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量化私募5年暴增10倍!百亿公募量化老总暴露危机感:公募量化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局面!

2021-09-18 财联社
语音播报预计9分钟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过去5年,整个主动权益公募规模增长了5倍,但私募量化增长速度更快,达到10倍之多。相比之下,公募量化落后了,最近5年增长连2倍都不到!

在最近某券商主办的秋季策略会的量化论坛上,汇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陈欣抛出这样一组数据。作为公募行业少有的量化投资团队负责人,他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超100亿元。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与主动基金经理赛跑——公募量化的革命》。这里我用了革命两个字,其实意味着,对我们公募量化而言,已经到了非常的严峻的局面。”几天前,陈欣毫不讳言自己的危机感。

A股连续43个交易日“万亿成交”,已经追平2015年。陈欣认为,量化私募对成交量的贡献度非常大,这不是2015年能比的。尴尬的是,公募量化基本就是“净值贡献”,实际持有份额基本没有增长。

公募量化局面“非常严峻”

在2016年加入汇安基金后,陈欣搭建了汇安指数与量化投资平台,带领团队从零做起,目前管理资产近100亿,投资策略涵盖主动量化,指数增强、量化对冲、被动投资等。

不过,陈欣这一看似“高、大、上”身份,面对渠道也会遇到一些非常难堪的事情。有一次,他去一家渠道路演交流,排在他前面的是一家曾经以量化为特色的基金公司。

这家基金公司的销售负责人介绍,这几年权益除量化以外,业绩如何如何,规模增长如何如何。陈欣在台下很“汗颜”,为什么一个主流投资策略要放在“除了”之后?他上去又该怎么说,压力很大。

这当中原因是什么?陈欣认为。第一,就是主动权益基金在营销的时候,煽动性比较强。比如前两年比较流行的“做时间的朋友”,“时间的玫瑰”,或者今年盛行的“长长的坡,厚厚的雪”。

第二,就是目前量化公募,指数增强仍占有重要地位。数据显示,过去5年沪深300和中证500和主动权益公募相比,沪深300在2017年占优;中证500在2021年占优,占优的概率均只有20%。

“这和市场风格有关,无论是大盘价值还是大盘成长,量化之于主动权益,总是逆风。这个逻辑也很简单啊,大盘股龙头股数量少,主动研究的深度是容易战胜量化研究的广度。”陈欣说。

第三,就是公募量化本身的问题了。这几年,传统依赖的“多因子”,遇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挑战——交易者数量这么多,外资也纷纷涌入,公募量化经常采用的财务数据滞后性非常严重。

此外,高频量化的不断涌现,低频量化的价量因子失效非常快。由于机构占比提高,估值的合理性在提升。反映到主动量化和主动权益的比较,最近5年的胜率依然也就20%,非常困难。

如何向主动权益学习?

主动权益投资与量化投资有何区别?主动权益的基金经理比较喜欢看长期,有的甚至看未来10年的现金流,短期的基金经理的也要看2-3年。但公募量化投资,每个月都会有换仓,更多看短逻辑。

主动基金经理更看重一笔投资赔率有多高,他们追求高的“阿尔法”,为此可以忍受更高的波动,但是量化投资经理厌恶“高波动”,更喜欢稳定的收益,对股票的胜率比较看重,为此可以更广泛搜索股票。

目前,主动权益正在向量化靠拢。比如,深圳某基金公司将某主动基金经理和量化基金经理合成一个组,利用量化分散投资的方法来优化组合。又如某上海中型基金公司,主动投资团队在招募量化研究员。

陈欣认为,量化投资的纪律性,能够很大程度改善一个主动基金的投资心态,投资是反人性的,基金经理受的折磨非常大。既然主动权益已经向量化靠拢,那公募量化是否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呢?

公募量化有两条看似“变革”的道路——一条是高频因子的低频化,尽管没有私募做得那么极致,但却是一条妥协之道;还有一条是,借鉴主动基金经理的思考逻辑,从多因子模型到多模型之路。

“要重塑量化基金的市场形象,就需要把主动基金的思考逻辑模型化,同时发挥量化投资广度的优势。主动基金经理的思考逻辑相对独立,且与传统多因子来自不同维度,我们也开始从事多模型之路。”他称。

比如,挖掘主动基金经理的思考逻辑,主动基金经理的行为轨迹,开发出一批相互独立的模型——有追求第一时效的加强版分析师预期模型;有基金公司独门重仓股模型;也有优秀基金经理的持股模型等。

“这些研究,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让我们更加相信,低频量化仍然大有可为之处。”陈欣相信,量化投资和主动权益并非“水火不可交融”,而是可以做到“交相辉映”的。

(责任编辑:王治强)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