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结缘《参考消息》一甲子

2021-09-16 参考消息
语音播报预计7分钟

参考消息网9月16日报道(文/彭光谦)

我与《参考消息》结缘,算起来已有60余年。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我刚从农村转学进入城市,从小学保送初中。此前,除了家乡周围一亩三分地,对外面世界茫然无知。这一切是从班里有位“小灵通”之称的天才少年的出现开始改变的。

这位小伙伴的家长在报社工作,受家庭熏陶,他的知识面极广,表达能力十分了得。每天课余时间,总有不少同学围在他周围听他发布“每日新闻”。他讲得眉飞色舞,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滔滔不绝。听的同学则神情专注,如痴如醉。他讲述的新闻,主要来自本地大报,不时也夹杂一点“民间路透社”,转自当时限于小范围发行的《参考消息》。

对这位小伙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并由此激发起我关心天下大事的浓厚兴趣。可惜初中毕业以后就各奔东西,再无联系。但这段世界知识启蒙对我影响甚巨。后来我的专业选择,以及在高考时能获得政治常识和作文满分的成绩,恐怕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大学毕业后,我携笔从戎曾一度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当时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单位里每个大办公室专门订有一份《参考消息》,它是办公室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每个人都想先睹为快。每当通信员发送报刊时,常常出现办公室同志争先恐后取《参考消息》的独特风景。

80年代,我调军事科学研究部门工作。与以往相比,工作领域大大拓展了,信息渠道也增多了。了解国际动向的信息源远不止《参考消息》。每天不再为缺少资讯而发愁,反而感到信息有点太多了。按一般逻辑,有了“大参考”,就不必再去看“小参考”;有了专业报刊,就无需再去了解一般动态。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在报刊资料堆积如云的情况下,我仍然保持每天先浏览《参考消息》的老习惯。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参考消息》恰如匕首、如投枪,显示了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简约快捷的巨大优势。一报在手就能帮你迅速了解最新发生的世界大事梗概,掌握最重要的军政动向,直接找到有进一步探讨价值的重要线索。而后,可循此直奔主题,展开深入研究,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这是其他报刊所不具备的。

21世纪初,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但仍保持关心世界大事的惯性。长期建立的学术联系依然存在,应该说并不缺少继续了解世界形势的渠道。不过,我还是专门自费订了一份《参考消息》,至今已经坚持了16年,从未中断。给我送报的邮递员换了好几茬,都成了老熟人、老朋友。

几十年来,在我的印象中,《参考消息》总是能准确把握时代脉动,走在时代前列。总是随着形势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不断调整、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需要。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约世纪之初,《参考消息》果断突破长期形成的只做客观报道,不做评论的模式,大胆改革,利用自己的思想理论优势,选择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开辟专栏,深入展开专题讨论。

这一举措令人耳目一新,给思想理论战线投下威力空前的震撼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回响。例如,近年来,《参考消息》刊登的“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伟大的胜利:父辈的抗战”“世界视野下的中国长征”“决胜百年:中国为什么自信”“战疫:观察与镜鉴”“百年征程:寻访跨国红色通道”等一系列大型专题报道,立场鲜明,文字犀利,有力反击了敌对势力的舆论攻势,弘扬了中华正气,充分显示了国家队和主力军的强大战斗力。这些专题无不启迪智慧,发人深省,好评如潮,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这些专题讨论不仅在《参考消息》发展史上,而且在中国新闻史上也写下了绚丽篇章。(作者为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少将)

结缘《参考消息》一甲子

彭光谦为《参考消息》题字 放眼世界 情系中华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