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一片初心慰众生——记原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红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柴青林

2021-09-06 中国农网
语音播报预计13分钟

9月6日一大早,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信访接待大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气势汹汹,满腔怒火一触即发。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接待,却被他一句话怼了回去,看看忙碌的大厅,他大声问,“谁是柴青林,我要找柴青林”。柴青林抬起头、摘下眼镜回答:“我就是,请问您是?”

“我的邻居侵占了我的地界,你得给我解决!”说完,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大有不达不目的不罢休的样子。接下来,柴青林倒水递茶,微笑着热情接待,半小时后,来访者怒气全消,客客气气地走出了信访大厅。

而这只是柴青林工作的冰山一角,类似这样的接访场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爱管闲事的“怪人”

柴青林是回车镇红石桥村人,今年66岁的他当过兵、当过村干部、当过派出所民警,养成了一个“爱管闲事”的习惯,在群众眼中他成了一个“怪人”。遇上两口子吵架,他总是喜欢上前凑热闹,不失时机地进行劝架;邻居间发生了纠纷,他也喜欢出面劝解。说来也怪,在他的劝解下,很多难题往往迎刃而解,小两口重归于好,邻里间也能冰释前嫌。

久而久之,柴青林的“多管闲事”在当地小有名气,谁家里有了矛盾,都找他解决,婆媳纠纷、夫妻生气,别人都是避而远之,他却总是乐呵呵地出面调解。

在农村做好调解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群众的法律意识淡漠,文化水平有限,很多人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眼前的利益,这就给调解带来很大难度。这些年,柴青林吃过闭门羹、当过出气筒,至于遭受白眼和抵触,更是家常便饭,甚至一些人说一些难听的话,但是他却初心不改,仍然走东家、串西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我觉得作为党员,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柴青林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爱好”。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是他偏偏喜欢管人家的家务事,经常忙得一天到晚不着家,我也劝他别多管闲事,但是他总是不听,后来想想,他就是个热心肠,也是在做好事,只要他高兴就行,我也支持他!”对柴青林的“爱好”,妻子李书华话语中满是理解和包容。

热心肠成了领头羊

长期的调解工作,给柴青林积攒下了坚实的人脉和良好的口碑,让他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威信,成为群众眼中的“能人”。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有纠纷,找青林”成了一句口头禅,乡亲们遇到一些烦心事,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柴青林,听他讲道理、讲法制,他已经从乡亲们眼中的“怪人”变成了“能人”,面对乡亲们求助,柴青林有求必应,发挥所长,化解矛盾。他的分析有理有据,不偏不倚,总是能让人豁然开朗,心悦诚服。

2008年12月,在村两委换届中,柴青林众望所归地被推选红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

彼时的红石桥村情况复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境内312国道、宁西铁路、蒙华铁路穿境而过,辖区内通宇、钢厂、煤高效等企业占地500多亩,涉及8个村民小组。占地补偿、失地就业等矛盾突出,信访压力巨大。

上任伊始,柴青林踌躇满志,把6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安全稳定上,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他注重“治未病”,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调解为重。他兼顾情理法,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取得了一次次成功。“稳定是头等大事,没有稳定一切都是空谈”,对于农村稳定,柴青林有着清醒和成熟的见解。

在村党支部书记任上的几年,他从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鼓励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共向上争取资金700余万元,修建了红石桥村部、文化大院、红石桥小学等,带领全村共发展猕猴桃产业280亩,年种植香菇约30多万袋,村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信访矛盾也逐年减少。2010年至今,红石桥村连续被评为回车镇“无访村”。

“老柴工作室”成信访名片

2020年村两委换届,已经超龄的他从支书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后的他并没有休息,而是坚持自己“老本行”,群众遇到烦心事,总会找到他,他也总是来者不拒,热心地答疑解惑。他俨然成了群众身边的“柴顾问”。2020年12月,他被回车镇政府返聘上岗,专门在信访大厅接待群众来访,化解矛盾纠纷。重回岗位的柴青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将自己擅长调解的特长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了方便工作,镇政府专门为他腾出了一间办公室,自此“老柴工作室”应运而生,成了该镇一张名片。“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只要群众需要我,我一定会发挥余热,随时为人民服务”。

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年过六旬的柴青林戴上了老花镜,拿起了书本,认真钻研法律条文,先后啃下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书籍,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他阅读的痕迹。在日常接访中,柴青林探索出来一套工作方法:“以礼相待、耐心倾听、主持公道、严明法治”。短短16个字,凝聚着柴青林的心血,也是信访工作的经验。“信访是个苦差事,来上访的人都是满腹委屈,我们要既当消防员,及时灭火,也要当群众的出气筒,耐心倾听群众的抱怨,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去年,回车镇花园村油坊组村民杜玉香到信访大厅哭诉,自己儿子儿媳将她拒之门外,不管不问,柴青林得知消息后,让村干部帮忙把老人的亲戚请来,上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儿子儿媳一致反映,杜玉香成天到处跑,不顾家、不看孩子。柴青林当即声色俱厉地说:“赡养老人是你们的责任和义务,不赡养老人是犯法的,老人有自己的爱好自由,没有责任替你们抚养孩子!”一席话,说得对方低了头。接着他又动之以情,“人人都有老的一天,你们要给孩子做个榜样。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和美美,日子才过得兴旺。”最后,儿子儿媳当场与杜玉香签订了赡养协议。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离婚调解的、有交通事故赔偿调解的,等等。对每一起信访案件、每一位来访群众,柴青林都推己及人,易地而处,设身处地地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考虑,将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感同身受地寻找解决办法。一年来,柴青林共接受群众来访50次,成功调解30件。

在长期的工作中,柴青林逐渐觉得,文明教育和普法教育是减少矛盾纠纷的根本途径,在成功调解完每一起纠纷,他都会以案说法,对当事人和群众开展文明和普法教育。他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和谐相处,宽以待人,坚持法治信仰,遇到问题要通过正规途径维权,依法解决。今年以来,该镇信访案件同比下降5.7%,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到处呈现出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文明风尚。

刘剑飞 聂勇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