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房贷收紧真相

2021-08-31 诸葛找房 微信号
语音播报预计10分钟

  俗话说,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政策。此言不虚,因为短期的市场跟我们的金融政策紧密相关。金融政策上稍微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购房者的心,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购房者的买房决定。

  多地房贷持续收紧

  信贷政策中的房贷对购房者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最近,各地纷纷上调房贷利率,苏州、杭州、绍兴等城市都纷纷上调房贷利率。实际上,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多数城市房贷利率持续走高。房贷利率区间的最大值都突破了6%,同时,二套房房贷利率也在走高。

  据统计,6月份,监测的72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52%,二套利率为5.77%,比5月分别上浮5个、4个基点。长期以来,一线城市房贷利率都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然而,上海首套房贷利率也迎来了上调。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多家银行房贷额度也逐渐趋紧,贷款周期被拉长,放款也需要排队等待,甚至还出现了对二手房停贷的现象,同时,银行对购房者的资金来源和资质审批也变得越来越严。

  一方面是房贷利率的不断走高,另一方面,则是多地房贷审批时间延长,贷款额度也在不断收紧。这成为当前房地产金融信贷政策的常态。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房贷政策收紧背后3大原因

  1、经济和房地产恢复良好,金融政策收紧是与大环境相适应的。

  实际上,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政策有点偏紧,这跟去年因为客观因素影响政策相对偏松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今年你会发现,原来宽松的信贷环境正发生逆转式变革,随着经济增长恢复以及房地产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房贷收紧成了必然趋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二手房市场交易量比去年下半年增长12%,而新房交易额创下了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我猜测,可能局部有了严重分化的趋势,但整体而言,房地产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会有局部过热的倾向。

  2、前松后紧是行业惯例。

  一般情况下,都是上半年比下半年放贷额度宽松,下半年则会放慢速度,或许到年底更吃紧,直到第二年额度才会释放。有时候,新房和二手房是一个池子里的资金,总的资金变少,如果新房贷款量大或保持不变,二手房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3、打击炒房的任务依然艰巨,局部过热城市贷款额度收紧。

  虽然房贷利率走高一定程度上也会伤及刚需和改善购房者,但是可以有效减少投资投机需求。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下,房地产调控中金融调控无疑是最直接的,有人会说炒房者才不怕,怕的是刚需,不能说毫无道理,但实际上没有多少炒房的会喜欢用自己的钱,一般都是加杠杆,将加杠杆发挥到极致。

  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新规约束下,银行在公司类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上,必然要控制投放额度,况且还得照顾到实体经济。银行对房地产贷款采取了精准额度控制,对于市场过热、需求较旺地区,额度可能不够用,放款速度自然会比较缓慢。

  官方:房贷并非“无额度”,购房者无需恐慌

  刚才说了,是局部过热的确房贷收紧比较严重,也就意味着并非所有地方搞一刀切。个别城市的个别商业银行确实存在二手房“停贷”操作,不过大多数银行会否认全面停贷,明确表示“并未停贷”,只是“目前二手房贷款申请条件更加严格,放款期限不做承诺”。

  观察发现,现在房贷收紧的城市基本上无一不是局部升温过快的热点城市,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房价都有所上升,房价上涨预期比较强,投资需求也比较旺,那么上调房贷利率则成为大概率的情况。

  所以,不是所有城市都收紧,更不是全面停贷。

  对此,经济日报回应表示,“情况并非如此(全面停贷),市场也无需恐慌。比如北京贷款审批时间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之间,属于正常的业务流程时长,并不存在‘无额度’情况。如果购房者被告知放款困难,可能与购房者自身资质不足有关。”

  由此可见,不能听风就是雨,更不能被风雨带着节奏跑。买房人只要自身资质没问题,就不太用担心房贷“无额度”。但必须承认的是,整体偏紧的现状是为了把资金留给真正需要自住的刚需和改善购房者,或者说留给优质的购房者。

  那么,刚需该如何看待房贷利率上调?

  我认为,一方面我们要客观理性认识到,房地产调控或信贷政策收紧是大势所趋,是落实房住不炒的必然,更是防范市场问题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要辩证看待房贷利率上调。

  实际上,房贷利率无论怎么涨,比起其他利息来,房贷要划算得多。还有人算过说,房价上涨2%,实际就能覆盖所有的利息成本。我虽然不鼓励炒房,但客观地说,比起其他投资,房产更能抗通胀,让你的资产保值增值。

  这么一说,有资金、有需求,一定要选择有潜力的城市买房。毕竟也不是所有城市买房后都能涨。所以,你要多抽时间好好找找房子,多看看房子,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买房注重自住需求,兼顾投资,房价涨跌不用过多关心,至于利率你更不用太担心。确保你的优质资质,无论市场怎么变化,都会照顾到优质的刚需,也必然会淘汰一批所谓的刚需。

(责任编辑:常丹丹)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