃的骨头。诚如上文所言,这一次车险综改取得阶段性目标成果,挤出相对好挤的水分后,如何触及深层次的费用利益,打破费用同盟?

  尤其是在负增长放缓、家自车报案率触顶回落、赔付率上升基本到位后,在年底保费规模冲击再临之时,面对可能的费用率上升,车险综改如何加大改革步伐和信心,实现真正精细化运营的服务创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泓杨)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