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看详情
社评:美方可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诈一家公司以讹

蓄势聚能 华大基因扎根大湾区开创基因科学新时代 | 大湾区特刊

2021-08-26 和讯名家
语音播报预计17分钟

蓄势聚能 华大基因扎根大湾区开创基因科学新时代 | 大湾区特刊

  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包容性让华大基因(300676,股吧)在此地达成了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和全球战疫等基因科技方面的诸多科研和产业创举。在这里,华大基因已经成长为大湾区科创的中坚力量

蓄势聚能 华大基因扎根大湾区开创基因科学新时代 | 大湾区特刊

  《投资时报》记者   时雨

  近日,在著名的衰老研究科学家亚历克斯·扎沃洛科夫的《福布斯》专栏中,一位中国企业家被比作“中国的埃隆·马斯克”。他就是曾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绘制工作、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华大基因董事长、创始人汪建。

  在亚历克斯·扎沃洛科的笔下,汪建是一位敢于打破传统边界,致力于实现自己宏伟愿景的传奇人物。

  而汪建坚毅果决的个性,在华大基因奔赴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公司决定搬去深圳了,你们要么背上包跟着,要么回家。”

  2007年,汪建对全体员工说出这句话时,很多人觉得汪建一定是“疯了”。离开北方奔向南方重新开始,确实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最终,北京华大被保留了下来,但从总部变为华大基因北京分部。2007年,华大基因总部正式落户深圳。

  自此,华大基因在深圳独特的环境下开始蜕变。伴随着从未改变的“痴心”、过硬的科研实力、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华大基因的成长与起飞在深圳正式开始。

  继2020年盛夏推出首个围绕大湾区建设的特刊——《赋能大湾区》,并取得社会各方广泛赞誉及网络影响力以来,《投资时报》与标点财经研究院再接再厉,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于今年再推重磅特刊——《锻造大湾区新增长极》。

  由于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和全球战疫等基因科技方面的诸多科研和产业创举,华大基因重磅入选此次特刊案例。可以看到,经过多年探索与深耕,华大基因已经逐渐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扎根大湾区开创新时代

  初入深圳,华大基因就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了生命科学之路。

  2007年,刚刚扎根深圳的华大基因就开启了首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绘制的“炎黄一号”计划。2008年,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这一成果为中国人的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开启了深圳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008年,华大基因和英国、美国科学家启动了“千人基因组计划”,通过绘制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为人类疾病研究提供科研基础。

  2012年,“千人基因组计划”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该协作组公布了高分辨率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将为基因组学在人类疾病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奠定坚实基础。

  自此之后,华大开始以每年超过百篇文章的速度爆发科研成果。截至2020年末,华大基因累计参与发表1,522篇文章,累计影响因子为12,275.8,其中世界级顶级期刊CNNS 129篇。

  2020年,华大基因新增获授权专利58项,新增专利申请83项。截至2020年年底,该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447项,软件著作权共计685项。

  2021年5月,“2021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正式发布。据榜单显示,华大再次位列亚太地区生命科学产业机构第一,而此前,华大已连续6年位列该排行榜第一。

  不要以为华大人仅仅只是埋头科研的白袍学者,以成果带动产业才是汪建最想看到的结果。

  华大基因最早在生育健康领域开展和推广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的NIPT检测样本量累计超过840万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深圳市卫健委报告,2011年至2018年,深圳唐氏综合征总发生率由2011年的4.94/万上升为2018年的13.42/万。但在全市各级医疗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有效干预,2018年全市唐氏儿的出生率仅0.82/万。

  作为“深圳经验”的一个实际案例,华大基因实践正在造福深圳,也正在被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在肿瘤防控业务和感染防控业务方面,华大基因也身体力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基因科技造福大湾区

  多年来,在深圳以及整个大湾区开放包容的扶持政策下,生物医药企业得到高速发展。深圳和广州分别是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截至2021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的A股医药生物企业达到45家,其中75.56%的公司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涵盖医疗服务、化学制药以及中药等领域。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A股医药生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030亿元,而在营收榜中华大基因2020年以83.97亿元的营收规模位于榜单前十名,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华大基因沿着创新科技发展的赛道前进,千帆竞技,百舸争流。华大基因一直以来重视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6.36亿元,同比增长90.33%;长期对研发的重视也带来业务多点开花,截至2020年末,华大基因获得药监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证共计133项,欧盟医疗器械CE资质24项,其他境外医疗器械资质16项,涵盖生育健康、肿瘤防控和感染防控等多项业务的产品和技术。

  临床医学检验应用在技术底层相通,华大基因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有望为大湾区各医疗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目前,华大基因为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提供高通量、自动化、信息化的分子诊断新基建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依托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开发经验,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研发相关服务,同时加强伴随诊断开发合作及商业推广,从而满足医疗机构对于肿瘤用药指导的临床需要,引领肿瘤精准医疗的临床路径,实现肿瘤临床检测业务稳健增长,为大湾区的创新生态融合注入活力。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推动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引领“防大于治”新局面,华大基因也将在变局中开新局。基于华大基因民生项目的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有望将大人群防控模式推广至更多的临床应用,推进多个省市级大人群癌症防控项目,形成肿瘤多组学早筛大数据和真实有效的卫生经济学数据模型,建立区域示范成果和可持续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全球癌症防控新范式。

  抗疫一线显担当

  有着身先士卒的将帅,华大基因在面对疫情难关时的速度与担当不容小觑。

  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华大基因研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率先通过了NMPA应急审批程序,成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之一,并依托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交付能力,全力满足疫情防控检测需求,试剂盒产能实现快速提升。

  此外,为解决各地区新冠病毒检测通量不足的问题,同年2月,武汉市政府与华大基因等企业合作建立的“火眼实验室”正式启用。随着疫情局势在全球范围蔓延,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初心,华大基因携高通量核酸检测“火眼”实验室一体化解决方案远赴全球各地,为落地“火眼”实验室的地区输出检测技术和设备,并为当地实验室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截至2020年末,华大基因新冠检测产品已经覆盖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在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超过80个,分布在全球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未来,华大基因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支点,而如今遍及全球的“火眼”实验室相当于杠杆,“火眼”模式向常规业务的转化已开启了连锁反应,通过杠杆效应撬动全球精准医学的未来。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以基因信息为代表的生命大数据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也是健康医疗的核心。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生物技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新支柱产业之一,基因检测更是作为十大重点培育产业被极度看好。

  生命科学时代,华大基因势必将借势粤港澳大湾区,成长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精准医学和科学技术服务的企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查看全文
去“和讯财经”看本文专题

标签推荐

推荐频道